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1. 交換網絡的大歷史

1.1. 人類的大歷史

1.1.1. 平面化的舊石器時代

1.1.2. 集約型的農耕時代

1.1.3. 全球化的工業時代

1.1.4. 數字化的信息時代

1.2. 物理交換網絡和虛擬交換網絡

1.3. 交換網絡與經濟發展

2. 物理交換網絡

2.1. 物理交換網絡

2.2. 運輸革命

2.3. 社會進步與疫情

3. 虛擬交換網絡

3.1. 電報

3.2. 互聯網

3.3. 信息成爲商品

3.4. 信息促進物理網絡商品的交換

4. 疫情下的交換危機

4.1. 危險-疫情抑制物理交換

4.1.1. 新冠疫情下各國的反應

4.1.2. 不可能三角:安全、經濟、隱私

4.2. 機遇-虛擬交換需求提升

4.2.1. 心與心之間的交換網絡

4.2.2. 虛擬交換網絡賦能抗疫

5. 黎明與曙光

5.1. IPFS / Filecoin解決不可能三角

5.2. Filecoin助力物理/虛擬網絡

5.3. 爲新數字基建賦能

5.4. 黎明與曙光

1. 交換網絡的大歷史

1.1. 人類的大歷史

人類是一種羣居生物,人與人之間會相互協作和溝通。信息和商品的交換,將不同族羣的人們有效的聯繫起來。人與信息和商品之間便形成了交換網絡。可以說交換網絡是和人類一同出現,並協同前進。

交換網絡中人們分享信息、技術和適應性。慢慢的人們學會了漁獵、懂得了農耕、懂得了畜牧。原始農業和畜牧業使人類從食物採集者轉變爲食物的生產者。農耕文明時期,人類聚族而居、精耕細作。生活集約化和密集化,這樣既促進了人們的思想交流,也促進了集體知識的積累,更是創造了大型的交換網絡。人們便在村莊或城鎮爲集合的共同體中生活,農耕文明也是最早的人類共同體。交換網絡將更爲廣袤的地區不同類型的共同體更爲有效地聯繫起來。

(圖一)不同類型交換網絡的模型

平面的或非層級化的  /  複雜的或層級化的

1.1.1. 平面化的舊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的交換網絡是“平面的”或非層級化的。人們積累的信息經驗僅限於生活環境的變遷以及爲了生存所獲得的經驗。對於工具的製造基本是將物品進行簡單加工,並沒有過多的生產活動。地區之間也很少存在溝通交流,交換網絡中速度和強度是很小的。

1.1.2. 集約型的農耕時代

然而到了農耕時代,集約型農業使人們漸漸形成定居生活。定居生活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交換網絡越來越複雜,有了明顯的層級化的結構。穀物及種植技術、水源的引用和治理、氣候和天氣的變化等在交換網絡中流轉到世界各地。並且出現了引力中心或者樞紐等信息密集的交換網絡中心,覆蓋地域面積也更加廣泛。隨着文字“集體知識”開始超速增長,農業文明由此誕生。相較於舊石器時代,農耕時代創新的速度和強度要更快。

1.1.3. 全球化的工業時代

歐洲作爲全球交換網絡的引力中心,技術和思想上的碰撞多匯於此。同時支持商人和學者國內外的商業和遊學行爲。在全球交換網絡中積極的擴張,不僅實現了高度商業化,也帶回了更多的發明技術。歐洲最先體驗到了交換網絡帶來的高速創新。蒸汽機的發明、灌溉技術和紡織技術等的普及,將科學系統應用於生產,從而賦能實體經濟。經濟、人口、軍事實力大幅度提升。這場工業革命奠定了歐洲在全球世界體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歐洲的工業化模式爲全球步入工業時代提供了很好的模板。許多落後的國家產生了危機,緊跟着進入了工業時代。更多的國家因爲戰爭和殖民統治等被迫進入了工業時代。

中國明朝和清朝時代“閉關鎖國”,這是造成中國歷史上由盛轉衰的重大原因。鴉片戰爭將中國被迫拉入了全國交換網絡,此後經濟才慢慢復甦。

工業時代的交換網絡也更加複雜,產生了各種類型的交換網絡。比如意識形態的、經濟的、軍事的、甚至是政治的網絡。它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範圍發生作用。無論是軍事戰爭還是跨國貿易,都促進了全球交換網絡,擴大了商業和技術的協同作用。

