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中國歷史即是中華文明的產生史。從黃帝部落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時期算起約有4600年、從夏朝算起約有4100年、從首個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而無論王朝如何更迭、政權如何演變,中國文化卻一直流傳了下來,至今仍舊屹立不倒,並且將會一直傳承下去。

而一個強國所不能缺少的就是土地,領土是一個國家能夠崛起的依靠,中國古代王朝由於周邊沒有多少個能夠威脅到其地位的國家,加上技術等等因素,所以在疆域上並沒有十分清晰的劃分,雖然不同王朝時期疆域面積亦有變動。但是我們對歷朝歷代的國土面積又有多少了解呢?(都是選取最大時期的數據,不包括暫時臣服、暫管這一類的數據或許存在偏差,僅供參考)

一、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疆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

主要是在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範圍,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起湖北省,北至河北省。

二、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疆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

商朝疆域面積其實更加模糊,因爲商朝的國土並不是一個整體,土地是分散的,之間又有很多部落,這與其統治方式有關,所以多是以周朝前期的疆域面積做參考,國土面積在夏朝的基礎之上有所增長。

三、周朝(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疆域面積約320萬平方公里。

周朝推翻商朝,接管中原大地,其範圍甚至比比商朝的地域還大,一邊擴張的同時,也分封諸侯國,諸侯國也不斷向外,不過後期周天子大權旁落那個是後話,暫且不提。

四、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疆域面積約347萬平方公里(公元前210年時期)

秦兼併六國後,完成了統一大業,結束了諸侯紛爭的局面,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爲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在原有的疆域之上,北擊匈奴、南定百越。全盛時期疆域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

五、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疆域面積約610萬平方公里(公元元年時期)

西漢前後共歷十二帝 ,時長二百一十年,與東漢統稱爲漢朝。西漢初多是在內控,比如平定八王之亂,消除郡國並行制等等,直至漢武帝繼位後,開始較多的對外擴張,開拓出了東並朝鮮、南據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的遼闊疆域 。

六、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疆域面積約580萬平方公里(公元140年時期)

東漢傳世共十四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合稱漢朝。歷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不過因爲新朝不得人心,漢朝宗室後裔劉秀趁勢而起。重新建立漢朝。不過,西域和北部疆域有所減少。

七、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疆域面積:曹魏約292萬平方公里、蜀漢約108萬平方公里、東吳約145萬平方公里,共約545萬平方公里。

東漢末年的戰亂,導致諸侯羣雄並起,相互攻伐,對邊境管控不是那麼嚴,北方少數民族鮮卑、匈奴、羌胡等趁勢南下。

八、西晉(公元265年~公元316年),疆域面積約545萬平方公里(公元280年時期)。

西晉完成統一後,疆域面積大概沿襲三國時期的疆域,沒有較大的改動,也無力把遊牧民族向北驅趕。

九、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疆域面積約302萬平方公里(公元417年時期),最少的時候只有192萬平方公里。

西晉滅亡,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政權,史稱東晉,歷經西晉的八王之亂,趁勢南下的遊牧民族,舉起屠刀,形成五胡亂華的局面,這一時期疆域變動較大。

十、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疆域面積:劉宋約278萬平方公里(極盛時期)、北魏約520萬平方公里(極盛時期)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而這其中,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爲南北朝。

十一、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9年),疆域面積約467萬平方公里(公元612年時期)

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再次完成統一,隋朝滅陳後,疆域東起遼河、北抵大漠、西至敦煌、南據交趾,大業元年吞併吐谷渾、伊吾,疆域達到極盛。

十二、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疆域面積約1237萬平方公里(公元660年時期)

唐朝是版圖最大,而且還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朝的疆域在極盛時期東起朝鮮半島,南抵越南順化一帶,西達中亞鹹海以及呼羅珊地區, 北包貝加爾湖至葉尼塞河下流一帶。

十三、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79年 ),疆域面積約:????

五代十國,包括五代(907-960)與十國(902-979),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爲梁、唐、晉、漢、週五個朝代,就被趙匡胤所篡,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十國爲南吳、吳越、前蜀、後蜀、閩、南漢、南平、馬楚、南唐、北漢,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後,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羣雄,最後於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一全國,十國結束。存在政權較多,變動較多,具體數據正在查找。

十四、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疆域面積約280萬平方公里(公元1111年時期)

歷經五代十國等亂世,疆域面積大幅縮減,無力再恢復到唐朝時的局面,北部與遼國的疆界長期穩定在雁門山-大茂山-白溝一線。西夏方面則將綏、熙、河、洮、岷、蘭等州收取,並且設置隴右都護府。(遼國疆域約476萬平方公里、西夏疆域約44萬平方公里)

十五、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疆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公元1141年時期)

1127年,靖康之變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國所俘,北宋滅亡。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史稱南宋,此時北部疆域大部分淪陷,疆界南遷至大散關秦嶺以南一帶(遼國疆域約490萬萬平方公里;金國疆域約360萬平方公里)

十六、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疆域面積約1372萬平方公里~2267萬平方公里(公元1310年時期 )

元朝的前身爲蒙古帝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不過,由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而走向分裂,大蒙古國隨之解體。忽必烈奪得汗位後,原屬蒙古帝國的朮赤后王封地、察合臺后王封地、窩闊臺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地位,分別成立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

公元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其疆域包括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羣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臺汗國瓜分窩闊臺汗國,元朝取得窩闊臺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 (北疆以北緯55°爲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

十七、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疆域面積約997萬平方公里(公元1426年時期)

明朝疆域變化比較大,劃分也更加清晰,北方大致在陰山、大青山、西拉木倫河一線。東北先是招撫女真部落,設奴兒干都司,範圍到達鴨綠江以西、圖們江以北的地區。西北疆界抵達今新疆東部哈密。西南招降吐蕃諸部,平定雲南全境,統治範圍包括今緬甸、老撾大部及泰國西北部抵達孟加拉灣,不過這些地方由於距離較遠慢慢失去。而後1427年明朝罷交趾布政使司,放棄安南。安南再次脫離中國獨立,建立後黎朝。

十八、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疆域面積約1316萬平方公里(公元1820年時期)

東北至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西南與印度莫臥兒帝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與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分界相近,與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清朝疆域還包括臺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

十九、中華民國(公元1912年~至今),疆域面積約1131萬平方公里(公元1920年)

中華民國疆域沿襲清朝,不過按照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並未列明何爲固有之疆域。而且中華民國在1946年承認外蒙古獨立。並且在諸多邊界界定上面留有爭議

二十、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1949年10月1日~至今-往後),陸地疆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

陸地領土: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臺灣及其附屬,各島東沙羣島、西沙羣島、中沙羣島、南沙羣島以及其他一切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島嶼(包括釣魚島羣島、蘇岩礁),陸地領土約960萬平方千米。海洋國土:渤海全域和黃海、東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共約470萬平方千米。

注:資料以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