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簡介

患者男,年齡45歲,主因“頭暈1天”於2019年12月28日入院。

現病史:今晨起牀後無明顯誘因出現頭昏症狀,頭昏,伴有心悸不適,感心跳加速,伴有噁心、嘔吐不適,嘔吐物爲胃內容物,伴視物模糊,症狀持續無改善,來我院就診,門診測血壓220/130 mmHg。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10餘年,最高190/110 mmHg,並腔隙性腦梗死病史,服用氨氯地平片5mg qd,氯沙坦50mg qd,自訴血壓控制尚可;否認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個人史、家族史:有長期吸菸史,均1包/天,未戒菸。其父親及一哥哥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否認其他家族史。

體格檢查:體溫36.6℃,心率86次/分,右上肢血壓224/130 mmHg,左上肢血壓210/120 mmHg。雙肺呼吸音稍粗、未聞及明顯乾溼性囉音,心律齊、心界稍大、未聞及明顯心臟雜音、雙下肢輕度水腫、神經病理體徵陰性。

輔助檢查:

實驗室檢查:



動態血壓監測:24小時血壓平均值175/94 mmHg,日間血壓平均值178/94 mmHg,夜間血壓平均值166/96 mmHg;

超聲心動圖:左房內徑(LA)40 mm,左室內徑(LV)53 mm,射血分數(EF)62%,左房增大,左室增厚,主動脈瓣微量反流;

胸片:心臟增大;

頭部CT平掃:雙側基底節區及右側丘腦多發腔隙性腦梗塞,腦白質病,腦萎縮;

頸動脈超聲:雙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

腹部超聲:脂肪肝,肝囊腫;

腎上腺CT平掃:雙腎上腺未見明顯異常密度影;

雙側腎動脈超聲:雙側腎-主動脈阻力指數增高。

  • 實驗室檢查:

  • 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組);

  • 腔隙性腦梗;

  • 頸動脈粥樣硬化;

  • 高脂血症;

  • 高尿酸血癥;

  • 脂肪肝;

  • 肝囊腫。

降壓方案的制定

面對這類患者,該如何制定個體化的最佳治療方案呢?

01. 完善個體化治療思路

該患者爲青年男性,有長期高血壓病史,現血壓急劇升高,以高血壓腦病爲主要表現,未發現其他高血壓危象徵象。

而針對高血壓腦病的患者,此時血壓控制並非越快越好,也並非越低越好,需要採取有節奏有目標的降壓策略,急性期應在保證周圍組織有效灌注的基礎上,採用靜脈降壓藥物平穩地降壓,而在慢性期則建議過渡至口服降壓藥物有效地達標管理。

02. 制定個體化降壓目標

急性期:可進一步分爲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爲在30-60分鐘將血壓降低到一個安全水平,平均動脈壓下降幅度不超過25%;

  2. 第二階段爲在2-6小時將血壓降至160/100 mmHg;

  3. 第三階段爲在24-48小時逐步降低血壓值正常水平。

慢性期:應至少將血壓降至<140/90 mmHg,如果可以耐受進一步降脂<130/80 mmHg。

03. 制定個體化降壓方案

急性期第一階段:採用烏拉地爾靜脈泵入控制血壓,並加用甘露醇降顱內壓,在30分鐘將血壓降至180/104 mmHg;

急性期第二階段:該患者既往收縮壓最高>180 mmHg,屬於高血壓3級,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2級及以上高血壓應初始採用藥物聯合治療,包括自由聯合與單片複方製劑,其中單片複方製劑較自由聯合更爲簡便,可進一步提高血壓早期達標率及依從性,減低用藥不良反應,因此單片複方製劑被推薦爲藥物聯合治療中的優先選擇。

而《2020 ISH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更是將ACEI+CCB類組合的單片複方製劑作爲降壓藥物最佳標準中的理想方案。