1.1.4. 數字化的信息時代

隨着電腦的出現和普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快速發展和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數據已經成爲重要的生產資料,信息對整個社會影響重大。交換網絡中信息數量、信息的傳播速度等都呈幾何級增長,並向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全面推進。

網上購物應該是信息時代最具特色的產物。通過互聯網搜索商品,提交訂單信息並付款就完成了一筆交易。並且不受地理限制並享受着送貨上門等優質服務。當然,貨幣的數字化是支撐網上購物的前提,同樣也是交換網絡中價值交換的體現。2019年雙十一剁手節天貓成交額突破2684億元,京東成交額突破2044億元。這些鉅額數字背後,數以千億件商品在交換網絡中交易、流通。

其他的數字化生活代表,諸如智能設備、無人駕駛、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物聯網、雲計算、邊緣計算......數字化的信息時代爲社會、城市、產業、個人生活賦能,打造智慧城市,讓人們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升級傳統產業、降本增效、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從舊石器時代、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信息時代,交換網絡的壯大伴隨着時代的發展,時代的發展也影響着交換網絡的形態。人類的大歷史伴隨着交換網絡的歷史協同前進。

1.2. 物理交換網絡和虛擬交換網絡

人們在交換網絡中相互交換商品和信息。早期的交換多基於面對面進行的,這種依賴於物理介質或是地理位置的交換屬於物理交換網絡。即使是一些文化或者思想,也是需要面對面的交流進行,這也屬於物理交換網絡。當人們不侷限於地理位置,可以在很遠的地方進行交流,比如電話網絡和互聯網。在這些虛擬介質中的交換網絡,我們稱之爲虛擬交換網絡。

在歷史發展的初期,所有的交換網絡都是基於物理的交換網絡。隨着電報的產生,交換網絡走進了虛擬介質。時至今日,物理的交換網絡和虛擬的交換網絡已經十分壯大,對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3. 交換網絡與經濟發展

在舊石器時代,交換受到侷限,範圍很小。因爲並沒有一個羣體大到對其他羣體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但隨着更大的共同體出現,商品和信息交換的更爲活躍,地域也更廣。這些地區,比任何其他地方聚集着更多的觀念和產品。這些地區就是圖一中的引力中心。它們吸收着來自各地區的人員、思想、商品、技術、宗教,大量的財富和信息也同樣聚集於此。

交換網絡讓城市之間有了貿易和文化的聯繫,相對密集或是城市化的人口區域,通過跨區域的交換網絡聯繫在一起,龐大的世界市場由此誕生。交換網絡的規模、變化和強度可以成爲創新的主導因素。大大小小的引力中心和樞紐,在經濟發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交換網絡帶來的信息傳播加速了商業化、全球化的行程,促進了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

2. 物理交換網絡

2.1. 物理交換網絡

物理交換網絡,以爲絲綢之路和哥倫布大交換最爲著名。

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西安爲起點,途徑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到地中海各國,終到羅馬。全程長達6440公里,被認爲是連接了亞歐大陸的交匯之路。絲綢、緞帛、陶器、鐵器、茶葉、宗教......在交換網絡中不停的流轉。葡萄、香料、棉花等都是通過絲綢之路流入中國。中國與中亞、歐洲、北非等地,憑藉絲綢之路建立起了強大的交換網絡,成爲了亞歐大陸的經濟紐帶,在不同文明、不同種族之間架起了經濟和文化的橋樑。對沿線各國的貿易合作、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都有着重大意義。

哥倫布大交換,又稱大航海時代和地理大發現。哥倫布首次發現美洲,達伽馬首次通過好望角,麥哲倫首次實現環球航行,鄭和七下西洋。隨着新航線的開闢,新大陸與舊大陸開始有了聯繫。不同地區之間的生物、農業、文化甚至是疾病進行着大交換。東西方之間建立起強大的交換網絡,文化和貿易的交流急劇增加。歐亞大陸的探險者帶回了玉米、馬鈴薯和番茄等作物,成爲了歐亞地區重要的農作物。同樣,歐洲人把花生、木薯等帶入南亞和西非等地,使得當地經濟蓬勃發展。

