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5歲開始,幾乎所有女生都會被以下的皮膚問題困擾......

膚色暗黃、長斑,沒有了18歲時飽滿水潤、白皙光澤的感覺,且隨着年齡增長還有可能出現黃褐斑......

爲了解決這些皮膚問題我們試圖從網上搜過各種美白手段,什麼喝檸檬水、塗美白精華、喫美白丸、甚至打美白針,然而這些真的有用嗎?

(圖片來源:網絡)

大家喝檸檬水的主要原因是認爲它富含維生素C,可以美白。雖然這個思路是正確的,但效果就很難講了。

畢竟喫進去的維生素C會經消化系統吸收,通過血液流向全身,最終能到達皮膚上的量有多少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況且檸檬中維生素C的含量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高,與其喝檸檬水喝到胃酸,不如多喫兩口大白菜。(和檸檬相比,大白菜每100克維C含量要高出9毫克左右)

總的來講,靠補充維生素C的美白效果雖不能立竿見影,但只要別過量,對身體還是有益的。

美白精華中常見的成分有維生素C、維生素E、煙酰胺、傳明酸(凝血酸、氨甲環酸)等......[1]

如果成分靠譜,長期使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需要注意是,美白精華能力有限,它只能夠抑制斑點產生、淡化斑點,均淨膚色,很難徹底祛斑,也無法改變你原本的膚色。所以就不要指望美白精華能讓你“白到發光”了。

(圖片來源:網絡)

既然外塗效果有限,那麼內服是不是會更有用?

近幾年大火的美白丸,明星博主輪番推薦,知妹身邊也有不少小姐妹購買,爲了更好的讓大家避坑,我摘了一些熱門產品中的部分成分,下面挨個來講。

1. L-半胱氨酸

出鏡率很高(推測是因爲原料便宜,畢竟生產規模大且用途廣泛包括食品、化妝品等……),它是一種氨基酸,確實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功效[2],但口服吸收有限,最終能作用到皮膚上多少,還是個未解之謎。

2. 各種維生素

最常見的就是維生素C和維生素E,衆所周知的美白成分,真不是我故意找事,花大價錢買美白丸補這個,爲什麼不直接喫水果呢?不僅好喫還便宜!

其他的還包括各類維生素B族(B2、B3、B6煙酰胺就是維生素B3)......這些其實從藥房都能買到,幾塊錢一大罐。

3. 無色類胡蘿蔔素

某品牌高價美白丸中的主打成分之一,聽說是從白番茄中提取的新型類胡蘿蔔素。

知妹查了一大圈,實在是沒查到關於「無色類胡蘿蔔素」的文獻,所以關於此成分的真實性,我們暫且畫個問號。

據我查到的資料顯示,類胡蘿蔔素基本都是有顏色的,而所謂的無色類胡蘿蔔素很可能是顏色較淺的一種。

不管它是有色還是沒色,可以肯定的是,人體無法直接利用胡蘿蔔素,所有的類胡蘿蔔素到人體中之後都需要轉化爲維生素A才能發揮修復細胞的效用[3]

而沒轉化成維生素A的胡蘿蔔素,它們通過血液循環進入皮膚,的確可以吸收紫外線,起到一定的防曬作用(由於類胡蘿蔔素的分子結構中存在類異戊二烯共軛雙鍵,故吸光性能強,在400~500nm內有強的吸收)[4]。

但話說回來,攝取普通的胡蘿蔔素也完全有同樣的功效,比如胡蘿蔔、綠葉菜。不過知妹還是建議大家出門最好防曬霜+物理防曬一起做,從根源上阻止皮膚變黑。

4. 楊梅素

又是某著名美白丸的主打成分,楊梅素存在於楊梅果實、葉子和樹皮中,它是天然的黃酮醇類酪氨酸酶抑制劑,通過抑制酪氨酸酶(一種產生黑色素必然會用到的酶),抑制黑色素的生成[5]

所以大家明白了嗎?美白丸中的成分,大多隻能做到抑制黑色素生成,阻止我們的皮膚變黑,並沒有改變膚色的功效,你覺得自己變白了很可能只是膚色均淨了,況且喫進去的東西經過身體吸收後,能作用到皮膚上多少真的很難講。

既然內服不能白到發光,那打美白針總可以把?聽說很多人打了美白針後都變白了呢!

美白針其實是以生理鹽水作爲溶劑,再以傳明酸、谷胱甘肽、維生素C等爲主要功能成分,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到血管裏,和輸液差不多。

這個真心不推薦大家去打,首先美白針並沒有通過美國FDA認證,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也沒有被批准合法注射,因此美白針並不合法。

何況傳明酸(止血環酸)還是一種凝血藥物,長期注射有一定血栓的風險。

(圖片來源:網絡)

歸根結底,膚色是由基因決定的,迷信“食補”、“藥丸”,或者注射藥物,都有些極端。與其花錢去做無謂的嘗試,不如平時做好防曬,健康作息,這樣不僅能防曬黑,還能延緩衰老,既經濟又實用!

最後知妹奉勸想要美白的姐妹,與其追求“極致的白”,不如從膚質上下功夫,不論你是黑皮白皮,光滑細膩、膚色均勻纔是上品好皮!

與君共勉!

(圖片來源:網絡)

審稿專家:李巍|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整形美容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何黎,劉瑋.皮膚美容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方慶秋.L-半胱氨酸對酪氨酸酶的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動力學[J].科技資訊,2015,13(18):116-117.

[3]劉曉荻.維生素A有助於降低皮膚癌發病率[J].基礎醫學與臨牀,2020,40(02):172.

[4]劉莉主編,蔬菜營養學,天津大學出版社,2014.06,第50頁

[5]馬梓育,陸洋.體內黑色素合成、調控及常用天然、中藥來源的黑色素抑制劑[J/OL].中國藥雜誌:1-25[2020-10-21].https://doi.org/10.19540/j.cnki.cjcmm.20200818.60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