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叫孩子去刷牙,孩子卻聽不見,依舊在玩手中的玩具;喫飯前叫孩子去洗手,喊了八百遍,孩子還拿着繪本愛不釋手地看着。

孩子並不是真聽不見,他是在“選擇性失聰”。

這種情況相信大多數家長都經歷過,孩子明明聽力沒問題,卻對父母的話自動過濾,父母看到孩子這種態度,就容易情緒爆炸,衝孩子發起脾氣。家長會困惑,感覺自己和孩子說話和風細雨,爲什麼會被孩子無視掉?只能以吼的形式溝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我們換位思考一下,當有人在你耳邊持續說你不感興趣的事情,或者說些批評你的話,你還會有聽下去的慾望嗎?孩子“選擇性失聰”,僅僅是因爲你說的這些話他不愛聽。

不難發現這種家長在孩子耳旁嘮叨的內容其實很蒼白,孩子甚至捕捉不到爸爸媽媽說這些話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孩子壓根聽不懂大人在說什麼,那麼他如何聽話?如何照做呢?

學齡前的孩子,只有"聽懂"了大人的指令,這個指令才能準確反饋到動作上。家長喋喋不休地指令轟炸,往往會讓孩子陷入忙亂中,他聽不懂,自然也就不會照做。

當孩子玩玩具、看繪本特別投入時,家長突然叫他去做別的事情,孩子很可能會表現出愛理不理,甚至不給回應。因爲他正在聚精會神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時候打斷他,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下降。

家長總是想阻止孩子的行爲,干擾孩子當時做的事情,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繼續裝聽不見,而心裏默默想的是“我就不這樣做。”

遇到這種情況時,家長要儘可能給孩子留出一些緩衝時間,比如在孩子玩玩具時,可以和孩子商量,讓他再玩5分鐘就喫飯。或是快到喫飯時間時,跟孩子說只允許再玩十分鐘就喫飯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