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只有在學習中,我們才能明白人生的意義!

同樣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古今聖賢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大道至簡!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的來歷:

淨土宗的一代祖師印光法師在《增廣文鈔卷》中這樣寫道:“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菩薩害怕遭受惡果,因此在因地行持時就預先就斷除了惡因,待到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纔行。

而佛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對智慧高明的人,“因”一啓動就知道結果了,因裏頭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結果出來了才知道。所以菩薩怕因,不輕易種因。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的含義:

佛陀在《佛說善惡因果經》裏詳細的闡述了業力不同帶來的果報差別,身口意所造的十惡業都能夠同時感召到地獄、餓鬼、畜牲三惡道的果報,如果有幸轉生人道也會有種種痛苦煩惱。

“菩薩畏因”,也就是說動機是起心動念之因。“因”一種下去就可怕啦!凡夫是普通人,爲什麼說凡夫畏果?因爲凡夫“不威不懲”,犯了法不到槍斃、不到臨死不會反悔,這就是果來了才害怕。

《涅槃經》中有如是記載:“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就是說因果的關係,猶如形和影的關係,一方出現,必然會出現另一方。

從理論上講,與其求結果好,還不如求開始好更好。所以佛家有“菩薩畏因,凡夫畏果”的名言。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是從梵文翻譯過來的名稱。正確的翻譯,菩提就是“覺者”、“覺悟”;薩埵就是“有情”,有情也可以翻譯爲入世。所以菩薩是大乘道,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就等於中國的聖人,得道者,他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注意到“因”,也就是開始就是好的因,好的結果自然就在好的開始裏了。所以說“菩薩畏因”,也就是說動機是起心動念之因。“因”一種下去就可怕啦!凡夫是普通人,爲什麼說凡夫畏果?因爲凡夫“不威不懲”,犯了法不到槍斃、不到臨死不會反悔,這就是果來了才害怕。所以與其等到果報來了才後悔,何不於種因的時候加以檢查呢?智者畏因,一開始就怕,就重視、注意,後果就不會有問題了。

在我們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圍繞着“因”和“果”的,我們只是普通的凡人,看不透,等我們看透了也許就晚了!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種子了“因”,就會結下“果”。人生是一場單程的旅行,不可以再來一次,有些道理明白了也就明白了,不明白終其一生也不會明白。有的時候不要去糾結,不要去悔恨,讓它順其自然,讓這個“因”快速的結下“果”,別爲了這個“因”,再去種子另一個“因”,否則,一生會有很多“果”需要我們去承受,不值得。

一生就短短三萬多天,3萬天是按照一個人活到83歲左右算的,而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大概是74歲,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不同所以活的長久又不同。

大多數人的一生只有三萬多天,要努力活得有價值、有尊嚴、有意義。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在此,我祝福所有來到這裏的朋友,都有一個圓滿的人生,不枉此生。人生不管長和短,必須活好每一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