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身體弱的人都有一個感受,在夏季,呆在空調房裏很容易手腳冰涼,冬季即使房屋裏有暖氣,手腳依然是涼的。這種情況多與人體虛弱、腎陽不足,導致了寒邪阻遏陽氣、氣血失暢有關。

內經雲: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這裏面的“清陽發腠理”與“清陽實四肢”講人體四肢、皮膚溫暖的能量,來源於陽氣,陽氣有溫煦和推動作用,所以手足發涼,實則“四肢”的清陽不足。

從內經的文字中可以看出,陽氣是從體內發出的,是一個“從內到外”的過程,現在“外”出現了不足,出現了虧虛,就要從表陽產生的源頭、以及輸送的通道來分析問題。在源頭上,有心和腎,心主火,好比太陽,心火衰微的病人,背心發涼,咳嗽涼痰,手足不溫;腎陽也屬火,屬於龍雷之火,爲立身之根,腎陽虧虛的人,腰以下發涼,人好像站在冷水中;這兩個火源不足,沒有熱量向體表輸送,自然會感到四肢、皮膚髮涼。

在陽氣輸送的過程中,人體陽氣需要肝和脾向上向外輸布。肝主升發、主疏泄;脾主運化,主升清;若這兩個臟器的功能出現異常,陽氣被鬱結在裏面,不得宣發,進而到不了四肢,導致手腳發涼。所以可以從源頭和過程來治療手腳冰涼。在這裏推薦一個溫陽祛寒、活血養血,可緩解手指發冷的方子,組成部分有黃芪,桂枝、乾薑,白芍,當歸、王不留行(xing),附片,炙甘草,大棗。這個方子是《金匱要略》中“黃芪桂枝五物湯”(黃芪、白芍、桂枝、生薑、大棗)的加味方。

黃芪味甘性溫,能補脾、肺之氣,重用黃芪可補氣行血、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桂枝味辛性溫,散寒解表、溫通經脈;白芍、當歸有養血和營而調理陰血的功效;王不留行活血、利水、通絡;乾薑溫陽祛寒,附片溫補腎陽,這二味合用可強盛陽氣而消除陰寒,寒氣消掉之後,周身及四肢就會感到溫暖了。炙甘草、大棗可補氣益脾、調和諸藥。這幾味藥組合在一起,益氣溫陽、祛寒通絡、活血養血,手指發冷的症狀自然會有所緩解。

同時在服藥期間,配合熱水泡手足,或水中加花椒、陳皮煎水浸洗,效果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