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舊社會,底層百姓由於戰亂、生活貧困、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等原因,某個時間段會出現買賣妻子的現象,《漢書·賈捐之傳》中記載:“嫁妻賣子,法不能禁,義不能止。”這種本質爲“以妻子爲商品交換個人所需”的現象,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稱呼,在東北地區被稱之爲“拉幫套”。

在東北有些地方有這樣一句俗話:“招夫養崽子,崽子大了打鬼子”,這句話其實隱含了東北一種被稱之爲“拉幫套”的舊時風俗習慣。這句話最原本的意思其實是馬車拴上馬套的一種形式,一般馬車是由兩匹馬來拉動,如果負擔較重或者山路崎嶇的時候,就需要再增加一匹拉套的馬,這一匹額外增加的馬就是“拉幫套”的。

▲拉幫套老照片

01

把這個意思用在家庭上就很好理解了,其實“拉幫套”就是指在丈夫由於特殊原因,不能維持家中妻兒老小的生計時,妻子另外尋找一名合適的男性來負擔全家的生活,當然這必須先得到丈夫的允許。

這種習俗形成於什麼時期,現在已不得而知,但是自漢朝開始,我國就已經有一些招夫的習俗,不過這些習俗與“拉幫套”之間都有着本質的區別。招夫女子一般都是單身,而“拉幫套”的女子是已婚並且丈夫尚且在世。

▲影視劇中的“拉幫套”

需要“拉幫套”的家庭一般丈夫身患重病或者殘疾,在舊時代的農村家庭中,如果沒有成年男性作爲頂樑柱,經濟支柱便會坍塌。難以維持整個家庭的溫飽,更說不上贍養老人,撫養孩子。一個女人無法獨立支撐,所以需要尋找“拉幫套”。

當時東北農村的大多數男性婚配比較困難,由於男女比例差距過大,所以東北地區成婚時的聘禮很高。據說在當時,如果想要結婚,男方需要向女方下重金聘禮,包括一斤銀子、八對布匹、兩三件成衣。這樣的聘禮對於很多貧窮人家來說根本拿不出手,所以大多數貧窮男性也就娶不到媳婦。

▲農村聘禮照片

02

所以,對於身強力壯又娶不上媳婦的男人來說,選擇有需要的家庭“幫套”也是有好處的。“拉幫套”這種習俗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矩,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找到“拉幫套”,她們至少要有生育能力,這樣“幫套”的男人可以從這個家庭得到自己的後代。

在一個家庭找到合適的“拉幫套”後,他們一般會這樣生活:重病的丈夫躺在牀上,後加入的男人和女主人一起生活,他們也會生下新的子女,他們共同養育這些孩子,贍養老人。如果原先的丈夫因病過世,那麼他們便可以正式結婚。如果原先的丈夫一直在世,等孩子長大以後成爲新的勞動力後,“幫套”的男人可以將自己的孩子帶走繼承香火。

▲影視劇中的“拉幫套”

所以這種習俗對於原來的家庭和“幫套”的男人是各取所需,原來的家庭得到勞動力,男人在無法娶妻的情況下也能得到後代。這種想法可能在現代看來覺得十分荒唐,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算現代,必須要“傳宗接代”的想法,依然在很多人的腦子裏根深蒂固。

03

東北農村在舊社會時期的這種習俗,似乎與傳統的婚姻制度完全背離。本來不應該爲男權社會所接受,因爲這種習俗就是一種明晃晃的一女二夫,但是在東北地區,當地人更注重實際,對他們而言,餓死事大。所以在舊社會的東北農村,並不會認爲這種習俗有傷風化,而是一種社會羣體都默認的契約關係。通常周圍人羣會因爲一個女人無法獨立維持家庭,而需要找“拉幫套”抱以同情。

▲戲劇《典妻》劇照

其實在其他地區也有一些類似的婚俗,只是叫法不同。例如“典妻”,在《清朝野史大觀·清人逸事》中就有相關記載:“鮑忠仕超未貴時,貧甚,典其妻與人。”不過這種習俗更爲複雜,也有許多不同的動機。除了由於家庭貧困而將妻子典與他人之外,還有將這種方法作爲處罰婦女的手段,還有丈夫以這種方式進行詐騙等形形色色的因素。

結語

“拉幫套”與“入贅”完全不同,“入贅”是正常的婚姻,只是女方由於家庭背景或者經濟原因佔據有利地位。但是前者卻都是以妻子爲交換物,換取自己所需。“拉幫套”家庭中原本的丈夫,通過自己的妻子能夠繼續活下去,並且贍養自己的老人孩子,“幫套”的男人可以得到自己的孩子,所以這不是“一女二夫”,而是“二夫一女”。

參考資料:

《漢書·賈捐之傳》

《清朝野史大觀·清人逸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