對於早期的交換網絡而言,所觸及的地方是人類途徑的地方。所以早期的交換網絡都是基於物理的交換網絡。信息傳播的最快速度=人移動的最快速度。交換網絡的速度和強度很大一方面要依賴於人們的運輸方式。

2.2. 運輸革命

人類歷史上的運輸革命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從人類遷移的移動方式,到畜力運輸工具的轉變,再到畜力輪式運輸工具的使用。在交通運輸方面技術提升也使得創新能夠更爲迅速和廣泛的傳播,大大提升了人類社會歷史的進程。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改進,讓人類可以跨越海洋建立交換網絡;

汽車、火車等出現,讓人類在陸地上奔馳;

飛機的出現則是讓世界相連。交換網絡覆蓋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運輸方式的變化,毫不誇張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科技的進步讓人類可以旅行的更遠,可以探索更多更遠的地區。機械運輸每次改變,意味着地球上各個地區之間的有效距離縮短,交換網絡也隨着飛速發展。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成功發射載人龍飛船,運送兩名宇航員進入太空,前往國際空間站,火箭一級也實現了成功回收。我們可以看到,隨着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准入門檻越來越低。在不遠的未來,航天或將引起成爲人類出行太空的重大革命,交換網絡或將覆蓋宇宙的各個角落。

道路運輸、海上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再到航天運輸,每次運輸革命都伴隨着人類歷史跳躍性的發展。它不僅僅加速了人們旅行的速度,更是加速了交換網絡的流通。

2.3. 社會進步與疫情

交換網絡帶來了貿易商品、技術和思想,也同樣帶來了疾病。交換網絡使得不同地域的人們有了更多的聯繫,疾病便開始在他們之間傳播。在某些缺乏免疫力的地方可能造成破壞性的結果。物理交換網絡加劇了不同地域疫情的發展和擴散。

歐洲中世紀,因戰爭傳入了黑死病,後由亞洲商人傳到了歐洲,後傳到了俄羅斯。巨大的交換網絡,既是商品和信息的樞紐,也是疾病的物理傳播網絡。

瘟疫和疾病的爆發,對人類文明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緩慢前行甚至停滯。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劇烈的衝擊。黑體病的爆發,讓歐洲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很多學者認爲,黑死病也是歐洲社會轉型和發展的一個契機。因爲它不僅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促進天主教會的專制地位的瓦解,歐洲文明走上了另一條發展的道路。對文藝復興、宗教、啓蒙運動等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從而改變了歐洲文明發展的方向。

3. 虛擬交換網絡

3.1. 電報

人類歷史上的信息革命

信息是交換網絡中的重要角色。它的承載方式的變革也爲交換網絡帶來了重大的影響。語言和文字讓交換網絡更加通暢。木版印刷、報紙等的出現,讓信息有了更好的呈現方式,更易於傳播。鼓聲、高塔、煙等信號傳遞實現了遠距離交流。電報的出現,信息的承載方式有了革命式的轉變,交換網絡打破了地域的障礙,虛擬交換網絡由此誕生。相較於傳統的驛送、信鴿、運輸等方式,電報的出現,讓長途信息通訊更加迅速、廉價,並且不受地形和天氣等的影響。如今的電話和互聯網更是實現了即時全球信息交流。信息傳播越來越快,信息數量也越來越龐大。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越來越迅速。

網絡的交換強度決定着創新的平均速度。信息交換數量越多,越具有多樣性,就越容易產生創新。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新技術的交換和積累比從前更具有推動作用,虛擬交換網絡的出現,大大的加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

3.2. 互聯網

互聯網的出現是人類通信技術的一次革命,對於人們的交流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方式。互聯網不僅是一個能夠相互交流的虛擬平臺,同樣是一個可參與的互動平臺。互聯網所構建的虛擬交換網絡將全世界的人們聯繫在一起。在這裏,你可以和千里之外,素不相識的人交談。你可以盡情表達你的思想,思維碰撞產生了更多的創新。

