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因實行獨裁統治,顯露出恢復君主制的跡象,威脅到古羅馬元老貴族的統治,被陰謀刺殺。

這些元老貴族們刺殺愷撒,本意是爲了防止愷撒建立君主制,恢復原有的共和制。然而,愷撒被刺殺後,他的接班人屋大維卻登上歷史舞臺,成爲了真正意義上的羅馬帝國開國皇帝。

對此,美國康奈爾大學歷史與西洋古典學教授巴里·施特勞斯,在《愷撒之死》一書中寫道:

陰謀家們認爲,他們殺了愷撒便大功告成,但是他們錯了。這個國王不是愷撒,而是專制政治,即一個將軍率領軍隊就能征服共和國的思想。消滅這種思想的唯一做法就是通過徹底擊敗敵人來保衛共和國。

因此,巴里·施特勞斯認爲,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接受一個悖論,即只有軍團能夠將共和國從軍團的統治中拯救出來。

也就是說,只有另外一個愷撒,才能殺死愷撒。

關於愷撒之死的史料繁多,但不同的史料,站在了不同的立場,充滿着偏見。巴里·施特勞斯的《愷撒之死》,對大馬士革的尼古勞斯、普魯塔克、阿庇安、蘇維託尼烏斯、狄奧所記錄的五大關鍵史料,進行了合理擇揀,全景還原了愷撒被刺殺的歷史事件。

通過閱讀《愷撒之死》一書,不僅能夠感受古羅馬那段恢弘的史詩歲月,也能夠切實理解到,儘管歷史由人書寫而成,但人有時卻難以控制它,就像《荀子》中所說的: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

因此,在君主制已經成爲歷史必然的情況下,即使愷撒死去,取代他的也只能是另外一個愷撒。

這一切,便隱藏在愷撒、布魯圖斯、屋大維三人的傳奇故事中。

愷撒:只是一個凡人

愷撒被歷史學家視爲天才,對於戰爭、權術和寫作,都頗有造詣。

他精通戰爭,率領着羅馬的鐵騎,打下了一個大大的疆土,跨越三大洲。

他精通權術,曾歷任羅馬的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

他精通寫作,所撰寫的《高盧戰記》,經過兩千餘年的時光,流傳至今。

他被稱爲“祖國之父”,被授予“解放者”頭銜,被批准修建“自由神廟”,可以永遠使用“凱旋將軍”頭銜。

在所有的正式場合,愷撒可以穿着紫金色凱旋戰袍,頭戴桂冠,以衆神之王朱庇特的形象出現。

特別是,公元前44年年初,羅馬元老院將愷撒立爲羅馬帝國正式的神,將擁有神廟、祭司、聖像神龕和名稱——“神聖的尤里烏斯”。

只是,關於封神的這一切還未實現,他便被刺殺。

神,應該擁有不死之身,但是,僅僅23刀,便結果了他的性命。所以,他只是一個凡人。

他所擁有的權力,也並非上天所賜,而是來自於他的士兵、城市平民、以及新的精英階層。

對士兵,他愛兵如子,如果獲得勝利,士兵將得到鉅額的獎金,並且每逢戰爭,他身先士卒,率先放走自己的馬匹,表明破釜沉舟的勇氣。

對城市平民,他帶來了賑濟品、娛樂和債務減免,爲超過25萬的男性公民每人發放了100銀幣,爲城市貧民則提供糧食,並啓動了城市貧民向海外新殖民地的移居計劃。

對新的精英階層,他加以重用,讓他們擔任公職,甚至進入元老院。

因此,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除了羅馬原有的元老貴族們。

其中,便包括布魯圖斯。

布魯圖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布魯圖斯身世顯赫,血統高貴,他的祖先曾趕走羅馬的最後一位國王,建立起羅馬共和國。

他的母親賽維莉婭,是愷撒的情婦,羅馬政壇的女強人,在幕後影響着羅馬的政局。

他的舅舅加圖,是愷撒的對頭,羅馬的主要精英人物,被愷撒打敗後,爲拒絕愷撒的勸降,自己用匕首剖腹而亡。

他的妻子波契婭,是加圖的女兒,繼承了加圖的血性,爲表示對布魯圖斯的傾心,曾用刀刺入自己的大腿。

作爲羅馬共和國的傳統貴族,布魯圖斯信奉共和,信仰自由,對於哲學也頗有研究,西塞羅曾認爲他可以成爲羅馬廣場上偉大的雄辯家。

他曾跟隨龐培,之後改旗易幟,跟隨愷撒。

儘管得到了愷撒的恩寵,但是爲了共和國,他與一羣陰謀家一起,密謀了對愷撒的刺殺行動。

而且,在密謀和刺殺行動中,布魯圖斯以自己顯赫的身世,成爲了陰謀家們的領導者。

在布魯圖斯的幻想中,愷撒是暴君的形象,刺殺暴君,所代表的是法律和正義。

所以,刺殺成功之後,只要發表一下演講,必然會一呼百應,而他們也會成爲共和國的英雄。

然而,事與願違,愷撒被刺殺之後,民衆們除了恐慌和圍觀之外,並沒有表達出對刺殺行動的支持。

實情本應如此,愷撒一人獨裁也好,元老院一羣人獨裁也好,平民始終是被統治者。

被一個人統治和被一羣人統治,又有什麼區別。

得不到民衆的支持,對於刺殺者來說,還不算什麼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他們還缺少軍隊的支持。

而且,缺少軍隊支持,不僅是個大問題,還是個致命的問題。

屋大維:愷撒的延續

愷撒被刺殺之後,年僅18歲的屋大維,以自己的智慧和冷酷,在一片亂局之中脫穎而出。

屋大維是愷撒的甥孫,也是愷撒遺囑中的繼承者。愷撒過世後,屋大維將成爲他的義子,並被賜予“愷撒”之名,以及愷撒四分之三的財產。

如果一個人缺少天分,即使繼承了愷撒的財富和權力,在那亂世之中,也難以保有這些財富和權力。

而屋大維,恰恰不缺少天分。愷撒所看重的,也正是這一點。

在愷撒被刺殺之後15年的內戰中,他打敗了刺殺愷撒的那些陰謀家,並且擊敗了安東尼,愷撒的原有部下,同樣處在羅馬權力巔峯的強權人物。

隨着大權在握,屋大維對愷撒進行了一系列的神化活動。

他修建起尤里烏斯神廟,愷撒穿着大祭司長袍的雕像屹立其中。

每年的7月12日,被定爲愷撒的生日慶典。

每年的3月15日,愷撒被刺殺的日子,被定爲“弒親日”。

愷撒的名字也得以延續,屋大維之後的每一任羅馬統治者,都被稱作愷撒。

愷撒,真正成爲了皇帝的代名詞。

也許,曾經愷撒只是打算成爲皇帝,而屋大維,則把這一切變成了現實。

儘管屋大維否認自己是君主,然而任何人都知道,他已經成爲了羅馬真正的皇帝。

儘管布魯圖斯們,並沒有阻擋住君主制的歷史車輪,但是巴里·施特勞斯在《愷撒之死》中認爲,他們的行刺也並非全無意義。

因爲,他們的刺殺阻止了愷撒本人成爲專制君主,也使早期的羅馬帝國,施行有限的君主制。

但不管怎樣,他們的刺殺,都無法阻止皇帝登上寶座,除非換另外一個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