塞外,也稱塞北,是一個歷史概念。在這裏,塞外特指邊塞,即秦長城;塞外廣義上主要指長城以北地區。塞外是近年來中國畫寫生的熱點地區,中國美協等單位曾經多次組織全國各地畫家在不同季節赴內蒙古阿爾山、寧夏銀川、河北承德塞罕壩等地採風,使得更多的畫家得以瞭解塞外風光,客觀上拓展了畫家的創作題材。

李明 惠遠晨鐘 50cm×60cm

整體來看,塞外寫生是熱點更是難點。說是難點,其一是寫生的地區及表現的風光與其它地區存在着較大差異,這使得畫家的每次採風都有全新體驗,新鮮而陌生;其二,由於很多畫家以往的創作中很少涉及塞外的全新風光,放眼千里沙漠,萬里雪原,有時會顯得束手無策,徒發感嘆。當然,只要寫生,這些問題都無法迴避。

李明 深山哨卡 50cm×60cm

新中國成立以後,一大批山水老畫家,爲表現社會主義日新月異的變化和在重大建設工程中所取得的輝煌成績,本着爲“祖國山河立傳”的宗旨,以“筆墨當隨時代”的信念,完成了從傳統山水向現代表現的筆墨轉型,《綠色長城》《天塹通途》都是這一時期山水畫除舊佈新的代表作品。但涉及塞外的名作並不多見,較有影響力的如關山月《天山牧歌》,趙望雲《塞上寫生集》《祁連山印象》等,在表現西北山水方面都有一定的獨到之處,在筆墨表現及技法程式上均有所突破。

李明 阿拉套山 50cm×60cm

就當代山水畫體系的建構而言,尤其從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看,傳統山水畫的革新,在與時俱進中得到極大發展,時代精神得以充分彰顯,山水畫的內涵得到充分完善,表達手法有了較大推進。除了傳統意義上的中原、京津、江浙及嶺南等地區的發展依然強勢,塞外範圍內的東西北及新疆的山水畫更是藉着改革開放經濟快速增長的契機,獲得了長足發展。以遼寧爲代表的關東畫派,以黑龍江爲代表的龍江風、冰雪畫派,以內蒙古爲代表的草原畫派,以甘肅爲代表的敦煌畫派等,都是新千年崛起的地域畫風,這些風格不僅繼承和復興了中國古代繪畫傳統,也爲中國美術的發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李明 羅布人家 45cm×60cm

山水畫傳統博大精深,其中最核心的傳統來自宋元,尤以北宋爲最。北宋是山水畫成熟和崛起的重要時期,各種技法章法趨於完善,是後世學習的範本。但由於北宋山水畫家少有塞外遊歷,所創之樹法、石法、水法等皆源自中原及江南等地,客觀上無法探索表現塞外地域的成熟技法,亦缺乏成熟樣式。反倒是同期遼代的契丹繪畫,顯現了強烈的地域性,一度呈現了頗具活力的發展。我們今天通過墓室壁畫的咫尺天地,依然能夠一睹其風采。不過,正是因爲塞外題材的少有表現,也爲當代山水畫家提供了重塑經典的機會、再造高峯的空間。

李明 葡萄溝途中 50cm×60cm

寫生過程中面臨的困難顯而易見,面對全新的客觀物象,卻沒有與之相協調的程式化表現手法,因此只能具體物象具體看待,有時也採用一些西畫的寫生手段,這樣不會影響作品的意蘊和筆墨趣味的純正性。山水畫筆墨表現的程式感十分重要,它需要畫家在不斷的藝術實踐中發掘總結。身處塞外省份的畫家與其它地區畫家面對北國風光時,相應地,塞外畫家的情感認同更深厚,觀察更敏銳,理解更深刻,投入的精力更大,獲得的成果也更豐碩。於志學創冰雪山水畫法,盧禹舜對賽外風光主觀表達的理想化境界,馮大中細膩壯美的長白風雪手法,白雲鄉秀勁而寫實的茫茫雪野等,都是對塞外山水錶現手法在傳統意義上的經典開拓,值得研究和借鑑。

李明 阿勒泰深處 45cm×60cm

總之,塞外寫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不僅是畫家感受生活、記錄生活、蒐集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也是畫家面對自然山川抒發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面對全新景物的挑戰,對景寫生更能體現出畫家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素養。當畫家置身於塞外山川草木中的時候,只有全身心地去感受、體會、融合、昇華、才能在寫生創作中實現真正有價值的突破。(作者系河南省書畫院院長李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