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在成都錦江區紅星路一段的街道上,除了雨天之外,每天都能看到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推着坐在輪椅上的男孩往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北區走。

堅持推着輪椅的老爺爺名叫何衛華(化名),今年已經82歲了,坐在輪椅上的男孩是老人的孫子,今年15歲了,若不是因爲腦癱,此刻孫子應該坐在教室裏聽課,而外公則會和其他老人一起釣魚打麻將。

15年前的一場意外,改變了祖孫倆的人生軌跡……

▲祖孫倆每天都到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康復中心做康復訓練,孫兒做訓練時爺爺就在一旁默默地注視

15歲的“老資格”,迎來治療新環境

10月26日下午兩點,祖孫倆準時來到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北區兒童康復中心,做每日康復訓練。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康復中心

說起來,孫子何小佳(化名)也是這裏的“老資格”了,十多年來,何小佳幾乎每天都在外公的陪伴下來醫院“報到”,“工齡”比好多醫生叔叔阿姨都還長。

和醫生打着招呼,開着玩笑,何小佳在外公攙扶下走進兒童康復中心,卻發現這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和以往完全不一樣了。

▲升級後的兒童康復中心環境溫馨又明亮

原來就在這一天,兒童康復中心搬進新大樓,正式改版升級了。

看着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新運動功能訓練室,何小佳臉上綻放出驚喜的笑容,帶着幾分興奮和期待,他顧不上和外公打招呼,就急匆匆進去,東摸摸西瞧瞧,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始了康復訓練。

▲兒科康復中心醫生正耐心地爲小佳指導運動功能訓練

15年如一日 ,外公送腦癱孫子就醫

“這次的新場地挺好,分區合理、功能齊全。我和孫兒都經歷過好幾次兒康升級換代啦,這麼多年了,我們是和兒康一起成長起來的。”門口,外公和其他家長嘮起了家常。

▲兒童康復中心的醫生正在爲小佳進行鍼灸治療

▲升級後的兒童康復中心設施齊全

外公說,何小佳一出生就是腦癱患兒。“他媽38歲才懷他,懷胎7月就出生了,半歲都只有3斤多,像貓仔一樣。當時其他醫院不收他,我們都想放棄了,經過輾轉打聽,纔到了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康復科。”

▲兒童康復中心的家長等候區可供患兒家長休息

當時接診的孔勉醫生回憶,小佳剛來的時候病情很重,四肢僵硬,幾乎完全癱瘓,不但無法蹣跚學步,連坐都坐不起來,是最嚴重的娃娃之一,好在他來得早,早干預早治療,還有好轉的希望。

▲用軟毛刷給寶寶刷手,刺激觸感神經發育

小佳父親在西藏工作,母親工作也非常忙。原本被單位返聘的外公放棄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主動承擔起帶半歲小佳就醫的責任,15年如一日,日復一日送小佳到醫院做康復訓練。

▲兒童康復中心的醫生正在爲小佳進行鍼灸治療

多年來,很多和小佳同期到醫院就診的娃娃,都“畢業”迴歸社會了,其中很多人都獲得了正常的生活。小佳因爲病情重,現在仍在持續就醫。

▲其他患兒在升級後的兒童康復中心做康復訓練

即使希望渺茫,也仍選擇堅守,期待一個奇蹟。小佳在外公和醫生的陪伴下,漸漸學會走路。8歲時,小佳終於不再需要攙扶,能邁着蹣跚的步伐,獨立行走。到了學齡,小佳也和其他孩子一樣,背上書包,走進特殊學校的課堂。

“娃娃現在挺好的,除了運動差一點,智力這些都不錯,在班上成績好,經常受老師表揚。”外公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剛來兒康不久的家長們紛紛取經,詢問小佳康復的過程。

▲兒科康復中心醫生正耐心地爲其他患兒指導運動功能訓練

“希望我走了,娃娃能自立”

雖然小佳能走了,但運動仍比較遲緩,爺爺堅持推着孫子來做治療:“不放心,怕他在路上被車撞着。我推他來回就當鍛鍊身體了。”

上午上學,下午上醫院。日子一天天過去,小佳一天天長大。外公的年紀也一天天變老。

當初“貓仔”一樣大的小佳,現在已經和外公差不多高了。

▲兒科康復中心醫生正耐心地爲小佳指導運動功能訓練

82歲的何爺爺一頭黑髮,樂觀健談:“我身體好得很,去坐公交車,其他老人以爲我還年輕,還把我喊起來給他們讓座。”何爺爺說,雖然小佳得病是不幸,但他和孫子不曾灰心過,他堅信孩子長大以後,能靠自己在社會上生存,開個小店子,坐着做點電腦生意,生存應該不是問題。

“希望我走了,娃娃能自立。”何爺爺說,每天帶孫子來醫院,是他的必修課,也是他的精神支柱。

來源:成都市一醫院

編輯:宋岸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