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的葵綠(中)總是“多管閒事”
劇中的葵綠(中)總是“多管閒事”

羊城晚報8月12日報道 在扮演過“校對”和“法醫”之後,石原里美又有了一個新職業——藥劑師。由石原里美主演的日劇《灰姑娘藥劑師》已經在7月開播,該劇講述藥劑師葵綠在醫院忙碌奔走守護患者的故事。

2018年的《非自然死亡》讓“小妖精”石原里美一嘗轉型的甜頭,她放棄了美妝、穿搭,出色地演繹了一位專業能力過硬的法醫。此後,石原里美接連主演了《高嶺之花》《天國餐館》兩部劇,但收視和口碑均不盡如人意。

在“主演責任制”的日本,連續兩部劇的失利無疑給石原里美帶來極大壓力。不難看出,她試圖借《灰姑娘藥劑師》重現《非自然死亡》的成功:受衆基礎廣泛的醫療題材+有新鮮感的冷門職業+撕下固有標籤的樸素形象+適時的職業雞湯……然而,集合了這些元素,劇集就能成功嗎?

角度新鮮,展現藥劑師的難處

跟《非自然死亡》一樣,《灰姑娘藥劑師》裏的石原里美打扮樸素、工作務實。她梳着丸子頭,身穿工作服,腰間綁一個裝有工作用小物品的腰包,腳蹬運動鞋,不停地在醫院裏忙碌穿梭。

對觀衆而言,藥劑師是一個神祕的職業。在現實生活裏,藥劑師很少與患者直接接觸,這個職業也極少出現在影視作品中。這部劇在第一集便開宗明義地爲藥劑師正名:“藥劑師是保護患者的最後一道關卡。”劇中更向觀衆普及了何謂“疑義確認”:當藥劑師對醫生開出的藥物種類或用量產生疑問時,有權力也有義務向醫生再次確認,以保證患者拿到正確的藥物。

藥劑師很重要,卻長期被忽視。劇中花了不少篇幅來呈現藥劑師在醫院裏的弱勢地位:醫院的電梯優先給病人、醫生、護士使用,藥劑師只能爬樓梯;藥劑師沒有決定權、不能干涉治療,只能聽醫生指揮;爲了壓縮成本,藥劑部長期處於人手不足的狀態,以致歡迎新人加入時,藥劑師們都不能停下手,只能以跺腳代替鼓掌;藥劑部是醫院的非核心部門,很有可能在下一次精簡架構的時候被裁掉……

在該劇首集播出後,有任職藥劑師的網友在社交平臺留言:“向藥劑師微笑的患者變多了。”不過,對普通觀衆而言,《灰姑娘藥劑師》卻沒有說清楚藥劑師真正的工作職責。劇中出現了臨牀藥師、急救室藥師、配方藥師、藥妝店執業藥師等,卻沒有解釋這些崗位的不同之處。劇中,石原里美飾演的葵綠除了在配藥房進行配藥之外,她還要巡查病房、與病人溝通,甚至親自嘗試每種藥品的味道。葵綠的職位應該是臨牀藥師,指導病人服藥、協助醫生用藥等是她的本職工作,但由於藥劑部人手緊缺,她也必須兼任配方藥師的工作。

故事粗糙,醫生們都成了“反派”

《灰姑娘藥劑師》可以說是一部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劇集。首先,該劇在富士電視臺週四劇場播出,這個時段以播出醫療劇聞名,曾推出過《白色巨塔》《醫龍》《緊急救命Code Blue》等經典作品;其次,藥劑師這個職業對觀衆來說充滿新鮮感,以往涉及該職業的劇集寥寥無幾;演員方面,主演石原里美擁有《非自然死亡》和《校隊女孩》的成功先例,此外還有田中圭和西野七瀨兩大“流量”加盟;製作班底則包括編劇黑巖勉(《東京大飯店》)和導演田中亮(《醫龍》第三、第四部,《緊急救命Code Blue 3》)。醫療題材在日劇中是熱門,但遺憾的是,《灰姑娘藥劑師》的細節卻頗爲粗糙。

爲了凸顯藥劑師的作用,劇中放大了藥劑師和醫生之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幾乎每一個出場的醫生都拿到“反派劇本”,他們驕傲自大,對藥劑師缺乏應有的尊重,甚至連藥劑師的名字都叫不出來。第一集裏,葵綠率先發現了一位孕婦出現HELLP綜合徵,但主治醫生卻對葵綠惡言相向;在葵綠的堅持下,醫生最終改變治療方案,拯救了孕婦的性命,葵綠卻面臨干涉醫生處方權的指控……面對醫生的無理打壓、同事的冷嘲熱諷、上司的袖手旁觀,葵綠孤立無援,唯一的發泄方式只是瘋狂地在筆記本上大力蓋章。

《灰姑娘藥劑師》有一個貫穿全劇的核心命題:“在醫院的大門外,所有人都有着各自寶貴的日常生活,今後也有各自的未來。守護這些,就是我們藥劑師的工作。”該劇每一集講述兩至三個患者的故事,比如,患上糖尿病的兩個少女在病房中成爲朋友、需要定期做腎透析的小學老師在病房裏也不忘爲學生製作運動會旗幟……但是,這些故事由於缺乏細節,變成了索然無味的雞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