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校園霸凌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特別是在一些因爲校園霸凌而導致學生跳樓、自殺等惡性事件發生之後,大家才明白,原來小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美好。其實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是一個社會,有善良的孩子,同樣就會有不善良、愛欺凌的孩子,所以作爲家長,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如何來應對欺凌,如何保護自己。

網上曾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一位王女士帶自己5歲的兒子去上英語班,在下課以後王女士的兒子和另外一個小男孩發生了口角,這時王女士的兒子竟然用拳頭猛然地揮向那個男孩的頭部,並且連着打了好幾下。

男孩的爸爸看到自己兒子被欺負了,衝過去拿起兒子的手就往王女士兒子臉上招呼,還惡狠狠地說:"打他,他怎麼打的你,你也怎麼打他!"王女士認爲這位家長的做法十分不妥,孩子們之間的事情大人就不應該插手。

網友們對此事也引起了熱議,有些人認爲這位家長的做法是正確的,因爲不能讓兒子白白被欺負。也有的網友覺得王女士說得有道理,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大人不用管。還有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網友說:"大人應該教會孩子向老師求助。"

其實每個人說的都有道理,但是作爲家長,對於孩子之間的打鬧應該引起重視。因爲小孩子並沒有正確的是非觀,也不知道正常的打打鬧鬧和霸凌之間的界限,無論自家孩子是打別人還是被打,都要適時進行引導和教育。

如果孩子被欺負,哪些做法不可取

1、不能教孩子以暴制暴

像上面那位被打男孩家長的行爲,就是教孩子去以暴制暴。這樣一來可能當場解決了問題,對方可能被自己的武力所震懾,可是孩子也就學會了用暴力解決問題。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認爲只有武力才能戰勝一切,遇到其他問題也都會習慣用暴力手段解決。

而這樣的孩子會缺乏情商,並且性格也會越來越暴躁,非常不利於社會性的發展。當孩子想要某樣東西,或者和別的孩子一起玩玩具,孩子就會用拳頭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這也會影響孩子的思維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2、不能一味讓孩子逃避

有些父母覺得對於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只要不去理會就能平息,所以就讓孩子選擇逃避,只要理會別人,別人也就不會來招惹你。總教孩子逃避的話,孩子永遠也學不會怎樣來面對。並且當孩子習慣了用逃避的態度來處理問題,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爲自己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永遠都需要大人來庇護。這樣孩子很難形成獨立人格,長大也會常常依賴別人。

家長應該如何教會孩子應對欺凌

1、用言語大聲震懾

當孩子被欺負了,大聲地用語言震懾,能夠當場起到一定的作用。父母要教孩子盯着對方的眼睛大聲地說:"你不能這樣,你這樣對待我,我要生氣了!"可以在平時多和孩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練習,讓孩子學會用語言和眼神震懾住對方。

2、根據情況來反擊

根據對方的人數、身高和體型來判斷如何反擊。如果對方是一個人,並且身高和體型跟自己沒有太大差距,就可以巧妙地反擊。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曾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如果遇到了霸凌行爲,一定要教會孩子反擊。

李玫瑾教授分享了自己孫女遭遇霸凌的例子,小孫女班上有一個個子很高的男生總愛欺負人,有一次抱着孫女就往地上摔,結果孫女的頭重重地摔在地上。李玫瑾就教孫女:"當那個男生再來抱你的時候,就用手使勁地拽住他的耳朵,這樣他覺得疼了,就會把你放下來。"

3、學會求助

如果欺負自己的是一羣人,或者身高和體型都要比自己強大,那麼最重要的事保護自身的安全。當時最好不要和對方發生正面衝突,但是之後一定要找家長、老師或者警察求助。不要因爲害怕而不敢求助,因爲越是不敢尋求幫助,對方就會越猖狂。

作爲家長,平時也要多帶孩子進行體育鍛煉,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和靈敏的反應力,一般的霸凌者不會選擇看起來比較強壯的人進行施暴。還要多陪伴和關心孩子,瞭解孩子的生活,才能及時發現問題。還有多鼓勵孩子交朋友,避免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因爲性格開朗、朋友比較多的孩子,也不容易成爲霸凌的對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