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爲維生素A缺乏離我們很遙遠,畢竟夜盲症並不常見,但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就在我們身邊,在兒童羣體中尤爲普遍。

由於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已明確,我國已將其歸到維生素A缺乏範疇中,兒科學第九版教材中明確了維生素A缺乏的定義,即:維生素A缺乏是指機體所有形式和任何程度的維生素A不足的表現,包括臨牀型維生素A缺乏、亞臨牀維生素A缺乏及可疑亞臨牀維生素A缺乏(又名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

那麼究竟什麼是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可造成哪些不良影響?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的涵義

目前,國內外公認的維生素A正常值是以血清視黃醇濃度1.05μmol/L爲分界線的,即1.05μmol/L(0.3mg/L)作爲衡量體內維生素A是否正常的下限。一旦低於這個值,說明維生素A營養水平低於正常,存在維生素A缺乏或不足的情況。這一階段提示每日通過飲食攝入的維生素A沒有達到營養學的推薦攝入量,肝臟中儲存的維生素A已顯著降低。

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是介於亞臨牀維生素A缺乏和維生素A正常之間的一個過渡期,一般情況下血清視黃醇水平在0.7-1.05μmol/L(0.2-0.3mg/L)之間即爲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

這一時期會調用肝臟中存儲的維生素A繼續發揮生理功能,因此短時間內不會出現明顯的臨牀症狀,更容易被忽視。如果不能及時給予補充,甚至可能出現肝臟存儲的耗竭,進一步會發展爲亞臨牀維生素A缺乏。

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的流行病學特徵

2017年發表於Nutrients上的一篇關於我國兒童維生素A缺乏的系統性評價結果顯示:我國兒童維生素A缺乏(VAD)和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MVAD)依然較爲普遍,且以MVAD更爲多見。

其流行病學主要特徵如下:

MVAD的發生率約爲VAD的2倍;

隨着年齡的升高VAD和MVAD的發生率降低;

農村地區VAD和MVAD的發生率顯著高於城市,以0-6個月嬰兒爲例,城市人羣VAD和MVAD總體發生率接近40%,而農村這一數字接近60%。

2019年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最新項目數據結果顯示,我國0.5-14歲兒童VAD發生率約爲11.71%,MVAD發生率約爲36.27%,兩者合計接近50%,同樣呈現年齡越低發生率越高的特點,0-3歲嬰幼兒尤爲突出,與上述報道結果相吻合。因此,嬰幼兒仍然是維生素A缺乏防治的重點目標人羣。

分析我國兒童MVAD發生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的傳統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導致乳類和動物性食物攝入少,限制了維生素A的攝入量;

我國乳母的母乳維生素A水平偏低,使母乳餵養兒不能獲取充足的維生素A;

對於已經開始添加輔食的嬰幼兒,由於消化系統功能尚不完善,胃容量有限,且植物性食物來源轉化率低,很難通過日常膳食攝取到充足的維生素A;

感染性疾病(肺炎、腹瀉、麻疹等)導致肝臟維生素A儲存量快速下降,進一步增加維生素A缺乏風險。

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有些人認爲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不屬於維生素A缺乏,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先來看下面這個圖:

維生素A缺乏症是由長期的維生素A攝入不足或疾病原因導致的,而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則是從健康演變爲維生素A缺乏症的過渡期。

當維生素A攝入不足時,最先出現的是組織和血液中的維生素A耗減,出現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導致遺傳和代謝功能的改變,對兒童生長發育、腦發育、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統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同時增加兒童的患病率和死亡風險。在維生素A缺乏症的典型症狀(如夜盲症、乾眼症、角膜軟化等)出現之前,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就已經對兒童健康造成了損害,因此更應引起重視。

① 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增加感染風險

維生素A被稱爲“抗感染維生素”,維生素A水平的降低會增加感染髮生率。國內研究發現,反覆呼吸道感染組MVAD檢出率顯著高於非反覆呼吸道感染組,說明維生素A缺乏是導致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即使是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也會增加兒童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

