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程大學創建於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學院,隸屬湖北省。1980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爲武漢化工學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隨着高校管理體制的調整,學校劃轉到湖北省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爲主。2006年2月,經教育部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爲武漢工程大學。

學校現已發展成爲一所以工爲主,覆蓋工、理、管、經、文、法、藝術、醫學、教育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是湖北省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以化工爲鮮明辦學特色的高校。學校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2年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爲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4年整體進入一本高校行列;2018年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化學、材料科學和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進入數量位居省屬高校第一;在2019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我校位列第126位;在USNews2020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我校位列中國內地高校116名。

學校現有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及國際教育,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69個專業招生、2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 個一級學科博士點),面向全國一本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1951人,其中研究生2697人、本科生19201人、留學生53人;有非全日制研究生624人。

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2079人,其中專職教學科研人員1269人,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稱251人,副高級職稱485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人數佔教師總數的58%,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教師人數分別佔教師總數的40.03%和54.37%。

學校現有武昌和流芳兩個校區,共佔地約119.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79.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9.3億元。建有400米標準田徑運動場3個,標準游泳池1個,籃、排、羽、網球場75個;多媒體教室255間,教學實驗室50間;教學儀器設備總值4.15億元;圖書館館藏圖書(含電子圖書)400餘萬冊,是湖北省高校“優秀圖書館”和“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學生公寓均配有空調和開水、熱水供應設施。風景優美,教學設施齊備,辦學條件完善,是湖北省“綠化紅旗單位”“生態園林式學校”。

學校科技創新平臺成績顯著。有一所集技術開發、工程設計、情報信息、分析測試多功能於一體的研究設計院。有1個國家磷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磷資源開發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個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部委級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68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技術中心(基地)。

2012年以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258項,其中原973計劃、原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等國家級項目295項,省部、市級項目1259項。獲國家、省部、市級教學、科技成果獎12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省部、市級科技獎勵123項。獲專利授權1288餘項。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貫徹“三全育人”要求,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湧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爲搶救3名落水少年而光榮獻身的全國優秀大學生許志偉,“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快樂天使韋慶秀、劉健,樂於助人的優秀大學生李孟、李炳昊,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的帶着媽媽上大學的“豆腐女孩”賈鑫和捨己救人的吳達,他們的感人事蹟在校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大力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格物明理 致知篤行”的校訓和“艱苦奮鬥 自強不息”的工大精神,以“雙一流”建設爲契機,大力實施“質量強校、人才強校、特色強校、創新強校、文化強校”內涵式發展戰略,加快化工學科領域國內一流、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步伐,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工大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