此外該患者合併左室肥厚、頸動脈粥樣硬化及腔隙性腦梗等多個靶器官損傷,也同樣屬於ACEI及CCB類降壓藥物的強適應證。

因此在第二階段聯用培哚普利氨氯地平10 mg/5 mg Qd、琥珀酸美託洛爾緩釋片95 mg Qd,3小時後血壓降至160/94 mmHg。

急性期第三階段:在第二天,撤烏拉地爾泵針後,繼續服用口服降壓藥物,血壓平均在154/100 mmHg,心率84次/分。

慢性期:出院時繼續培哚普利氨氯地平10mg/5 mg Qd、琥珀酸美託洛爾緩釋片95 mg Qd降壓,並根據靶器官損傷加用阿司匹林100 mg Qd、瑞舒伐他汀10 mg QN,並囑咐患者結合飲食運動處方,戒菸戒酒。出院2周隨訪,無不適症狀,患者自測家庭血壓平均在140/85 mmHg左右,心率在75次左右;出院1個月隨訪,患者自測家庭血壓穩定在130/80mmHg以下,心率70次左右。

專家點評
宗文霞主任對本病例做出如下點評:

該患者爲中年男性,既往有長期高血壓病史,採用兩種自由聯合藥物治療後血壓控制並不理想,本次血壓急劇升高、並以高血壓腦病這一高血壓急症爲主要表現。

在急性期,通常需持續靜脈使用降壓藥物,遵循個體化以及各階段目標值調節降壓的原則,有計劃、分步驟地快速平穩降血壓以保護靶器官。

在慢性期,以應長期達標、減少心血管事件爲主要目標。目前國內外指南均建議對於2級及以上高血壓患者,應將聯合治療作爲一線選擇,包括自由聯合和單片複方製劑(SPC)。然而與自由聯合相比,SPC更爲簡便,可進一步提高血壓早期達標率及依從性,減低用藥不良反應,應作爲首選。在所有SPC中,《ISH高血壓指南2020》也明確表示SPC(尤其是ACEI+CCB組合)是降壓藥物最佳標準中的理想方案,比如培哚普利氨氯地平。

確實,培哚普利氨氯地平作爲ACEI+CCB組合的SPC的典型藥物,兩者在作用機制和心血管保護上發揮協同作用,產生了1+1>2效應。首先兩者具有共同的血管舒張作用,可強效降低血壓;其次培哚普利具有抗重塑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氨氯地平改善冠脈血流,增強了動脈保護作用,降低高血壓和冠心病中的心血管事件;最後培哚普利增加毛細血管後血管舒張,氨氯地平增加毛細血管前血管舒張,從而減少下肢水腫這一不良反應。

大量臨牀研究也證實了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的心血管獲益。ASCOT研究顯示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可使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1%、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24%。此後進行的ASCOT-Legacy研究對ASCOT受試者進行長達15.7年隨訪,進一步發現,氨氯地平/培哚普利可使腦卒中死亡風險降低29%,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21%,冠心病死亡風險降低24%。

回到上述這個病例,該患者在長期自由聯合藥物治療基礎上血壓控制不理想,換用培哚普利氨氯地平後血壓控制良好,有助於長期、持久性心血管保護,改善患者長期預後。

經驗分享

  1. 高血壓危象發病急,預後差,特別是高血壓急症,住院率及病死率較高;

  2. 對血壓的控制,不僅要着眼於血壓數值本身,更要關注靶器官功能,合併不同靶器官影響,個體化控制血壓目標值,選擇合適降壓藥物;

  3. 對於二級以上高血壓,早期聯合用藥,優勢互補,減輕或避免不良反應發生,保護靶器官,抑制心室重構,同時注重心室率的控制;

  4. 聯合應用降壓藥物ACEI+CCB類藥物,特別是新型單片複方製劑具有經濟性、方便性,且可改善依從性,具有優勢;

  5. 堅持倡導家庭自測血壓,藥物治療同時關注飲食及運動療法。

宗文霞 主任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

醫學碩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湖北省預防醫學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委員,武漢市心血管學會心力衰竭組委員,湖北省老年保健協會理事,湖北省醫師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醫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心內科臨牀工作30年,有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也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擔任PI參與多項國際多中心研究,發表論文30餘篇。

點個分享,讓更多人知道!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