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終於在期待中上映了。儘管從傳說中的黑白變成彩色,時間也從160分鐘改爲147分鐘,還是點燃了後疫情時代的觀影熱情,僅在點映期間票房就破億元。電影的故事,來源於歷史真實事件: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百壯士(事實上只有425人)”奉命駐守上海四行倉庫,頑強地堅守了四天。四行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屬開戰的國統區,而對面是當時的租界,屬休戰區。蘇州河兩岸,一邊孤島,一邊繁華都市,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絕佳戲劇性。作爲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八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電影的工業水平的提升,也彰顯了創作者的野心。

由於是電影而且又屬於是商業片性質,所以其中也不乏有被加工的地方,如果徹底按照還原歷史來拍那就可以當作紀錄片的形式來展現,那估計沒人願意去影院觀看了。這部影片被虛構的地方就是這個倉庫到底有沒有這麼激烈?真實事件是中方參戰423人,安全撤退至租界398人,從電影的慘烈程度來看有被誇大,全程我看下來感覺傷亡人數不下百人。真實事件中慘烈程度雖不及淞滬會戰其他戰鬥,但並不能說明他們就不偉大,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孤軍,他們還在堅持和日寇抵抗的這種精神我覺得纔是這部影片最想要表達出來的吧。升旗打飛機這一幕有沒有我不知道。

但是我倒是覺得升旗這個點特別好,把堅守和不屈表現出來了,至於打飛機這段……額 看看就好。自曝這一幕我看網上說確實是真有的,電話線就不知道了。這裏面還有一個點也是討論比較多的就是河兩岸的對比,導演拍這部作品估計就是覺得會有特別大的張力吧,這更能突出戰爭的殘酷。至於說影片扭曲歷史,刻意迴避一些重要內容(背後的ZZ,打給西方國家看的秀啊什麼的,各有各的理解吧,而且這種你來看電影幹啥?想要了解去看有關的書籍呀)其他的地方比如聲音,剪輯和攝影我就不評論了,以上的資料也是在網上了解了後結合自己觀影體驗來寫的。整部電影看下來感覺挺不錯的,還是支持一下國產戰爭片,推薦大家去影院體驗IMAX!

從敘事結構上看,臺灣版《八百壯士》採用雙線結構,一條謝晉元線,順帶歌頌了飛將軍的運籌帷幄,另一條線童子軍楊惠敏,歌頌她送旗籌資的果敢。總體而言雖然劇中人物都過於臉譜化,故事首位尾也基本屬於杜撰,尤其是結尾謝將軍騎着高頭大馬帶着撤至租借的358名餘部,成建制地整齊開拔,實則被英軍繳械關押,但從爲了政治宣傳角度,總體線索是清晰的。

在《八佰》中,敘事結構明顯出現了斷裂,前半部分是歐豪飾演的端午爲主線,講雜牌軍如何思想昇華、蝶變英雄的故事,後半部分是杜淳飾演的謝晉元爲主線,談戰爭反思,全員退敗的故事。或許管虎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太多,或許也沒想好到底要表達什麼。當謝晉元騎着白馬與日軍將領單獨會面時,觀衆本以爲後面會有一場爲軍人榮譽而戰的大戲,結果卻像坐上了過山車,當爬到頂準備極速衝刺時,被告知停電停車了。

《八佰》還原真實的另一表現在於——以往抗日神劇裏那些戰鬥力爆表的中國士兵和弱智的日本鬼子都不見了蹤影,《八佰》的戰鬥場面逼真,敵我雙方互有死傷。我們沒有百發百中的神槍手、沒有以一敵十的少林高手、也沒有自制的土味黑科技,能夠抵擋敵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勢,靠的是德國的裝備和敢死的勇氣。看一箇中國人打十個日本人固然很爽,但我已經過了晚上九點就必須上牀睡覺的年紀,我能夠讀懂整個二戰期間,中國傷亡3500萬人和日本傷亡300萬人意味着什麼。電影裏當然也有爲煽情而失真的橋段,這正如人無完人一樣,電影也不可能完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