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兒思考

父母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培養好,就需要從小就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它對於孩子的認知發展、社交能力、行爲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你的孩子爲什麼不聽話?

很多父母會發現,隨着孩子慢慢長大,與父母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大,對父母很不耐煩,一天說不了幾句話,父母說啥孩子都嫌煩,甚至全部當做耳旁風,一點都不聽話。到了青春期,甚至和父母吵架,天天和父母“對着幹”。

如果親子關係從小就建立起來,而且親子感情維繫的很好,孩子有什麼事都會願意和父母講,父母也樂意把自己年輕時候的“經驗”傳授給孩子。

可是親子關係不好,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力就大打折扣,對孩子的教育作用可能爲0,孩子爲什麼不聽話,可能問題就出在親子關係上。所以說建立好親子關係很重要,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須在這方面下力氣。

但是,對於很多職場父母來說,迫於工作與家庭的壓力,白天疲於工作,晚上下班後可能還得應酬、加班,回到家只想躺着,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再給給予孩子,但是看着孩子期盼“陪我玩”的眼神,我們也做不到把孩子甩在一邊。

二、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我們怎樣與寶寶建立高質量的親子關係呢?

有家長可能會說,這有何難?我每天晚上下了班都在家裏陪着孩子呀,然而這樣也不見得就能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例如,爸爸下了班就鑽進書房打遊戲,媽媽躺在牀上刷視頻,孩子自己在客廳玩,偶爾過來間個啥,還遭到父母的拒絕“去,問你媽/去找你爸爸。”

再或者,爸爸或者媽媽雖然陪着孩子玩,但是滿臉怨氣,帶着工作或者生活上的負面情緒待在孩子身邊;又或者雖然陪着孩子玩,但是一直在指手畫腳“你這樣做的不對,寶寶你應該這樣做…”

這些行爲對親子關係的培養,毫無益處,至於能夠發展出什麼樣的親子關係,也不得而知,反正我想不會很健康很優秀。

與寶寶建立親子關係,別說你懂,看下面這些你做對了沒?

1、心無旁騖的陪伴孩子。

所謂心無旁騖,就是放下工作、家務、情緒,遠離手機、平板、電腦,專心的陪伴孩子,無論是陪伴他做遊戲還是念繪本,父母都要全身心的投入,並且也要樂在其中,不要敷衍孩子,你在陪伴孩子的過程有沒有走心,孩子是能夠感覺到的。對於高質量的陪伴來說,哪怕每天只有半小時,也強過僅僅“陪着”。

2、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不要去主導、指示孩子的行爲。

“投入而不主導、欣賞而不批評”,這是很多父母都難以做到的事情,我們總是習慣於帶着各種目的想讓孩子學到些什麼,這樣反而會降低孩子的樂趣,而且當父母有自己的目的時,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就會被忽略。

我自己就犯過這樣的錯誤:我兒子四歲左右時,有一次我跟他一起搭積木,我總是想着怎麼引導他學會加法,例如兩塊積木加三塊積木等於五塊積木,可是兒子只想用積木搭高樓,最後他生氣地說我“媽媽你能不能不要在玩遊戲的時候讓我做題!”

所以,在孩子的遊戲中,我們應該成爲孩子的夥伴,而不是發問者、主導者,我們儘量讓孩子充分發揮他的主動性和想力,讓他成爲主導者。

3、多讚美孩子,少質疑、批評、打擊孩子。

生活中有許多父母,總是持着負面的態度對待孩子的一切,例如覺得孩子的積木搭建的不完美,孩子的畫畫不夠生動,孩子的作業寫得很差勁。

要知道,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揚和讚美,而它也確實比質疑、批評、打擊更有力量。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也學會換位思考,找到適當的時機,利用合適的方法,巧妙引導孩子,這樣也能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

反之,在親子之間,父母一味的批評打擊孩子,只會加大孩子的負面情感體驗,而且也影響親子關係的建立,和親子感情的培養。

4、親子之間也要講究有效溝通,別用身份去壓制孩子。

有的父母一遇到事就激動起來,對着孩子大吼叫,居高臨下的企圖用大人的身份來壓制孩子,試想一下,我們在工作中遇到意見不合時,很少有人會這樣大吼大叫吧,怎麼回到溫馨的家裏,就變了幅摸樣呢?

在親子關係中,彼此接納和理解的感受更爲重要,所以大人和孩子之間也要講究有效溝通,首先就是要學會控制情緒,然後儘量在站在孩子的立場,設身處地的去考慮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直接否定。

例如,昨天晚上我兒子寫作業時有點磨蹭,我沒有直接吼他“快點做”,而是問他怎麼了,兒子說有個拼裝飛機的尾翼掉下來了,他想安上再寫作業,我同意了,然後他完上飛機尾翼,就開始認真寫作業了。可能對他來說,最心愛的飛機翼掉了,導致他沒無法投入到寫作業中去,所以不妨讓他花一分鐘先把這事解決了,再去寫作業。

5、親子相處時,父母要及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父母能夠及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前提是父母要學會正確解讀孩子的心理。曾經看過一個例子,有個孩子從小就是姥姥帶大的,長大後回到父母身邊,結果每天晚上睡覺前孩子都會大哭一場,孩子一哭,媽媽就怒罵,媽媽越罵,孩子哭得越厲害。

其實,這位媽媽沒有正確解讀孩子的心理需求,對於他來說,可能是晚上想睡在姥姥身邊,也可能是想姥姥了,所以纔會哭鬧。

媽媽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及時回應,例如抱着寶寶對他說“媽媽知道你是想跟姥姥睡在一起對不對?那等到週末我們一起回去看望姥姥好不好?”

其實當父母能夠與孩子共情後,孩子的情緒慢慢也就會穩定下來。所以說,親子相處時,父母要懂得及時回應孩的情感需求,讓孩子滿足被看見的需要,這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感,學會感受自我及他人的情感,而且也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

最後,哪怕生活讓我們千瘡百孔、身心俱疲,但是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機會只有一次,所以抓住這幾年多陪件孩子吧,別等到孩子不管教、自己卻垂垂老矣,再去後悔爲什麼沒有多陪伴幼時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