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會導師蒙曼老師,到底算不算是當代才女?這似乎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

早在參加詩詞大會之前,蒙曼其實就已經是個文化名人了,在《百家講壇》可圈可點的表現,讓她收穫了不少粉絲。不管是講歷史還是講詩詞,蒙曼都能深入淺出,爲大家帶來一場文化之旅。但在詩詞大會第5季結束後,她卻受到了不少質疑,甚至有不嫌事大者還用上了“跌下神壇”這樣的字眼。這是爲什麼?

一:因“鋤禾日當午”被質疑

這首詩咱們都知道,來自唐代大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其二》,全詩是: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詩詞大會第5季中,曾考到了一道關於這首詩的題目,因爲有一定難度,所以選手答錯了。蒙曼在講解這首詩時,認爲“鋤禾日當午”寫的是種莊家的過程,就是這個解釋讓她備受質疑和嘲諷。

有觀衆認爲她沒有耕種經驗,鋤禾怎麼可能是在種莊稼,誰會在大中午太陽正熱的時候種莊稼呢?不少詩詞迷則認爲,所謂“鋤禾”並不是把地裏的禾苗鋤掉,在古詩詞裏“禾”經常被當成一個泛指詞,鋤禾在這裏的意思就是鋤草。

其實對於蒙曼老師的“種莊稼的過程”一說,筆者認爲並沒什麼錯,畢竟她強調的是過程。現在各地很多務農的朋友仍習慣說“我是種莊稼的”,他們說的“種”包括的也是鋤草、插秧、收割等過程,蒙曼老師要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部分網友拿着這句話來質疑她,個人認爲完全是在摳字眼,沒有任何道理。

二:因一首王維詩獲滿堂彩

事實上,對於蒙曼真實水平的評價,只憑她對一首詩的理解是不夠的,還要看她運用詩句的能力。她在詩詞大會上經常借用前人的詩句來鼓勵選手,在第4季第一場中,她的一次贈詩就獲得滿堂彩。

當時是選手的絕地反擊環節,蒙曼需要和場上的選手配合,讓選手根據她的提示說出詩句或詩名。遺憾的是,這位選手因過度緊張沒有答出蘇軾的《定風波》。作爲配合的導師,蒙曼有些內疚,就在選手已經轉身要離場時,蒙曼突然插了句話:“我能送你一首詩嗎?”雖然節目是錄播的,但是主持人董卿都沒有說讓導師送詩,看得出來這是蒙曼即興想到的,她送的是王維的《山中送別》,全詩如下: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詩確實送得太高明瞭!這是王維送給友人的詩作,與一般的送別詩不同,這首詩沒有寫長亭送別之景,而是重點寫好友走後自己的心理活動。

蒙曼在這個時候送這首詩,至少有3點高明之處:首先,最後一句“王孫歸不歸”是一個問句,因爲選手失敗後會回到百人團,還有機會再脫穎而出,再回到這個攻擂的舞臺上,所以這樣一問就是問他有沒有信心再回來。當時選手聽完這首詩,立馬就回了一句:“歸!”這是屬於兩位懂詩的人之間的對話,很有趣!

其次,蒙曼這樣一說,自己和選手就是朋友的關係,而詩詞大會這個舞臺也成了青草滿地的山中,這樣說不但應景,也是很有深意。對演播室的選手和觀衆來說,徜徉在詩詞的海洋裏,不就像當年王維在山中一樣?

再次,比起用其它鼓勵的話,蒙曼這一次贈詩又讓觀衆學習了一首唐詩。本來就是詩詞大會,能用唐詩與選手溝通,這個嘉賓當得稱職。

三:客觀地看待詩詞大會上導師的表現

不管在《百家講壇》中的表現,還是在詩詞大會上對詩詞的品讀,蒙曼的表現總體都是可圈可點的。但是人無完人,而且品讀詩詞本身就是1000個人心裏有1000個哈姆雷特,不少網友拿着她說的一兩句話來挑刺,然後對她的水平全面否定,個人覺得這對她是不太公平的。畢竟像“種莊稼”這種話,你要是硬說她說得不準確也沒錯,但是在日常生活裏我們很多人就是這樣說的。

所以筆者認爲,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待幾位導師在詩詞大會上的表現。康震、酈波、楊雨、王立羣、蒙曼老師,都是這個領域內的資深專家,或許他們也會有知識的盲點,但整體實力如何,還是要看他們長期以來的表現,哪怕是摳字眼挑錯也該說得有道理。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