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線下教培機構停業,大量用戶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頭部機構,在線教育的市場份額上升。但長期來看,教培市場仍然是一個長尾市場,進入門檻低、服務非標、個性化、重服務、重效果。上半年,雖有一部分線下機構關閉,但隨着疫情緩解,市場需求將繼續催生新的小微機構冒出。

教育寶創始人兼CEO許連頌把這些小微機構比做分佈在不同地域的“小象”,數量衆多,所佔市場份額巨大。 疫情讓這些地面教培機構提前進入在線化升級: 1)教學閉環在線化,加入直播、錄播課程、引入AI教學。2)服務在線化,將課堂外的服務複製到線上。3)招生獲客在線化。這些原本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升級,現在可能只需要一年。

除了疫情帶來的新需求,許連頌認爲教培行業B端和C端面臨核心痛點:線下機構獲客成本高,機構推銷單一產品難以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低頻、高額、不緊迫的需求特點,導致機構的線索跟蹤和銷售成本增加,降低了轉化率。問題最終迴歸到“以用戶爲中心還是以產品爲中心”。

基於對市場趨勢和痛點的觀察,成立第10年的教育寶開始嘗試轉型。

教育寶是一家第三方教育平臺,成立於2010年,爲C端用戶提供“找好課”服務,爲教育機構提供平臺、SaaS、流量運營和服務,主要收入來源是CPS佣金+基礎服務費。前十年,教育寶的業務集中在獲客服務這一單一領域,教育寶平臺鏈接機構和學員,通過技術和運營優勢幫助供需雙方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截止目前,教育寶在濟南、青島、天津、北京等30多個省會級城市建立直營分站,簽約服務6萬多家機構,累計服務500多萬會員。2019年平臺年成交學費超過3億元。

(圖片來自教育寶)

教育領域能否成長出一個類似“大衆點評”或"攜程"的規模化平臺,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質疑的核心是平臺如何獲取用戶,怎樣與用戶建立信任。教育寶平臺的C端用戶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 絕大多數教育機構付費採購流量的效果很差,高價獲得的意向客戶很可能因爲距離遠或課程不完全匹配而放棄付費。教育寶平臺從機構位置、特色、價位等維度爲用戶提供教培資源,滿足不同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在一些重點城市,教育寶平臺聚合了該地區一半以上的教育機構。

  • 持續通過技術手段觸達潛在用戶,建立連接和信任,並提供長生命週期的幫助和服務。

  • 通過口碑積累形成平臺自己的流量沉澱,老用戶持續帶來新用戶。平臺還重點培養了50多位專業顧問,服務全國學員。

基於核心獲客業務的10年沉澱,教育寶在去年開始嘗試多元化佈局,定位升級爲鏈接學員、機構、上下游的第三方生態服務平臺。在公域流量獲客的基礎上,教育寶推出了私域流量SAAS工具,並重構了這款工具的商業模式。教培機構成爲正式會員後,可免費使用教育寶旗下的全部功能和服務,後期再按照CPS支付增值費用。

在CPS收費模式下,用戶線下付款,線下機構“吞單”情況無法避免,平臺容易“喫虧”。許連頌告訴36氪,這個問題一直存在,但不會對平臺的核心要務造成威脅,因爲基於算法和排名機制,數據表現好的機構會獲得更多資源,數據表現差的機構則慢慢被淘汰。

教育寶爲教育機構搭建的私域流量生態體系包括公衆號、小程序官網、會員積分體系,微信支付等功能。機構可將自己的錄播課程上傳到小程序,滿足線下上課、在線錄播、預習、複習、回放等OMO需求。同時,體系內還提供十幾種的微信裂變工具、助學工具:包括助力、拼團、智慧名片、信息鎖、超級比賽、簽到、相冊、打卡等功能。

很多中小微機構沒有專業的互聯網部門和團隊,教育寶因此扮演了一個輕諮詢的角色,一方面爲機構提供所需產品和代運營服務;另一方面,將企業的更多需求對接給上下游合作伙伴。以直播工具爲例,教育寶爲合作機構分析、匹配適合的直播工具類型,並免費幫其對接Classin、百家雲等一線廠商。

教育寶曾在2015年獲得數千萬Pre-A輪融資,並已戰略投資兩家教育產業上下游企業沃童年和挖果。未來,團隊計劃以目前佈局的30多個省會級城市爲基礎,逐漸拓展到200個地級市,目標服務30萬家教育機構和千萬級學員。

創始人許連頌擁有20年互聯網企業管理經驗,曾創立旅遊預訂平臺,後被併購。2010年創辦教育寶主體公司濟南邦贏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