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www.awtmt.com或"見聞VIP" APP。

作者|張吉龍 編輯|安心

中國最負盛名的AI獨角獸商湯不斷傳出在資本市場尋求新一輪融資的消息,但無論是新一輪私募融資還是IPO,似乎都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全天候科技近日從PE投資人處獨家獲悉,很長時間以來,商湯都在持續努力融資,它希望在私募市場融資10億-15億美金,投前目標估值100億美金,瑞士信貸是其FA。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商湯科技推遲在港IPO計劃,轉而向一級市場尋求融資。不過,商湯否認有上市時間表。

“他們找過我們很多次”,一位PE人士表示,他所在的機構並不打算參與,“(100億美金)估值太貴了,簡直是天價”。

對於估值,早在2018年,商湯聯合創始人徐冰接受全天候科技採訪時透露,按照2019年的營收規模,包括對未來營收規模的預測,商湯“很快能夠做到上百億美元的估值”。

商湯在官網披露,其業務橫跨智慧城市、智能手機、泛文化娛樂、智能汽車、指揮商業和金融、智慧醫療、廣告、教育八大領域。

但按照上述PE人士的說法,商湯科技的業務拆解下來主要分爲三大塊:硬件業務、定製服務業務、軟件業務。硬件毛利率最低,其次是定製服務,AI軟件業務毛利最高。

但在商湯的營收結構中,最賺錢的軟件業務卻佔比最小,“今年大約兩億美金的營業額”;毛利率較低的定製服務在營收中的佔比最大,“超過50%”。而定製服務佔營收大頭的缺點在於,無法快速大規模複製。

“它(商湯)把這三塊業務放在在一起,要了個很高的估值”,上述PE投資人表示,按照他們的判斷,在毛利率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不會給所有業務同樣的估值。

他這樣算了一筆賬:毛利最高的軟件業務,營收2億美金,按15倍PE,對應30億美金估值;其它收入總體給20億美金的估值,“你怎麼都算不到100億美元”。

除了估值貴,也有外資PE投資人表示,他們對商湯比較有顧慮的是,它所涉及的安防業務比較敏感。“我們的LP不會允許我們去碰這樣的公司”,該PE人士稱,這是不少外資基金目前對商湯不感興趣的原因。

《晚點 LatePost》近日的報道也提到,與以往幾輪多爲美元基金主導和參與投資不同,商湯此輪融資重點考慮國資和產業資本。“國資基金往往手握更多政府關係,可能爲商湯參與新基建建設爭取到更多的項目和資源”。

另外,軟銀願景基金是商湯的股東,這個在一些投資人眼裏目前成了“減分項”。

去年10月,商湯被曝獲得軟銀願景基金10億美元投資,估值被拉昇至60億美元。商湯官方並未披露這一信息。但接觸過商湯項目的投資人確認了此消息。

“只要軟銀碰過的(項目),我們都不碰”,一位投資人表示,軟銀將商湯的估值炒的太高,“只要是軟銀碰過的項目,估值差不多都高出市場一倍”,“我們肯定不會做這一單”。

不過,對於全天候科技獲知的上述消息,商湯科技不予置評。

在官網上,商湯科技自稱,作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平臺公司,“全球總融資額及估值等在行業均遙遙領先。”

自2014年成立以來,湯科技給外界留下的印象中,除了AI公司這一標籤,最多的就是好像永遠也停不下來的融資。

在過去5年多的時間裏,商湯科技共計進行了多輪融資。官方公佈的最新一輪發生在2018年,當時雖然正值資本寒冬,商湯官宣了兩輪融資——4月份完成超6億美元的C輪,5月完成6.2億美元的C+輪融資,估值飆升到超45億美元。

這兩輪投資方中,阿里巴巴、銀湖資本、老虎基金、淡馬錫等大牌機構都有參與。去年10月,商湯又被媒體曝出獲得軟銀願景基金10億美元投資,估值更是達到了60億美元。

統計下來,商湯科技總融資額接近30億美元,頻繁的融資讓商湯科技贏得了融資機器的“雅號”。

商湯科技融資歷史 圖片來源:商湯科技

然而,自2019年至今,這架融資機器卻遇到了一些不利的局面。

2019年2月,《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軟銀願景基金兩大外部投資者之一穆巴達拉投資退出了對於商湯科技的投資,報道也提到,願景基金的員工認爲商湯科技的估值過高。

