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自《隱祕的角落》劇照,文:何潤萱

張頌文的房子又把老戲骨這個話題帶上了熱搜。這一次,大家討論是他們的待遇。

如張頌文這種,演技精湛,入行超過20年的資深演員,卻也買不起北京市內的房子,只能在郊區租房居住,一住就是十一年。在電影頭條的採訪裏,張頌文說自己有強烈的中年危機,因爲人到40了還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他管自己叫99.5%的演員,充分母的那種,和所謂0.5%的那一掛藝人完全不同:每天工作18小時,更談不上衣食無憂。

這事多少有點讓大衆出乎意料。今年44歲的張頌文有不少代表作,其中不少出自導演婁燁,新作《蘭心大劇院》更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近他的劇集作品《隱祕的角落》也備受追捧,豆瓣有超過20萬人給出了五星評價。但與張頌文的表演生涯相對的,是他在郊區的一座平房,他在那裏用花盆種菜,看似人間陶淵明,卻有不得已的現實因素: 在過去20年,張頌文曾經有十年收入都不超兩萬元,生活需要量入爲出。

《西小河的夏天》張頌文劇照

張頌文的經歷,戳破了老戲骨翻紅這個美麗的泡沫。

隨着影視圈這幾年虛熱消退,實力派演員越來越多地重現,《白夜追兇》《人民的名義》《破冰行動》似乎都在昭示着他們的地位變得愈發重要。與此同時,老戲骨翻紅也成爲一種輿論常態,動輒即是“老戲骨成爲回鍋肉,憑藉xx角色再度翻紅”的新聞。而隨着這些戲骨們對流量演員的一些批評流出,人們有段時間就真的以爲,老戲骨們是真的煥發第二春了。

但一個打臉的事實是,像張頌文這樣的演員, 別說北京,連韶關的房子也買不起 (張頌文老家廣東韶關) 。在珠三角,韶關的經濟水平不算前列,安居客顯示上月二手房均價僅不到7000元。一位老牌影視公司高層A告訴毒眸,張頌文也絕非個例,像他這樣的收入水平一直是一類演員的羣體性現象。

過去五年,大IP大行其道時,絕大部分老戲骨幾乎都處於停工狀態,一是沒有收入,二是因爲接不到戲只能被迫與經紀公司解約。目前市場上老戲骨大部分都是“個體戶”,這就導致在他們在選擇作品和議價權上幾乎沒有發揮空間。“公司不籤他們是因爲很好找,市面上大把的老戲骨。而且簽約了還要運營,多出一項成本。”

A告訴毒眸,現在老戲骨看似活兒多了,但大都還是給流量做配,並非主咖,一部作品稅前片酬最多也就是幾十萬。一個可供對比的數據是,在今年早些時候,首制協發出的一份倡議書提到:建議我國電視劇網劇製作成本將控制在一集400萬以內,攝製人員酬勞同步降低30%,編劇、導演、男女主演片酬最高不超過製作成本的10%。

這也就意味着,男女主角單集片酬不能超過40萬。雖然這個價格相比巔峯時期已經大大回落,但頭部演員們的單集片酬依然能抵得上老戲骨們一整部劇的收入。

翻紅是泡沫,其實只要稍加留心就能注意到。新京報曾經做過一項粗略統計,2019年全年播出劇集351部,由“老戲骨”擔綱主角的只有《老酒館》《外交風雲》《老中醫》《因法之名》等寥寥幾部。根據雲合數據今年Q1全網連續劇霸屏榜,排名前十的劇集裏只有三部的主演裏有老戲骨 (《慶餘年》《安家》《新世界》) ,且只有《慶餘年》在前四番內給了老戲骨空間 (陳道明、吳剛) ,其他劇里老戲骨依然是作爲抬咖的配角 (未能進入前四番) 而存在。

《慶餘年》陳道明角色照

時至Q2,連續霸屏榜上有老戲骨出演的劇集依然不多,陳建斌、董勇、郝平的《三叉戟》不溫不火,正片有效市佔率僅爲 2.74% 。而如果看網絡劇霸屏榜,這個傾向就會愈發明顯:除了最近口碑爆棚的《隱祕的角落》, 前十之內再沒有其他老戲骨含量高的戲了。

從市場角度來看,這或許事出有因。平臺話語權日漸強勢,而互聯網觀衆以年輕人爲主,自然作品的主角也要以刻畫他們爲主。《大明風華》的導演曾對新京報直言不諱 “只有最具備招商能力的才能演一號” , “廣告商是不會考慮戲骨不戲骨的,他們考慮的是觀衆的接受度、普及程度以及煽動消費的能力。這就是爲什麼有那麼多演技不佳、缺乏鍛鍊、年紀還小的明星擔當一號的原因。”

