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個人都會老的,這是誰也無法逃過的事,既然是無可避免的,那何不坦然接受?坦然面對衰老,坦然面對孤獨,合理安排好老年生活,讓人生的最後一程過得更好。

不同的老人,會有不同的晚年生活,有些沒法改變的情況,只能接受。但另外有些事情,是可以自己決定的,那就要做出正確的決定。

辛苦了一輩子,到老了理應該要安享晚年了。人只有這一生,沒法走回頭路,年輕時忙於工作和養育孩子,沒法真正爲自己而活。現在老了,就可以去實現一些曾經沒有實現的願望了。

但有些老人會在心理上很依賴子女,其實子女也不容易,老人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就儘量自己解決。這樣對誰都好,否則老去找子女,子女也會覺得煩的。

02

66歲的何奶奶有一個獨子,兒子一家住在城裏。前幾年何奶奶的老伴去世了,兒子兒媳想接她去城裏住,互相有個照應。可何奶奶覺得自己身體還很好,用不着兒子家照顧她,所以堅持住在小鎮上。

何奶奶每天6點起牀,她說年紀大了覺少了,多睡也睡不着的。她起牀後,先去樓下廣場上跟一些老頭老太打太極拳,打完太極拳,再回家做早餐和喫早餐。

她養了很多花,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來打理這些花。花開了,她會拍照發給兒媳。兒媳跟她一樣,也喜歡花花草草,所以經常會回來欣賞婆婆養的花。兒媳看中哪一盆,就會搬到城裏去,城裏不好的花再搬回鄉下來讓婆婆養,婆婆總是特別高興。

何奶奶每天會去一趟菜市場,菜市場在小區門口,她都是步行去的。下午她會去老年活動室,跟着大家一起聊聊天、唱唱戲曲。晚上她會去廣場上跳廣場舞,然後回家洗澡上牀,再看一會兒電視或者手機,日子過得很充實。

03

何奶奶對門的鄰居張奶奶,跟何奶奶同歲,也有一個兒子,兒子家也住在城裏。張奶奶和何奶奶不同的是,張奶奶還有老伴,按理說張奶奶的晚年生活,應該過得更好了,可張奶奶卻天天不開心。

前幾年張奶奶的兒子剛結婚,小夫妻倆想過兩人世界,可張奶奶非要和老伴住到兒子家去。她的理由是養兒防老,要靠着兒子生活的,就要住在兒子家。結果張奶奶和兒媳合不來,婆媳老吵架,最後張奶奶被氣回來了。

既然氣回來了,那就不要去管兒子家的事了,可張奶奶不甘心,還是三天兩頭會給兒子家打電話。孫子出生後,兒子兒媳讓她去幫忙帶孩子,她又不去,就因爲前面兒媳跟她發生了矛盾。

既然張奶奶不去帶孩子,兒媳就讓自己母親帶孩子了。張奶奶又覺得心理不平衡了,便跟兒子家吵。後來兒子一家來看望父母,張奶奶總是挑兒媳毛病,現在兒媳一般都不來了。

張奶奶一直糾纏在這些事情中,她覺得晚年生活過得很糟心。

04

張奶奶每次看見何奶奶和兒媳親親熱熱的,她就特別羨慕,說何奶奶有福氣,娶到這麼好的兒媳。可何奶奶覺得,張奶奶的兒媳也挺好的,是張奶奶自己太作了。

何奶奶見張奶奶不開心,就約她一塊兒去廣場鍛鍊,或者去買菜。但每次何奶奶和張奶奶在一起時,張奶奶總是三句不離兒子兒媳的事。何奶奶一再勸她,別管兒子家的事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可張奶奶根本聽不見進去,她的注意力就全在兒子家,所以她每個星期都會去兒子家,還是各種折騰。上次,老伴想帶她去旅遊一次,讓她散散心,可她非要帶上兒子一家,最後那次旅遊弄得不歡而散了。

現在老伴也不高興管張奶奶了,老伴自己每天釣釣魚,在老年活動室裏喝喝茶,打打麻將。只有張奶奶自己想不開,把晚年生活過得一直很不如意。

05

老年人最忌貪,張奶奶之所以老去管兒子家的事,其實是貪戀着當家作主的權利。她不甘心從兒子的生活中退出來,還想指手畫腳去掌控兒子的生活,結果就弄得家庭不和睦,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變得不順心了。

其實到晚年了,人就要學會看開和想開,就像何奶奶說那樣,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子女需要父母幫忙時,父母就盡力幫忙;如果子女不需要父母幫助的話,那父母還是不要去摻和爲好。

如果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了,那是要依靠子女的,跟子女住在一起互相有個照應,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自己能夠生活自理時,就沒必要非得跟子女住在一起,老人要在心理上獨立,不要太依賴子女了。

晚年生活應該清靜,靜能養心,才能享受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老年人合理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多培養些興趣愛好,去完成一些年輕時未完成的願望,這比摻和在子女的生活中要好。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