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分爲動物油脂與植物油脂,但不同類別油脂的主要成分不一樣,對血脂與心腦血管的影響也不一樣,因此我們需慎重選擇食用油種類,合理控制食用油入量,有助於降低血脂異常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那麼,生活中喫什麼油,對心血管有利?

動物油脂與植物油脂的差異主要在於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不同。動物油脂多富含飽和脂肪酸,可爲人體提供充足的能量,但也會影響血脂水平,長期攝入大量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脂,可升高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標,無論是膽固醇還是甘油三酯,升高後均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植物油脂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不同的是,不飽和脂肪酸不會升高膽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標,反而可降低膽固醇與甘油三酯,同時可促進飽和脂肪酸的代謝,因此可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從而降低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因此,從心腦血管獲益考慮,建議減少動物油脂的攝入,增加植物油脂的攝入。但並非所有動物油脂均富含飽和脂肪酸,也並非所有植物油脂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動物油脂中的魚油主要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降低血脂,減輕對心腦血管的損害,因此選擇動物油脂時應減少豬、牛、羊等等肥肉與油脂的攝入,但可適當增加魚肉、魚油的攝入;植物油脂中的椰子油、可可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長期攝入也不會使血脂與心腦血管獲益,因此應儘量少食用,但菜籽油、玉米油、豆油、茶油、橄欖油與亞麻籽油等植物油脂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是補充不飽和脂肪酸的重要來源,適量攝入有益於心腦血管。

雖然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爲心腦血管帶來的益處不一樣,但我們並非不能進食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也並非進食的越多越好。用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烹調時可帶來不一樣的口感,且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適量攝入可被人體代謝,減少在心腦血管的沉積,不會對健康產生顯著不利影響,建議健康人羣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不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飽和脂肪酸攝入不超過總熱量的7%,可減輕其不利影響。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雖然有益於心腦血管,但屬於高熱量食物,進食過多也會引起血脂、血糖等指標異常,因此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每日攝入不超過20g,即兩小瓷勺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常用植物油均含有不飽和脂肪酸,但不同植物油所含不飽和脂肪酸的種類也不一樣。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有軟油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與花生四烯酸等:茶油與橄欖油等富含油酸,玉米油、豆油、葵花籽油等富含亞油酸,亞麻籽油富含亞麻酸,花生油富含油酸、亞油酸等。那麼,究竟選哪一種好呢?不飽和脂肪酸能酸除開能調節血脂,還參與其它生理活動,而不同的不飽和脂肪酸參與的生理活動不同;其次,人體不能自身合成亞油酸與亞麻酸,需要通過食物補充,但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在不同植物油脂中含量不一,若長期固定選擇某一種植物油脂,可引起其它不飽和脂肪酸攝入不足,因此不建議長期食用某一種植物油脂,建議定期更換,可全面補充不飽和脂肪酸,更有利於健康。

除開植物油脂,部分其它食物也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堅果爲其一。多項研究顯示長期攝入足量堅果,可降低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但部分堅果脂肪含量較高,因此不宜大量攝入,每週攝入50-70g合宜,50g即“一兩”。而在降血脂方面,除開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適量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同時應增加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與植物固醇等食物的攝入,這兩種食物成分通過減少膽固醇腸道吸收、降低血膽固醇,也可改善血脂,有益於心腦血管健康的長期維護:蘋果果膠、菠蘿果膠、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等含水溶性膳食纖維,每日攝入10-25g爲宜;植物油、堅果與豆類等則富含植物固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