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和德國的對戰,對二戰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德國的法西斯勢力不斷擴張,佔領了大半個歐洲,除了英國還在頑強抵抗外,整個西歐已經落入了德國的控制之下。這些國家中,不乏有法國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再被德國入侵後,不僅受到了德國的管控,還成爲德國在戰爭中進行資源補給的地方,爲德國的侵略勢力提供了不少幫助。爲了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爭取土地的資源,德國又向蘇聯發動了進攻,蘇德戰爭就此爆發。

看到橫掃歐洲的德軍,蘇聯方面早就想聯合英國等歐洲國家,對德國發起攻擊。同時,蘇聯還與德國展開了和談,並採取了一系列防範的德國的措施,在邊境地區修建了不少防禦工事,二戰一開始,蘇聯的這些措施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德國並沒有立刻進攻蘇聯,但隨着歐洲各國的相繼淪陷,一方面,英國沒有足夠的實力與蘇聯聯合起來攻擊德國,一方面,芬蘭、羅馬尼亞等國也站到了蘇聯的對立面,蘇聯的形勢變得嚴峻起來。德國趁着歐洲順利的攻勢,開始着手製定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並於1941年六月向蘇聯發起了進攻。


當時爲了儘快地攻打下蘇聯,德軍出動了上百萬陸軍,派遣了大量的坦克、戰機,向蘇聯發起突襲,企圖以閃電戰的形式奪取先機,攻陷蘇聯。當時的蘇聯對於德國的入侵計劃渾然不知,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德國的猛烈攻勢下,蘇聯的北部、中部地區開始大量淪陷,只有南部的基輔地區還沒有被德軍攻下。當時的德國面臨兩難選擇,一是繼續向莫斯科進攻,另一個就是向南進發,攻擊基輔地區。基輔是蘇聯的重要糧倉,打下基輔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戰爭經濟,而向莫斯科進攻的話,雖然當時是進攻莫斯科的最好時機,但南方集團軍和北方集團軍推進受阻,中央集團軍進攻莫斯科的話會形成孤軍深入的局面,側翼得不到保證,而且前期的高強度作戰使得中央集團軍受損也很嚴重,所以希特勒決定中央集團軍南下圍攻基輔。


當時的蘇聯紅軍實力已經被德軍削弱了很多,德軍的人數不僅比蘇聯紅軍多出了一倍,還擁有先進的坦克和武器裝備,高度機械化的機動部隊等,佔據着很大優勢。隨着德軍增援部隊的增加,蘇聯紅軍逐漸被德軍的師團包圍,在德軍的猛烈進攻下,蘇聯紅軍難以抵擋,雖然也曾發起數次突圍,但都沒有成功。

戰爭陷入膠着,紅軍、德軍的支援不斷也在不斷增多,但由於德軍對蘇聯紅軍形成了包圍之勢,佔據着一定的優勢,所以即使蘇聯紅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不斷堅持抵抗,也依然無法取勝。這場戰役持續了五個多月,蘇聯紅軍六十多萬人淪爲俘虜,大量人員傷亡,從戰爭開始到基輔淪陷,蘇聯陣亡士兵上百萬,損失慘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