信息網絡隨着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數字化、全球化。交換網絡也同樣變得網絡化、數字化、全球化。信息可以在虛擬的交換網絡中更好的傳遞,相應的衍生品隨之誕生。

3.3. 信息成爲商品

互聯網的出現,不僅讓信息在虛擬的交換網絡中更好的傳遞,也讓信息產生了價值。你的學識可以像商品一樣交換,你所製造的一些電子信息也可以作爲商品交換。在虛擬的交換網絡,信息成爲了種種商品。信息的使用、交換、開發納入商品經濟的軌道,它不在依附於物質產品之上。

1624年英國頒佈“壟斷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制度。有關創造發明相關的信息,必須通過交換的方式進行交流。專利制度的誕生,標誌着信息商品正式得到社會的認可。隨着人類利用信息資源規模不斷擴大,信息產品也越來越豐富。小說、動畫、漫畫、網絡課程、用戶生產的數據、內容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這些都是我們日常所產生的數據信息。起點中文網、動漫、微博、抖音、快手、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等都是基於信息商品化而衍生出的產業。信息商品化加速了市場的生產力,信息商品化的趨勢也愈演愈烈,虛擬交換網絡飛速發展。

3.4. 信息促進物理網絡商品的交換

網上貿易的誕生,讓物品交換不在侷限於地理位置。你可以在網上購物、轉賬匯款、購買門票等。虛擬交換網絡的發展,促進了物理交換網絡的發展。如今,你想購買一個口罩或是找一位維修師傅來修理家電,你都可以通過虛擬的交換網絡聯繫服務。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信息科學技術的革命浪潮。信息的商品化,不僅能促進信息的生產和交流,也促進了工農業生產和商品流通,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信息數據資源化,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讓企業更瞭解用戶,從而可以實現更好產品迭代升級,進而實現精準營銷。

諸如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通過物聯網賦能實體經濟。可以網上信息查詢,便可以購買到生活所需。

商品的物流信息是消費者連接物理交換網絡和虛擬交換網絡的重要渠道。商品的物流信息上清晰的顯示購買商品出庫、運輸和配送等情況。嚴把每一個運輸和交接環節,直到成功簽收商品。

無論是在商品生產、交易還是運輸環節,信息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見虛擬的交換網絡對物理網絡商品的交換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4. 疫情下的交換危機

4.1. 危險-疫情抑制物理交換

交換網絡的壯大,也會附帶很多負面產物。比如戰爭和疾病。上文提到的黑死病就是二者共同作用產生的。在《復仇者聯盟4》中,滅霸帶上無限手套,一個響指讓宇宙中所有族羣毀滅近一半的人口。疫情帶來的後果也不過如此。

雅典大瘟疫造成了1/4雅典居民死亡;

黑死病奪走了歐洲1/3的人口;

天花直接導致印第安人滅絕;

......

面對疫情,物理交換網絡強度大大減小,甚至交換網絡中的主要角色-人的數量也是大大減少。疫情通過抑制交換網絡中的參與者的數量和交換途徑,影響着物理交換網絡的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因此停滯,甚至出現了經濟倒退等現象。

4.1.1. 新冠疫情下各國的反應

以新冠疫情爲例,我們可以觀察一下世界各國 面對疫情的侵入,各國正爲了遏制新冠疫情的擴散,採取着迅速行動。封城封路、停工停產,阻止疫情蔓延。定位公民行程,通過大數據排查感染情況。各國都面臨着嚴峻的考驗,在安全、經濟、隱私三方面如何進行權衡,各國都有着不一樣的考量。

中國:安全、經濟

中國將安全和經濟置於隱私之上,公民的行程被時時監控着。中國通過使用數字防疫技術,識別並追蹤病毒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同時推行健康碼來區分公民健康情況。健康碼的顏色代表着公民身體健康狀況,並記錄着每個人的身份和出行信息。這裏面有很多的私人信息,它們被第三方時時監控着。

雖然捨棄了隱私,但抗疫措施實施的更加精準,數字防疫技術成果顯著。保障了公民的安全和國家的經濟。

英國:經濟、隱私

英國優先考慮經濟和隱私,並沒有做過多的防疫政策,希望通過羣體免疫來度過疫情危機。英國政府浪費了七週防疫時間,一直被英國公民質疑無作爲,致使英國大量人口遭受新冠肺炎侵襲。英國的醫院不堪重負,造成大量人員無法及時救治,很多人因此喪生。 美國、德國:安全、隱私

