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覈研院建院60週年紀念大會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攝“我們這一代核研院人高興地宣佈,我們成功地化解了三大挑戰,實現了兩個臺階的跨越。”9月26日下午,在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覈研院”)建院60週年紀念大會上,清華覈研院院長張作義高興地說道。

時間回到1960年,清華大學原子能實驗基地(代號爲“200號”)在北京市昌平區虎峪村開始興建,這即清華覈研院的前身。

1964年,清華大學屏蔽試驗反應堆(901堆)建成投入運行,零功率反應堆建成臨界。這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主建造的核反應堆。

1986年,清華高溫氣冷堆研究被列入國家高技術“863”計劃。2000年,世界首座固有安全的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10MW高溫氣冷實驗堆在清華建成。

談及近20年的發展,張作義說,進入21世紀後,核研院的發展面臨三個大挑戰——如何在新世紀價值多元的環境下避免大規模研究團隊“裂變”爲教授個人自由探索的小團隊、如何在世界核能發展遇到瓶頸的形勢下堅持“用我們的雙手開創祖國原子能事業的春天”、如何在引進技術獲得關注的環境下堅持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創新。

爲應對這些挑戰,清華覈研院提出要着力跨越兩個臺階——實現實驗反應堆向工業規模原型堆的跨越;實現老一代科研工作者對年輕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傳承。

如今,“兩個臺階的跨越”已實現。張作義介紹,在跨越第一個臺階方面,2006年“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被列爲國家16個科技重大專項之一,2008年該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得到國務院批准,清華成爲唯一牽頭實施重大專項的高校。2012年12月,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在山東省榮成市石島灣開工。當前,該工程已完成全部研發、工程驗證、土建、設備製造和安裝,進入全面調試階段。

這是世界首座工業規模的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其工程規模與秦山核電站相當,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核能系統、集成2200多套世界首臺(套)設備。

在跨越第二個臺階方面,張作義說,通過實施“235崗位”人才計劃,一批30多歲的青年才俊加入到清華覈研院的技術團隊中,他們正在成爲核研院面向未來的新一代學術帶頭人。

“爲了和平與安全,我們將合理利用原子能,追求和平,追求固有安全核能,爲人類共同體做出貢獻;我們將致力於將核研院建設成爲一個世界頂尖的以核爲主要特色、以核能與新能源爲主要研究領域、跨學科戰略性高技術研究院。”張作義說。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在會上表示,核能是大國重器,希望清華覈研院繼續秉持“建堆報國、建堆育人”的初心使命和“知難而進、衆志成城”的200號精神,聚焦前沿,永攀高峯、科教融合、協同創新,瞄準國家關鍵核心領域“卡脖子”的技術謀篇佈局,實現核研院師生員工“爭取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幹幾件大事”的奮鬥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