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逛街時遇到同事,她一臉尷尬地跟我打完招呼就跑了,搞得我一臉懵。

半個小時後,她打來電話,解釋說剛纔兒子在一家玩具店撒潑打滾,非得要買一支家裏已經有了三四支的玩具槍。她不同意,兒子就在地上打滾,她覺得見到我很尷尬,所以匆匆打完招呼就跑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經常發生,根本沒必要覺得遇到熟人很尷尬。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對錢有概念,並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零花錢,這樣的過程必不可少。

加拿大作家辛德斯·麥克勞德在她的繪本《小兔子學花錢:爲什麼我不能全都買》中就利用小兔子面對自己想買的玩具卻無法全都買回家時的困惑,分5個步驟輕鬆掌握了“錢”這個概念,並學會了如何正確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作爲一名母親,作家辛德斯用自己孩子的故事爲靈感進行創作,希望孩子們能夠通過小兔子的故事理解基本的金錢概念,比如花錢和賺錢;同時也幫助孩子理解更抽象的概念,比如有錢並不會讓我們變成一個更好的人,或者父母爲什麼要去工作。

世界著名股神沃倫·巴菲特主張:“兒童的理財教育越早啓蒙越好,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就可以開始了。”

根據專家研究分析,3到4歲已經能夠掌握基本的金錢概念;5到6歲可以培養“想要和需要”的觀念;7到11歲則可通過管理零花錢,學習花錢、存錢、甚至賺錢,逐步奠定未來的理財基礎。

然而很多家長卻忽視了對孩子的這一重要教育,覺得孩子大了,慢慢就懂得了什麼是金錢,如何去花錢,卻忘了,所有的認知都會決定我們的行動,小孩子也是。如果對金錢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麼看到喜歡的東西都想買回家的念頭就不會消失,得不到心愛之物就會撒潑打滾的現象就會時不時上演。

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步,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太小,各種物品都已經買回家了,零花錢就不需要了。殊不知,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是讓孩子認識金錢的第一步。

在小兔子王國裏,胡蘿蔔就是錢,每週六,小兔子桑尼就會得到3根胡蘿蔔,這就是他的零花錢。以至於在小兔子眼裏,每個週六都像節日一樣值得期盼和欣喜,因爲拿到零花錢了,他就可以去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那感覺,簡直不要太好。

只是,什麼時間給孩子零花錢,每次給孩子多少零花錢,都需要和孩子提前商量。當然,也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來,毫無做父母的底線。一般來說,定時定量地給孩子零花錢是養成孩子認識金錢的最好方式。

第二步,讓孩子知道錢是有限的

小兔子每週六可以從媽媽那裏拿到3根胡蘿蔔的零花錢,卻想要買下所有自己喜歡的東西。 小到一個看到的玩具火箭,大到一座充氣城堡。

這是不是和我們的孩子很像?只要是自己喜歡的玩具,統統都想搬回家,全然不管家裏是不是已經有了這樣的玩具,或者家裏是否能夠放得下這樣的玩具?

這個時候,作爲父母,就應該像兔子媽媽一樣,告訴孩子這是不可能的,需要在自己喜歡的東西面前做好選擇,因爲零花錢的有限的。

剛開始,孩子很可能不會理解這樣的事情,覺得既然有錢爲什麼不能買回來所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呢?也就會出現爲了想要購買喜歡的東西不惜在公衆場合撒潑打滾、耍賴,也要得到。

這個時候,父母的做法十分重要,應該堅決堅定自己的原則,不隨意答應孩子的請求,即使覺得在公衆場合孩子的行爲讓人很尷尬,很丟臉,也要堅持。

美國知名專欄《這纔是真相》作家、《波士頓環球報》暢銷書作者麗莎·舒格曼在她的《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一書中指出,家長應對已經喪失冷靜的孩子的最佳武器,就是保持冷靜的分析與判斷。

幫助孩子認識到金錢的有限行,形成正確的金錢觀,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侷限的,能夠幫助孩子樹立全面的人生觀。

第三步,學會取捨,選擇真正需要的

人生就是一道又一道的選擇題,當我們選擇了這些,就會放棄那些。只是,孩子還並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以爲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就能夠擁有,像小兔子一樣,以爲自己有3根胡蘿蔔,就能夠擁有三樣自己喜歡的東西。

但生活中的每一樣都有自己的價格,高低貴賤,不一而足。只有明白自己想到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才能把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裏面去。

引導孩子學會取捨,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把零花錢花到正確的地方,是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的。

小兔子就在媽媽的引導下,發現買一個玩具火箭需要1根胡蘿蔔,一個跳跳杆需要2根胡蘿蔔,而一座充氣城堡得需要100根胡蘿蔔。在這樣的“巨大”差距面前,小兔子逐漸明白,玩具火箭家裏已經有了,而充氣城堡自己根本沒有辦法購買,跳跳杆纔是自己最最喜歡和需要的東西。最後毅然選擇了自己真正需要的跳跳杆,開心地玩兒去了!

教孩子學會選擇和取捨,是一件長期的事情,需要父母堅持原則,堅持反覆去做。漸漸地孩子就會明白,不僅在零花錢是有限的,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是有限的,需要我們去好好的珍惜,更需要我們去明白對自己來說,什麼纔是真正需要的。

有一天,面對人生的多重選擇時,纔會更從容不迫,做出正確的抉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