德國和美國將安全和隱私放在首位,採用了更加積極的措施來保證公民的安全。美國發布“監視級別一級警報”,美聯儲祭出量化寬鬆政策等應對新冠疫情。德國短時工作政策以及德國聯邦財政部準備的500億歐元幫扶公司企業、個人度過難關。但他們低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市場經濟遭到破壞。美股兩週內四次熔斷,失業人數達到歷史新高,疫情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4.1.2. 不可能三角:安全、經濟、隱私

中國的目標是安全第一,經濟第二。通過對手機地理位置定位來追蹤每個人的行程,雖毫無隱私可言,但卻很好的監控疫情傳染情況。

英國、德國、美國都是民主國家,對於隱私是高度重視的,但是他們在經濟或安全方面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人類面臨了包括新冠疫情在內的全方位挑戰,經濟平衡被打破,經濟發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解決不可能三角呢?既可以保證人民的隱私,又可以保證經濟和安全。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4.2. 機遇-虛擬交換需求提升

面對疫情,在疫苗還沒有研發之前,隔離也許是最好的應對措施。英國德比郡的埃姆村,面對來勢洶洶的鼠疫選擇了“封村”,用自己的毀滅換取大城市的人民的安全。疫情中,各行各業都處於低迷狀態,物理交換網絡更是處於癱瘓的狀態。各大商場大門緊鎖,各大工廠延遲開工,交通運輸多線停運,損失更是慘重。

4.2.1. 心與心之間的交換網絡

病毒不分國界,面對疫情人人平等。新冠疫情不僅讓武漢自封,更是將全世界的人們隔離在家中。但我們也發現了另外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情,疫情似乎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心與心之間的虛擬交換網絡始於武漢,擴展到整個中國,進而擴展到整個世界。

武漢有難,全國支援戰“疫”。一支支精銳的醫療隊伍迅速集結趕赴湖北,一車車醫療物資、生活物資運往湖北,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全國上下衆志成城、同舟共濟。

中國有難,八方支援。中國戰“疫”成功,不僅僅是全國上下一心,共同戰“疫”的結果。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幫助也起着可不或缺的重要作用。可謂“患難見真情”,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有很多國家主動提供醫用物資援助。甚至有的國家派遣防疫專家協助中國抗疫,共同研製疫苗,也有很多來自各國的社會人士的提供物資和幫助。

世界有難,中國負重致遠。中國深陷新冠疫情之時,世界各國伸出了援助之手,助力中國戰“疫”功成。當整個世界深陷新冠疫情籠罩之時,中國負重致遠,向世界各國提供援助。中國在抗疫期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醫療技術、醫療物資等支援各國。並派送醫護專家協助抗疫。新冠疫情已經不是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解決的挑戰,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共同戰“疫”,共建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

4.2.2. 虛擬交換網絡賦能抗疫

疫情之下,交換網絡看似癱瘓了,但應對疫情突發建立起了強大的物流交換網絡(物理交換網絡)。中國作爲製造大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疫情期間口罩產量劇增12倍。包括其他各類物資,各個國家的支援物資的運輸,全依賴物理交換網絡的支撐。雷神山、火神山十天築造,亦是有強大的物理交換網絡的支持。

虛擬交換網絡在抗疫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的傳遞、資料的收集和共享、遠程醫療、遠程辦公、雲服務、娛樂、生活等都搬至線上。

強大的物理交換網絡支撐着疫情期間物資的運輸。虛擬交換網絡助力物理交換網絡,物資詳情數據化、訂單業務網絡化、配送信息可視化、設備設施智能化、監管和服務信息化,全方位服務實現智慧物流運輸。

線上線下聯動,遠程醫療成爲抗疫的重要保障手段。一改排隊就醫情況,以患者爲中心,提供遠程醫療網絡服務。既解決了醫院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也滿足個性化醫療需求,在抗疫的道路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疫情期間,人們爲了減少外出,採購生活必需品的方式都由實體店購買轉爲在線購買。蔬菜、水果、藥品以及各種生活必需品訂單暴漲。很多老人都學會了網上購物,線上購物似乎更方便和人性化,足不出戶就可以購買到日常所需。物理交換網絡的癱瘓更是催生了線上教育、在線辦公等的發展。短視頻、自媒體行業和互聯網電商爆發式的增長,更是讓虛擬的交換網絡需求急劇提升。

