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0日,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水口村李家村村民,在村外的李洲坳山一個大土墩上挖土。中午時分,李某在土墩裏挖出了幾件銅器。這件銅器生滿銅鏽,精緻非常。不久之後,村民將這個情況上報縣裏,縣裏來人將銅器收走,並在村民發現銅器的地方發現了一座大型古墓。

古墓發掘地

第二年,當地文物考古所與靖安博物館聯合對古墓進行了聯合發掘。李洲坳山土墩墓是一座大型古墓,封土高12米、封土底部爲圓形,直徑30——35米,佔地面積1100平方米。封土分爲五層,從外到內的封土層爲黃土層、礫石層、青膏泥層,厚度從1.7米到4.6米之間。古墓位於土墩之下,爲長方形豎井土坑墓。墓穴南北長14.5米、東西寬11.3——11.7米,面積約爲160平方米。

墓穴四周平整,用青膏泥鋪墊,青膏泥厚度爲0.4——0.6米厚。挖開青膏泥之後,竟然發現了47具木棺,這47具木棺相互緊挨在一起,木棺底部用青膏泥鋪墊,清膏泥下有一層席子。竹蓆子上還有清晰地捆綁木棺的竹繩,竹繩與竹蓆之間層次分明,從現場情況來看,這47具木棺是同時下葬的。

出土的棺木

木棺的下葬先是用竹蓆三層包裹,然後用青膏泥裹住木棺,在木棺之外用厚度10釐米的黃土覆蓋木棺和底部,再經過夯打和火烤,形成緊密結實的包裹層。47座木棺之中,有一具爲主棺,位於所有木棺的旁邊獨立成小土堆,其餘的46具木棺爲陪葬棺。

在47具木棺中,有28具保存完好,木棺爲半圓形結構,用整木對半剖開製作,木棺全部用榫卯結構搭成,木棺的製作沒有使用鋸子的痕跡,木棺均用杉木製造而成。打開主棺之後,發現棺內堆滿腐朽物和淤泥,墓主人的遺骨已經消失不見,墓主人穿着的衣服已經腐朽入泥,泥土呈現出紅褐色。

出土的織錦

在22具木棺中發現了的遺骨,遺骨均爲女性,年齡在15——25歲之間,葬入木棺中的姿勢多爲仰身直肢,少量人爲側身曲肢,在一些頭骨上還保存着髮髻和捆紮頭髮用的髮帶。

一些女子身上並未穿有衣服,用紡織品匹料或竹蓆裹身下葬。女子中有部分人的遺骨裏有玉佩、玉器,有12個女子的遺骸中發現了奇特的綠色結晶體。

出土的龍紋金飾

在木棺之中,發現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主要有金器、紡織品、竹器、漆器、木器、銅器、玉器等幾種。其中,金器有龍紋棺飾,金器有內、中、外三圈龍紋,內圈三組龍紋相向環繞,外圈七組龍紋爲卷尾龍紋,總直徑爲48釐米。

紡織品有300件,主要質地爲桑蠶絲和麻兩種,有絹、綺、織錦、刺繡和編織物。在一具女子的棺木中發現了硃砂染線織造的花紋,是中國迄今爲止發現的密度最高的織錦實物,每釐米織物的線有240根。

漆木劍

竹器有4件,主要爲竹蓆、竹扇等物;漆器有勺、盒、劍等物品,漆劍劍身與劍鞘合爲一體,不能分開。劍鞘一面漆黑漆,另外一面用紅黃兩色彩繪龍頭形裝飾,劍柄截面呈圓形,上面有絲線纏繞,劍首扁平。

漆劍長度爲47.6釐米。木器主要有木盒、木梳等器物;青銅器有鼎、刮紗刀、削等東西。玉器有不少精美的牙璧、古玉器等物體。青瓷器則有鉢、杯等東西。此外,在清理的陪葬品中還清理出了瓜子、花椒、核桃、稻殼。

木棺內的不明結晶體

在發掘的木棺之中,最令人驚訝和難以置信的是竟然發現了腦髓。經過專家考證,此墓爲東周時期的大型古墓,古墓距今已有2200多年。但是木棺中出土的腦髓卻並沒有腐朽,依然清晰可見,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之所以能保持如此完好,主要是古墓用青膏泥、黃土夯實建造,能夠隔絕空氣,防止屍體腐朽。

女子的髮髻

墓主人究竟是誰?爲何讓46名年輕女子陪葬?由於古墓中沒有發現墓誌銘,墓主人的遺骨也已經腐朽,所以並不知道墓主人究竟是誰。從出土的文物來看,文物等級高、造型精美,墓主人應該是王侯或者高級將領。回顧2200多年之前,墓主人死後,46名年輕的女子被迫殉葬,她們被殺死後用木棺埋葬在墓主人周圍,圍攏着墓主人。

二千年過去了,當人們挖開古墓,看到一具具木棺,看到年輕女子還保存的腦髓,可以想像到當年那一幕的殘酷。歷史有時候真的很殘酷,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也是一個不斷走向理性的過程。

千年不腐的大腦

自此,江西靖安縣東周古墓的發掘,畫下了句點。

參考文獻:《靖安東周古墓發掘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