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減過肥,且稍微瞭解過一些減肥知識,就一定聽過很多減肥的飲食方法。

如生酮飲食、低碳飲食、間歇性斷食等,而我使用過其中的間歇性斷食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間歇性斷食飲食法?在開始解說之前,首先要說明:

斷食不是“特效”,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所以不一定適用您,所以不能保證你 100% 變瘦;間歇性斷食有一定成分奠基於『胰島素假說』之上,既然叫做假說,就表示還不是個定律,也仍存有爭議,可以在評論區文明討論;每一種飲食方法都不該被過度“神化”,如何做好飲食控制與挑選才更重要;如果斷食對你來說很痛苦,請放棄,強迫自己嘗試不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只會讓你的瘦身計劃更容易失敗。

什麼是間歇性斷食?

首先要說明,斷食≠ 節食。斷食是在「不過度壓低飲食攝取量」的前提下,將進食時間段縮短。比如8小時內喫完三餐,剩下的16小時不喫任何食物。

間歇性斷食的種類較多,如16/8、20/4、36/12、5/2 等,基本上都是根據斷食的時間長度進行命名。其中5/2是一週中 5 天正常進食,2天中攝入低於500大卡的熱量。

間歇性斷食的原理是什麼呢?

想要了解間歇性斷食的原理,先介紹兩個概念:

第一,人體能量來源

人體的主要能量來源有二:葡萄糖&酮體。

葡萄糖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此外還有肝糖分解、蛋白質的糖質新生作用來源;酮體則是來自脂肪的分解。

一般人的身體都會以葡萄糖當作主要能量來源,當找不到足夠的葡萄糖使用時,就會進一步去燃燒脂肪並分解出酮體來爲身體提供能量。

例如生酮飲食,就是透過極低碳水飲食,使身體無法獲取葡萄糖,最終被迫把酮體當作身體主要能量來源,達到高度燃脂的效果。

第二,胰島素

相信每個人都聽說過胰島素,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

胰島素會促使身體囤積脂肪、並抑制體內脂肪的燃燒。

一般我們喫完東西,血糖會升高,此時身體會分泌胰島素、進而把血液中的葡萄糖帶進細胞去轉換成能量使用,多餘的養分則會被轉換成肝糖與脂肪儲存在體內。

若長時間不進食、胰島素濃度低,在你身體沒有足夠的葡萄糖時,身體就會燃燒體內的脂肪、將其分解成酮體供給身體使用。

到此,應該知道想讓身體更容易燃燒脂肪,我們需要讓胰島素維持在低濃度的狀態。

但偏偏人的身體還是習慣以葡萄糖作爲能量來源的優先選項,唯有在體內的葡萄糖都燃燒殆盡後,身體纔不得不去使用儲存在體內的那些脂肪、將其分解爲酮體去提供身體能量。那這樣到底需要多久呢?

根據研究,每個人從進食完最後一餐、到將體內的葡萄糖用盡,平均來說需要12 ~ 14 小時(當然這還是要依照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以及最後一餐的進食量而定)。

一旦葡萄糖用完,你的身體就會進入最佳的燃脂狀態,這也是爲什麼斷食時間建議至少要維持 16 小時、甚至更久。

間歇性斷食真的這麼神奇?

就理論層面,如果上述理論完全成立,那麼確實應該滿有效的。

但就如同開頭所提到,這其中一部分是奠基於『胰島素假說』上,所以也尚未能 100% 證明就是對的。

而實際執行層面,以我個人觀點,實行間歇性斷食常常能有不錯的成效其實還包括了以下幾個因素:

人的胃容量有限,在較短的進食窗口中,能攝取的熱量本就相對有限。人一旦選定一個飲食計劃實行,本來就會對自己的不管是飲食挑選、甚至生活作息等等都更加嚴謹的控制,自然也更容易有好的成效。這樣的飲食計劃,讓你可以在非進食時段有一個更明確的阻力,讓你不會因爲嘴饞而去喫一些零食、或是沒必要的熱量攝取。這樣的飲食計劃,也讓人更能清楚分辨『生理飢餓』與『心理飢餓』的不同,不會再有『時間到了所以我該喫東西了』的這種想法。

關於斷食的常見問題:

1. 斷食是不是容易消耗肌肉?

簡單回答,加入力量訓練就不會。有興趣的可以去看 2016 年 B. A. Alhamdan 團隊的這篇研究,或是 2017 年 Michelle Harvie 團隊的這篇研究,都證明了斷食並不會消耗身體的肌肉。

2. 斷食很餓怎麼辦?

其實正常人在剛開始嘗試斷食時都會有這個過渡期。但很大一部分是因爲前面提及的『心理飢餓』與『類生長激素』所影響。根據經驗來說前幾天撐過去,後面就會慢慢適應了。

3. 如果我其中一天不小心破戒怎麼辦?

那就隔天再繼續斷就好。

斷食比較沒有生酮飲食對於身體狀態的要求那麼嚴格,所以如果你今天真的有跟別人約了聚餐、或是真的餓到無法做事,那就喫吧!不要讓一個飲食計劃變成你的生活壓力來源。

4. 我是新手,我適合走間歇性斷食嗎?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建議先從最容易的 16/8 開始嘗試,甚至可以慢慢將斷食時間從 12、14、最後再拉到 16 小時。

邊嘗試、邊去感受自己的身體狀態,因爲只有自己身體的回饋纔是最真實的,別人告訴你的都是別人身體得到的答案。

5. 我如果起牀不喫早餐心情會很差,而且低血糖,怎麼辦?

很簡單,不要斷食。瘦身有很多方法,斷食只是衆多飲食方法中的一個而已。

開頭也說了,不適合所有人,不適合就換另外較爲健康的飲食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