5. 黎明與曙光

5.1. IPFS / Filecoin解決不可能三角

互聯網的興起,數以萬計的創新創業公司推出了基於網絡的互動平臺,虛擬的交換網絡得以飛速發展。同時平臺收集了大量的個人信息,用戶的興趣愛好,現實中的移動軌跡,甚至是手機中的圖片等信息都被各種平臺打包收集,個人的數據隱私變成了兜售的商品。面對新冠疫情,所有人的移動軌跡都是赤裸的。甚至個人信息、住址、身份證號、手機號等都被泄露出去了。

韓國在疫情期間總結了其他傳染病和各國應對的經驗,通過立法,利用定位數據、漫遊數據實現疫情病例傳染情況跟蹤,在犧牲小部分隱私的情況下很好的控制了早期病例的擴散。但並沒有徹底解決個人隱私安全問題。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隱私安全成了一大難題。

隱私保護數據共享技術也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比如區塊鏈和IPFS/Filecoin。將計算引入數據,運用密碼學原理加密可以完美的解決數據隱私安全問題。這是一項新的技術,對於數據隱私,它將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的共享賬本和數據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追溯、公開透明等特點。不依賴額外的第三方管理機構或硬件設施,沒有中心管制。各個節點實現了信息自我驗證、傳遞和管理。區塊鏈本質上是解決信任問題,目的就是爲了去中心化,去信用中介。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徵。相較於中心化的數據存儲,區塊鏈的分佈式存儲有效的降低了數據泄露的風險,個人信息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黑客無法攻擊和盜用。

區塊鏈應用領域非常廣,可以說任何缺少信任的場景都有區塊鏈的用武之地。

區塊鏈金融:區塊鏈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性可以解決監管難題,去中介化、可溯源性在支付和清結算領域顯著降低成本;

供應鏈:農產品、工業品等商品防僞溯源,通過對商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的追蹤記錄,實現防僞溯源。目前有阿里巴巴-螞蟻區塊鏈溯源,京東的智臻鏈等區塊鏈溯源項目;

醫療:患者數據上鍊,使用區塊鏈技術構建患者區塊鏈病例,將患者健康狀況、家族病史、用藥歷史等信息記錄在區塊鏈上。並利用加密技術保護患者相關信息數據,打破醫院之間的數據孤島,同時確保了患者隱私信息不被侵犯,優化了就醫體驗。同時可以通過查看鏈上數據,瞭解醫療機構和醫生的專業資質,以及藥物的供應鏈情況。打假打劣,充分的保障了患者的權益。

IPFS(星際文件系統)是一種點對點的分佈式文件系統。通過底層協議,將數據切片加密,保障數據安全。同時IPFS是基於P2P,形成了點對點的傳輸網絡。節點之間可以更容易的連接起來,實現真正的分佈式存儲網絡。同時每個文件具有唯一的哈希指紋,可以通過哈希值確認數據,保證數據準確和數據完整性,防止被篡改。以太坊和EOS就是採用IPFS網絡進行數據存儲,很多的DAPP也是採用IPFS網絡進行存儲。

在疫情期間,艾倫AI研究所等頂級研究小組發佈了免費的新冠疫情開放研究數據集(CORD-19),該資源免費提供了29,000篇學術文章,其中包括13,000餘篇有關新冠疫情和冠狀病毒家族的病毒的全文,供全球研究團體使用。這些文章都存儲在IPFS網絡中,通過IPFS客戶端可以進行分享和查閱。

同時也可以通過libp2p和IPFS實時跟蹤新冠疫情傳染情況。

打破不可能三角,讓安全、經濟和隱私得以共存。我們可以看到,在抗擊新冠疫情的路上,IPFS和Filecoin在數據追蹤、共享和隱私保護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既保證安全的同時,又保護了個人隱私。

