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 ,作者:王雅莉,36氪經授權發佈。

2020年的上海電影節即將落下帷幕。

相比往年,今年的上海電影節舉辦時間倉促,由於疫情限流的原因,也沒有那麼熱鬧。但依然有幾個關鍵問題備受行業關注:

電影市場什麼時候能完全恢復?疫情過後,哪些環節將面臨較大的危機?

在上一篇 上影節觀察 中,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分析了疫情後影視公司可能會面臨的變化:擁有較多項目儲備的影視公司將獲得更多優勢。資金雄厚、自制能力較強的頭部影企將吸引更多人才。行業集中度或許會進一步提升。

今天,娛樂資本論將從下游入手,分析此次疫情中受影響最大的環節:宣發。此前阿里影業總裁李捷接受媒體羣訪時表示,疫情後,宣發行業將徹底整合。在疫情期間,電影發行公司遭受重創,幾乎沒有任何收入來源;電影營銷公司也開始轉向電視劇、網劇等其他項目,努力維持生計。

是疫情改變了這些行業嗎?事實上,宣發端的問題早已顯現,但疫情加速了這些問題的暴露。傳統的路演效率越來越低,線上宣發幾乎已成必然趨勢;實體影院面臨生存危機,線上下線融合迫在眉睫……上影節期間,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採訪了部分宣發行業資深人士,一起聊了聊他們的心路歷程和行業的未來。

即使沒有疫情,宣發線上化也是必然趨勢

接到上影節的邀請時,伯樂營銷創始人張文伯的第一反應是,一定要過去幫幫忙。

“今年上影節最重要的是提振信心。”在主持完7月26日下午的“電影發行與放映新趨勢”論壇後,張文伯告訴娛樂資本論。

由於限流,今年上影節每場論壇上人數都控制在二三十人左右。雖然人不多,但在場的大佬們都很振奮。“信心”是大家提到最多的一個詞。許多人都爲之努力着。

先是《第一次的離別》《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等電影宣佈定檔,很快上影節也官宣即將開幕;最近,備受關注的《信條》和《八佰》也傳出即將定檔的消息。

“我們早就做好了planB。”說起《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的定檔,張文伯表示,這部原定於今年情人節上映,後因疫情撤檔的電影早就做好了AB方案。如果沒法在情人節如期上映,那就七夕、跨年甚至明年的情人節,“根據我們的經驗,復工後大家對愛情片和喜劇片應該有較大的需求。”

由於突發的疫情,春節期間由伯樂營銷參與宣傳的《奪冠》被迫撤檔。映前六週時間裏所做的宣傳幾乎都打了水漂,整個公司的運轉陷入停滯。

爲了減少開支,伯樂營銷啓動了降薪工作。有一個月,全員工的工資都打了七折。等疫情穩定後,公司恢復全薪。沒想到疫情反覆,公司只好又開啓了第二輪降薪工作:總監及以上的管理層降薪,基層員工發足月工資。

爲了增加收入來源,伯樂營銷開始大量涉足以往較少涉及的網生娛樂內容。《新世界》《獵狐》《三十而已》《脫口秀大會》……雖然伯樂營銷在電影領域是頭部營銷公司,但在網生娛樂內容領域卻是新人,比稿成爲常態。在張文伯看來,比稿有助於提高團隊在逆境中的競爭力。

疫情暴發讓張文伯意識到單一業務的風險性。長期來看,他並不擔心今後會失業,“電影是toC的產品,對這類商品來說,營銷具有核心價值。”但這並不意味着要抱着電影這棵大樹不放。拓展劇集營銷業務,既是疫情下的緊急求生策略,也是未來的長遠規劃。

疫情改變了營銷行業嗎?不少業內人士認爲,疫情會讓線上宣發逐漸成爲常態。線上路演、直播賣電影票等宣發方式以後會越來越普遍。但張文伯認爲,即使沒有疫情,線上宣發也是必然趨勢。“傳統的線下路演效率並不高。如果成本更低的線上路演能取得一樣的效果,那爲什麼不轉線上呢?”

由於疫情影響,目前影院仍有30%的上座率限制。許多這期間上映的新片也只能把預算更多地挪在線上。受影響較大的,將是少數需要依靠線下大規模路演發酵口碑的電影。至於電影市場何時會恢復常態,張文伯表示很難預測,“現在依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我們只能說時刻準備着。”

疫情加速改變大衆習慣,未來電影將線上線下融合

“上影節能舉辦了不起,是個積極的信號。”說起今年上影節,移動電影院CEO高羣耀連連稱讚。

作爲電影行業的老兵,高羣耀曾負責過傳奇娛樂影業和全球最大電影院線AMC等公司在內的多個重要項目,見證了線下電影院的起起落落,有感於線下電影院在覆蓋面等方面的侷限性,他於2018年創辦了移動電影院。

相比傳統線下電影院,移動電影院的覆蓋面更廣,也更靈活,用戶可以買票在線上觀看院線新片。這次上海電影節,上影節官方本來和移動電影院有線上展映合作,但由於時間緊迫,最終只在每年固定的電影頻道傳媒關注單元上進行了合作。

高羣耀堅信線上觀影會成爲未來的趨勢。“疫情加速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如果不是因爲疫情,我估計這個進程會推遲10年。”高羣耀說。

在他看來,疫情來臨後,電影行業的商業模式將進一步升級。一人一票的商業模式是電影行業存在的基礎。七年前,高羣耀和微影時代創始人CEO林寧頭腦碰撞,推出了“微信電影票”,電影提供方第一次和消費者有了緊密聯繫。如今在短視頻、直播等新技術的衝擊下,電影院的商業模式又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線上線下融合的超級影院是必然趨勢。”高羣耀告訴娛樂資本論的矩陣號河豚影視檔案(id:htysda),每一次電影行業的轉型都伴隨着技術的升級和商業模式的革新。如今,面對疫情和流媒體的雙重壓力,電影行業也需要升級,創造更新的商業模式,“今後線下電影院會和線上電影院相結合。影院會在放映窗口期內提供無限制的排片和放映,永不關門。”

和騰訊、愛奇藝等流媒體平臺相比,移動電影院最大的特點是純電影院屬性,後臺票房等數據對電影片商100%實時透明,其收入納入國家電影票房。雖說如今流媒體平臺日益壯大,但每年在版權採買方面依然投入巨大。爲了綁定優質內容團隊,平臺也開始涉足內容製作,越來越像傳統制片公司。

但內容行業很難壟斷。高羣耀一直堅持認爲,只有上了電影院才能叫電影。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電影院的核心都是分賬模式,但視頻網站的核心則是版權交易,是在電影窗口期之外的模式。移動電影院不買版權,不碰製作,只做平臺。

這樣的模式能否走通?此前,高羣耀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移動電影院並非傳統電影院的挑戰者,而是保衛者。它瞄準的是增量,是無法接觸到線下電影院的大多數。數據顯示,每年上都有至少三分之二的電影無法上院線,上映後,又有至少三分之二的電影排片率小於1%。在受衆端,傳統電影院的覆蓋面也遠不及線上。

從市場空間上來講,無論是移動電影院還是流媒體平臺,都有機會。但哪種探索最終能走向成功,還有待觀察。經過這次疫情,行業基本已經達成共識:未來的電影將線上線下並舉,滿足不同用戶的差異化需求。

後疫情時代,宣發行業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傳統營銷手段的過時、觀衆觀影習慣的改變……宣發行業的未來,需要片方、影院、營銷方和流媒體平臺的共同探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