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很難,卻又很重要。

作爲父母,如果教育出來的孩子不經常唸叨着自己的好,似乎這孩子,就算是白養了。

“思考一下,你做過哪些對不起父母的事情?”“從今天起,你能不能不和父母吵架?”“想一想,父母打罵孩子,是不是爲了孩子好?”

近20年以來,在各個中小學校的操場上,總是會時不時地來一場感恩教育,一方面引導孩子,一方面感動父母。負責感恩教育的老師站在講臺上,伴隨着催淚的音樂,苦口婆心地演講,循環往復地叮嚀,激昂煽情地鼓動。而講臺下的孩子恭敬整齊地坐在小板凳上,羞愧地低着頭,吧嗒吧嗒地掉着眼淚。

所謂的感恩教育,就像是孩子們尚未完成的一項家庭作業。小學、初中、高中或大學,你總會趕上一兩場激動人心的感恩教育。

不得不說,場面是震撼的,說辭是煽情的,就是教育效果不甚明顯。

這些感恩教育演講大師,往往會有一連串特別“高大上”,能夠體現其專家範兒的頭銜,在給學生演講的過程中,他們往往會甩出一系列屢試不爽的套路,比如悲情的親子故事,勵志故事或是名人故事。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哭,也讓家長哭。

對於這些“演講大師”來說,背稿子講故事只是基本功,煽情和鼓動纔是感恩教育的重點,當然,這樣的千人感恩會場,絕對少不了賣書、買光碟的營銷。

在感恩教育面前,每個孩子都是不孝順的孩子;可是真正的愛,從來都無需聲嘶力竭。

感恩,應該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情感衝動,是主動的感悟和行動,而不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道德綁架、煽情鼓動下,被動地哭泣、下跪和洗腳。

朋友的孩子是個妥妥的學霸,從小乖巧懂事,學習成績出色,但是這個孩子卻讓父母傷透了心,因爲他認爲自己很優秀,嫌棄父母根本配不上自己。

“我努力優秀,是爲了早點離開無知和懶惰的父母。”

當朋友複述孩子日記裏的這句話時,我倒吸了一口涼氣,似乎能聽到空氣裏破碎的聲音。但是沒辦法,自己教育出來的孩子,打碎牙齒往肚子裏咽,也得繼續養着。這孩子我們都知道,從小就被我朋友夫妻兩個捧在手裏,放在心坎上,時不時地總要在朋友圈裏顯擺炫耀一番。但是父母給了孩子全部的愛,到了最後卻落得被孩子嫌棄的結果。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教育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和理解,這期間需要父母付出極大的時間和精力。從表面上看來,接受不同教育的孩子,在小學階段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到了青春期、高考或者大學階段,因爲小時候父母給予孩子愛的方式不同,孩子的性格秉性就會天差地別。

孩子讀小學時,有些父母因爲工作忙,沒時間陪孩子,但是學習成績還不錯,甚至還有些得意;可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力,就會突然覺察到父母曾經的冷漠和疏遠,對於家庭生活開始厭倦、煩惱和困惑,甚至無心學習。

所以說,父母無暇陪伴的孩子,很難學會感恩。

孩子讀小學時,有些父母“爲了孩子好”,或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就給孩子報了許多興趣班、補習班。孩子每天從早到晚,不但要到校上課,還要來回在3、4個補習班之間穿梭,晚上還要熬夜寫作業,可以說不堪重負,苦不堪言。

所以說,每天上補習班的孩子,也很難學會感恩。

還有些父母好勝心極強,從小到大爲了孩子可以說付出一切,不但掏空積蓄去買學區房、買車或請保姆,還放棄自己的愛好和事業,待在家裏什麼都不幹,就是盯着孩子學習,監督、監控甚至是監禁孩子,不是把孩子逼成“少年天才”,就是把孩子教成“中年巨嬰”。

所以說,被父母逼着學習的孩子,最想逃離父母。

讓孩子學會感恩,不是靠一場演講,或一本書,而是要靠父母用真心誠意去尊重、理解和愛護孩子,只有把孩子當成朋友,和孩子平等地溝通和交流,父母才能瞭解孩子的煩惱,孩子才能感受父母的辛苦。

把愛自己擴展到愛他人,這種愛就成了美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