5.2. Filecoin助力物理/虛擬網絡

在虛擬的交換網絡中,所有的交換都是基於中心化的。無論是存儲還是傳輸都要經過第三方的服務。你的信息數據也許並不只屬於你,第三方服務商可以窺探到你所有的祕密。事實上不僅如此,更多的服務商在蒐集這些所有的信息數據,它們可以用來了解你的喜好,可以用來做大數據分析,甚至可以直接進行售賣。

Filecoin作爲構建在IPFS和區塊鏈之上的存儲項目,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中心化存儲,實現信息數據的分佈式存儲。通過密碼學加密,Filecoin可以更好的保護你數據信息的隱私,讓你的信息數據可以真正爲你所用,在虛擬的交換網絡不會被他人所盜取。打破數據孤島、提升數據質量,保障數據隱私安全、發揮數據價值,形成可信的數據。Filecoin在數據生產和數字經濟發展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Filecoin旨在存儲世界上所有價值數據,可供未來科學研究和共享。Filecoin網絡將數據和內容存儲在世界各個角落,創造了超本地的高效的存儲方式。人們可以擺脫大型中心化存儲和地理位置的侷限。在信息井噴式爆發的今天,Filecoin不僅可以助力虛擬交換網絡信息數據的傳輸和存儲,更是將信息重新定義,讓信息擁有了自己的價值,推動了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

5.3. 爲新數字基建賦能

隨着5G、AI、大數據、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整個人類信息數據都需要一個安全、可靠且龐大的基礎設施承載。我們需要一個能夠容納更多數據,擁有更好的隱私性,並且能夠給我們更好的體驗,真正以用戶爲中心的互聯網時代,這也是下一代Web 3.0互聯網。

IPFS/Filecoin,一個去中心化的並且可以鏈接萬物的底層協議,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中心化存儲,實現數據的分佈式存儲,並且加密安全。IPFS/Filecoin既是基礎設施,又是結合了區塊鏈技術的存儲類應用。同時也是5G、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的生態設施。比傳統的中心化雲儲存更加安全、開放、便宜,解決數據確權、存儲和隱私問題。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行業和企業甚至個人數據存儲問題,可持續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構築新一代數字基礎設置網絡。

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達34.8%,就業人數佔比達24.6%,推動了社會經濟和就業情況,成爲重要的支柱產業。平臺經濟、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飛速發展,線下逐漸轉戰線上、傳統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的字數變革。2020年,數字經濟在抗擊新冠疫情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IPFS/Filecoin賦能數字經濟,孕育新的價值網絡和新的服務體系。打通不同行業和層級間的數據壁壘,強化數據信息驅動能力,實現信息資源全球共享,深度擴展交換網絡,打造全球共同體。與5G、AI、大數據、物聯網服務等共同構建新數字經濟的“新基建”。

5.4. 黎明與曙光

“所有計算機聯網之後,聯網的規模越大,計算機價值越高。我認爲他的意思在於,只有數據多方參與程度越高,數據能發揮的價值才能呈指數級增長。

——梅特卡夫”

IPFS於2014年立項,作爲分佈式存儲的新興技術,深受廣大技術愛好者好評,並積極投入IPFS研發和落地場景應用中。2019年,IPFS公共網絡增長30倍,每週都有數百萬用戶訪問IPFS網關,IPFS生態中已有數百個DAPP,工具和項目。越來越多的項目喜歡將數據存儲在IPFS網絡中來實現去中心的目的。目前德國航天中心遙測數據、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中從月球拍攝的所有機密文件、萬維網(歷史檔案博物館)數據、京東雲等都存儲在IPFS網絡中。維基百科曾被土耳其政府關閉,目前已經在IPFS網絡中實現重建。

Filecoin作爲IPFS的激勵層,將IPFS和區塊鏈相結合,保障數據信息安全,打破數據孤島,讓數據信息自由流動。賦能全球資源共享,打造人類信息共同體。

Filecoin主網上線臨近,黎明即起,曙光初現。

參考文獻:

[1]大衛·克里斯蒂安,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2011

[2]賈雷德·戴蒙德,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1997-03

[3]任澤平,新基建,2020-06-01

[4]Trent McConaghy,The Pandemic Triangle: Safety,Privacy,Economy,2020-3-1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