一位青年編劇B也告訴毒眸,他曾經去參加某協會的一次培訓,某老師在點評作業時就提到主角“不對”這個問題:一個老太太當主角,這種戲你寫的時候就沒考慮演員找誰?他覺得,這位老師就是強行讓編劇把女主從老太太變成中生代女性,迎合年輕觀衆。

“這種順應市場和資方的想法網劇會更加明顯。電影觀衆用腳投票也是市場導向,可能就是臺網的上星劇好一些。”在B看來,導致老戲骨們無法登上真正主角舞臺的,是現在的媚年輕人導向,因爲後者是最具消費力的,諂媚了他們,也就諂媚了市場和資本。

另外一位資深製片人C則告訴毒眸,可能還是要看劇的具體類型,而且老戲骨其實是一個模糊概念,可能同時包括真·老戲骨和中生代,“偏年輕向和流量向的,可能是年輕人在前,老戲骨在後,因爲(的確)是他們的戲。我們這種現實主義類型,用的都是非常成熟的演員作爲主角。”但毒眸留意到,在他的戲裏,大部分老戲骨其實是中生代演員。

此外,現實題材在當下中國往往還會呈現出另一種面相:以老戲骨們爲主角的劇,通常是現實題材,含有一定的宣傳功能,因此審查一定程度上限定了主創們的動作幅度。在這種背景之下,能夠把現實題材做出品質的製片方,恐怕不會超過10家。

B就告訴毒眸,今年年初的某部現實大劇,雖然前期口號打得很響,也有官方做背書,但最後無聲無息地撲了就是因爲這是一個轉手多次的關係劇。它的掛名編劇雖然聲名赫赫,但到這位編劇手裏的時候,該劇已經多易其主。

在這種情形之下,現實題材能夠做到《隱祕的角落》的質感,實在少之又少。而這一屆年輕觀衆,早已經被《絕命毒師》那樣的劇養刁了胃口,品質不夠宣傳來湊?那是不可能的。於是,唯一的露臉機會不被買單,老戲骨們繼續陷入無戲可演的循環。

《隱祕的角落》

不過,需要指出的另一個問題是,有些老戲骨們也需要考慮“迭代”了。這種“迭代”往往無關表演水平,而事關代際審美。

“就像去年陳寶國的《老酒館》,寶國老師是好演員,但他的藝術黃金時代真的過去了,年齡在那,表演那個味道就不太對。跟演技無關,就是觀感不好。”B告訴毒眸。事實上,這恐怕也是一個殘酷事實,就像劇本服膺於時代,生命力有限, 每一代演員的表達方式也有其賞味期限。 現在觀衆能接受的實力派最多上溯至中生代,再遠,就不那麼合他們胃口了。

陳寶國《老酒館》海報

基於此,B對老戲骨翻紅持悲觀態度,而且他認爲在當下影視圈,一直在市場中心和平臺中心之間搖擺,還遠未能到談導演和編劇誰是中心的時候,這又漸進地壓縮了老戲骨們重新“出道”的空間。

A的看法沒有這麼悲觀,但他也提到,除非是在一個時期之內,老戲骨爲主角的戲批量式增多,否則翻紅一事只能是僞命題。

一個可能的解題思路是, 用to C的模式破局。 劇集市場一直是to B的買賣,影視公司賣給平臺,平臺爲了穩妥,往往選擇基礎勝率更高的題材,玄幻、古裝、甜寵,壓根沒老戲骨什麼事。而A期待,隨着劇集分賬內容的增加,也許市場容錯率會更高,會有製片方以老戲骨爲主角,做出一些更嚴肅、創新的作品,而如果它們獲得分賬收益,自然可以讓市場認可。然而,毒眸也留意到,目前分賬劇收益金額頭部的作品,也還都是甜寵劇,他的這個期待短期內可能很難實現。

部分分賬劇

雖然外界都在替老戲骨們操心,但是他們自己彷彿總是自得其樂。比如張頌文,他一覺醒來發現全網都在關注自己買不起房這件事,但他心態挺好的:“沒人逼你要做這個,自己選的,所以定是樂在其中吧,世界上還有什麼能抵得過熱愛兩字,是不是?”他在去年《時尚先生》的採訪裏給自己立了個小目標:2020年,在韶關買個房。但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他覺得可能還是不大行。

演員何冰應該跟他心有慼慼焉。在《圓桌派》,這位老戲骨兩眼最放光的時刻是談到自己在臺上“入道”的五分鐘:

在排練《窩頭會館》時,他丟瓶子偶然碎了,一手按上去,血蹭蹭地流。但何冰忽然覺得自己就超脫了,不再有討好觀衆的想法,靜靜地演完了。作爲“過氣”演員,他知道自己有一天終將被時代淘汰,並且這一天是肉眼可見地來臨了,但他仍然打算不屈不撓地工作,因爲他熱愛這個職業,並不打算放棄它。

“不管你外邊怎麼樣,反正我就這麼來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