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古稱陳州,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6000多年前,太昊伏羲氏在此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都城,炎帝神農氏也曾繼都於此。歷史上的三次建國、五次建都,爲淮陽遺留了大量歷史古蹟,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位於縣城以北,蔡河邊上的太昊陵。

太昊陵是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爲祭祀他而建的廟宇,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其陵墓也被公認爲“天下第一陵”。整個景區毗鄰風景秀麗的萬畝龍湖,共佔地875畝,建築規模宏大,肅穆莊嚴,自古有“天下第一皇朝祖聖地”之稱。

據《陳州府志》記載:太昊陵建於春秋時期,到了元代,因未經修葺,廟貌漸毀,僅存一塊“太昊伏羲氏之墓”的宋代青石墓碑,相傳這塊碑是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用絲巾作筆寫成。明清時期,太昊陵歷經多次修復擴建,殿宇巍峨,金碧輝煌,現已被評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伏羲被尊稱爲龍師人皇,炎黃二帝也對其頂禮膜拜。3000年來,歷代帝王52次來到太昊陵御祭伏羲,並留下了大量墨寶。上圖中這塊“龍師人皇”匾額,爲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趙構於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御筆親書,正是這些歷代帝王的題詞,讓太昊陵的地位更爲崇高。

太昊陵按照伏羲先天八卦數理興建,分爲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其主要建築貫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軸線上,堪稱中國帝王陵廟之孤例。把所有建築的大門層層打開後,可從南面第一道門直望紫禁城中的太昊伏羲氏陵墓。伏羲陵高20多米,上呈圓形,下有方座,寓意“天圓地方”。

在太昊陵建築羣中,建於明代的主殿“統天殿”,通高15.7米,是所有建築中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座。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代的皇宮,一般只建有“奉天殿”或“承天殿”,太昊陵的主殿被命名爲“統天殿”,展示了太昊伏羲氏的至高無上地位。

整個陵區有古柏108株,古槐2株,古檀3株,其中生長在陵前的數棵古樹看上去已經乾枯,卻千年不倒,至今存活,堪稱太昊陵一奇。在這些古樹中,一棵栽種於宋代的古柏,因樹幹上長有一隻似耳朵之物而得名“耳柏”。相傳,這棵“耳柏”是太昊伏羲氏用來傾聽百姓心聲的,每天都有大量信衆在樹下訴說心願。

陵墓後面的“蓍草園”是淮陽的八景之一“蓍草春榮”。據《淮陽縣誌》記載:“太昊陵後有蓍草園,牆高九尺,方廣八十步。”傳說蓍草有仙氣,全國只有山東曲阜、山西晉祠、太昊陵三處地方有生長,伏羲曾在此採蓍草“揲蓍畫卦”,創下了先天八卦。歷代帝王每次派官員前往朝拜伏羲,返京時都必須帶回一束蓍草作爲信物。

太昊陵的人文始祖祭祀活動綿延千年不衰,每年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淮陽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廟會和祭典,屆時,世界各地的數百萬遊客都會湧向淮陽縣太昊陵廟朝聖。2008年,太昊陵廟會單日參拜人數達到82.5萬,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