國外學者研究發現,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會影響自然殺傷(NK)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數量,MVAD組中NK細胞數量最少,維生素A補充組NK細胞數量則可恢復到維生素A正常組水平。另一項研究也顯示,MVAD飼料餵養的孕鼠和幼鼠,其NK細胞活性明顯低於正常VA飼料餵養組。此外,MVAD會增加CD8的數量,導致CD4/CD8和IL-2的降低,這一些改變都會降低T淋巴細胞的數量,從而降低機體免疫功能。

② 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影響腦發育

國內研究發現,MVAD會對動物的腦發育造成影響。MVAD胎鼠在出生後其腦發育受到限制,在學習和記憶方面明顯落後於維生素A正常的鼠。其可能的機制爲:MVAD可導致少量的海馬區神經元損失和壞死,並減少了海馬神經元細胞核面積,從而影響LTP誘發以及突觸超微結構的改變。

通過給予MVAD鼠儘早的維生素A補充,包括孕期或者新生期就開始補充,可以使學習和記憶功能恢復至正常,一旦錯過生命早期這一“機遇窗口期”,改善的作用則不明顯。

③ 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影響造血功能,增加貧血風險

研究發現,MVAD幼鼠血清鐵水平降低,且MVAD幼鼠肝臟鐵含量、血清鐵蛋白含量顯著降低。可見當MVAD出現時,鐵的吸收利用已經出現障礙,這與維生素A缺乏與鐵缺乏存在相關性的結論一致。Yi Ning J.等人的研究得到同樣的結果, MVAD鼠的血紅蛋白合成受到限制,對血清鐵、肝臟儲存鐵和轉鐵蛋白飽和度都會造成影響。

④ 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會導致生長痛

生長痛好發於2-12歲兒童,患兒疼痛多見於膝、小腿和大腿前側,偶爾發生於腹股溝區可自行緩解。2019年重慶醫科大學開展了亞臨牀維生素A缺乏及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與生長痛之間關係的研究,發現維生素A水平較低的一組,生長痛的發生率更高,亞臨牀或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是導致兒童生長痛的危險因素之一。

預防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比檢測更重要

肝臟中貯存維生素A的量是反應機體維生素A水平最真實客觀的標準,但是臨牀檢測實施困難,一般採取血清視黃醇檢測的方法來評估。

血清視黃醇檢測在檢測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時存在靈敏度不高的情況,採取維生素A相對劑量反應實驗(Dose response tests)更加準確。但這一檢測方法由於相對繁瑣、不易操作,並沒有在醫院廣泛推廣,這也是導致很多兒童處於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的狀態而沒有被檢測到的原因。

由於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已經對機體造成了損害,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的預防更爲重要。相比較而言,預防性日常小劑量的維生素A補充更容易在兒童羣體中實現,且安全性高,所以在我國嬰幼兒羣體中預防性補充維生素A是值得推廣的。

早在1995年全國提高兒童生命質量學術年會中就建議:每日口服維生素A1500-2000IU,至血清維生素A水平達正常,而國際範圍內較多采取大劑量維生素A補充法,即每次10-20萬IU,間隔6個月補充。

近期有關於大劑量補充和小劑量補充兩種公共衛生措施之間優劣的比較。有研究發現,大劑量補充維生素A會使血清視黃醇水平處於大幅度的波動中:

補充後2個月,超過50%的兒童血清視黃醇高於正常值的高限,即大於1.76μmol/L,10%左右的兒童處於維生素A過量的狀態,即血清視黃醇大於2.45μmol/L。

補充後6個月,血清視黃醇水平又出現大幅回落,有50%的兒童再次回到維生素A不足狀態。

一次大劑量的補充維生素A,血清視黃醇水平波動大,早期會使兒童處於維生素A過量的風險中,存在安全隱患,而後期又達不到理想水平。 每日小劑量的補充方式則可以降低維生素A攝入過多的風險,又可以使維生素A水平保持在穩定狀態,滿足機體需要。

所以說小劑量的日常補充更爲安全、合理,也更適合我國中度亞臨牀維生素A缺乏的現狀。

綜上,我國兒童中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的發生率高,且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同時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症狀較爲隱匿,檢測困難,更容易被忽視。因此,呼籲廣大醫生和家長重視邊緣型維生素A缺乏的預防,日常根據膳食情況給予適量地、持續地補充維生素AD製劑,對0-3歲嬰幼兒尤爲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