今年3月,國內多家媒體援引《日經亞洲評論》的報道稱,商湯科技推遲了今年在香港7.5億美元IPO的計劃,轉向私募市場,尋求10億美元融資。

不過,當時商湯科技官方回應,公司並不曾有上市具體時間表。

在一些行業人士看來,商湯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受阻根源還是出在業務上。

2018年以來,商湯陸續退出“linkface”,“深網視界”,“湯立科技”等合資公司的全部股份。這些公司涉及到智能安防硬件、瞄準智能安防系統平臺、金融領域人臉識別服務。

2019年8月,商湯科技被爆正將其在新加坡的海外業務中心打包出售,核心原因是當地業務拓展未達成預期。

此外,商湯科技也出現一些核心成員的離職。2019年,商湯科技前總裁張文離職,創立了通用智能芯片設計公司壁仞科技,今年6月完成總額11億元的A輪融資。更早前有自媒體爆料,商湯科技的核心員工劉文志離職。

在技術上,商湯科技也面臨激烈的行業競爭。

前述提到的外資PE認爲,相比競爭對手,商湯科技的技術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優勢,“它能做的,Face++也能做”,中國四家AI明星公司都能做。他表示,商湯的技術目前並沒有好到無可替代的地步。

從業務模式來看,商湯科技的主要業務是爲政府、央企、其它大型企業完成定製化項目,這種業務的特點是難以複用,導致成本居高不下。

這個領域的定製化項目還自帶應收賬款的問題,畢竟,這些客戶的付款週期都很長,意味着貨款不能及時回收,從而可能導致資金鍊承壓。

中國AI獨角獸中,在資本市場上遇冷的不僅僅是商湯一家公司。

同屬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此前也被曝IPO進展不順利。2019年8月,曠視科技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招股書。然而,今年2月,港交所官網顯示,曠視科技IPO初始申請爲失效狀態。

對於兩家AI獨角獸赴港上市受挫,有投資人表示,“要能上(市)早就上了,他們的股票在香港和美國沒人敢買。”

此後市場傳聞,曠視科技正在籌備A股科創板上市。和曠視科技類似,其它AI獨角獸如寒武紀、雲從科技也都在尋求科創板上市。

資本對於AI獨角獸從追捧到理性甚至冷落,背後是人工智能逐漸走下神壇,要面對現實,兌現效果。

前述外資PE人士表示,以前投資人認爲,AI公司應該有更高的估值——20倍甚至30倍,這些沒問題,畢竟一開始大家對AI沒什麼概念,也不知道它到底能漲多少。

到了2018年,李開復在《AI·未來》時曾談到,AI的概念很火,不少公司都想借AI來包裝自己,這給AI行業帶來不少泡沫。

經歷了這幾年的發展,特別是經過實踐的驗證,AI光環逐漸散去。上述外資PE認爲,AI說到最後就是個軟件,到最後還是要用軟件的算法來算它的估值。

硅谷知名創投 a16z 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全球大部分AI公司的毛利率都很低,毛利率一般都在50%-60%,而軟件服務行業的毛利率在60%-80%以上。

AI獨角獸們造血能力弱的問題也正在凸顯。以曠視科技爲例,其在港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人民幣6780萬元、3.13億元和14.27億元,虧損分別達3.43億元、7.58億元和33.52億元。

今年的新冠疫情也對AI行業的資金流造成了衝擊。

近期全球知名的AI芯片企業——Wave Computing 公司面臨破產,成爲第一家在疫情期間申請破產的 AI 芯片公司。

在今年的形式下,增強造血能力成爲AI獨角獸們的當務之急。

據瞭解,商湯科技正在努力擺脫業務單一的劣勢。2019年,商湯科技將原有架構調整爲事業羣架構,形成三個產品事業羣和兩個市場事業羣,在原有的業務之外開闢出AI 教材、AI 醫療、AI 芯片等多條新業務線。

商湯聯合創始人徐冰近期也表示,商湯內部,對成本和收入的衡量是具有最高優先級的事項之一。

“我們從建立第一天就特別重視商業的能力,任何一家科技企業,不論你做什麼,最終體現的還是一個商業的能力,低維度講,就是現金流的管理能力,你是不是可以很好的去平衡收入與成本。”他稱。

《晚點 LatePost》報道指出,今年將是商湯開源節流的一年,商湯科技CEO徐立今年爲商湯設立了兩大 OKR 目標。其中之一是持續的業績增長;今年的目標很可能也是翻倍增長。

對於商湯等獨角獸們來來說,實打實的業績纔是支撐估值、並活下去的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