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陳麻婆豆腐”始創之說有多種版本,信手拈來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這個版本:在成都萬福橋邊,有一家原名“陳興盛飯鋪”的蒼蠅館子,店主姓陳名春富,早歿,館子便由老闆娘抻起,女老闆出生“醬”們家庭,家底不薄,人面桃花,玲瓏身姿,可惜臉上長了幾顆麻葉兒,算是美中不足,江湖人稱"陳麻婆"。當年的萬福橋常有下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伕。陳氏對烹製豆腐很有一套,烹製出的豆腐色香味美,深得平頭百姓的喜愛,這就是“陳麻婆豆腐”來歷,其店鋪也以“陳麻婆豆腐店”命名。

“那撲鼻的香味 唾液作祟,熱辣辣的曖昧 讓人沉醉,這種麻辣似你的嫵媚,Girl you're so hot 辣的美,滑過舌尖 豆腐在踩線,就像熱戀瘋狂的世界無上限 baby”這是張藝興在《麻婆豆腐》這首歌中的唱詞,形象,生動,活潑,有趣。將一碗端了一百年的豆腐唱成了妖精。

這家新開業的“陳麻婆豆腐”店,一襲老店傳統,沉穩,官家氣派的裝修風格,亮黃色的桌布彰顯着百年老號的氣魄和氣場,青花布藝藍裙裾的服務美眉熱情大放,頗有素質,來則安之,去則送之,還不忘詢問餐後的感受和意見。想來這也是空蕩的餐食大廳一會兒功夫就客盈滿門的原因之一吧。

由於不是探店體驗,和朋友隨機點了幾個適口菜。這盤白灼菜心味道沒有多少毛病,只是取材太過隨便,咬在牙齒下面,有點糾纏不清的耽誤,不見菜心杆,獨有老葉橫,蔥絲盤在中間,感覺就像一團亂麻。還好,牙口勉強能夠對付。

“麻婆豆腐”頓時改變了第一道菜帶來的不適,“咕嘟咕嘟”冒着油泡子的豆腐帶着濃郁厚重的香氛撲面而來,肉沫和花椒麪兒在熱氣的激發下,碰撞出香麻四射的火花,我迫不及待地拈起一塊豆腐,鼓腮微吹,滑脣入口,沉醉隨香而至,也許,這是世上麻辣鮮鹹最爲貼心的味道,一旦沾上,即可上癮。

“霍香豆腐魚”採用的是一斤左右的草魚,青紅椒參與了豆瓣的炒作,那種辣便變得鮮美無比,酵醬盡顯,鮮辣回甜,加之藿香獨特的風味,滑嫩的魚和豆腐被馴服的唯唯諾諾,在口中一次次給我們帶來爽朗愉快的味道。

壓軸戲不是誰都可以表演,他家的什錦泡菜,在酒足菜飽之際,給一碗米飯帶來了絕美的體驗,淡雅,青純,風度翩翩,內裏的菜品多達七八種,花菜,萵筍,苦瓜,木耳,紅蘿蔔,洋蔥,還有一些銀耳在裏面,配上一碗糯糯的米飯,夫復何求。

“麻婆豆腐天府一絕,色香味美川菜第一”,店門中央的這副對聯似乎道出了“麻婆豆腐”在川人心目中的地位,它的馨香,它的故事,它的影響,它的傳播,它所編織的美食美景似乎也體現了我們勞動中的榮光和糧食裏的乾坤。是的,“陳麻婆豆腐”不但在味道的世界裏給我們帶來了美妙的體驗,也給我們的精神世界帶來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豆中藏世界,碗內盛乾坤”,一碗豆腐端了一百年。這就是“陳麻婆豆腐”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