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的綿中育才飄蕩着歡悅的詩頌歌喉;今夜的綿中育才散發着濃郁的藝術芳香;今夜的綿中育才洋溢着蓬勃的青春朝氣。10月29日晚,以“致敬2020、遇見美好未來”爲主題的綿陽中學育才學校第九屆校園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活動隆重舉行。綿陽市教體局二級調研員、市少工委主任胥執東,綿陽中學黨委書記、校長魏東出席活動並致辭。

胥執東指出,曼舞歡歌,展青春風采。校園有文化,纔會有文化的底蘊;校園有藝術,纔會有精神的靈動。綿陽中學育才學校堅持不懈地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是堅持素質教育、注重內涵發展的具體體現,是重視藝術教育,努力形成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的美育教育的精彩呈現,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譜寫出的華麗篇章。 

魏東在致辭中指出,庚子、鼠年,新冠病毒肆虐、洪災氾濫、森林失火……2020,註定這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祖國經歷了一場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然而,大災大難,磨滅不了綿中育才頑強的意志;瑟瑟涼風,阻擋不住綿中育才青春的激情;霓虹彩燈,映照着綿中育才燦爛的笑臉。今夜是綿中育才全體師生共同的節日,更是育才學子展示藝術才華、揮灑激揚青春的絢麗舞臺。

魏東指出,教育教學中沒有活動就沒有親自參與,沒有親自參與就沒有深刻體驗,沒有深刻體驗就沒有真正內化,沒有真正內化就沒有實現昇華,沒有實現昇華就沒有持久。作爲一所人民滿意的綿陽中學育才學校,該校在綿陽中學本部的有力指導下,長期以來廣泛培養師生的文化藝術素養,認真開齊鉚足藝術課程,以豐富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作爲載體,啓迪智慧,凝聚力量,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帶給了廣大師生精神的愉悅、藝術的享受,點燃了孩子們的激情,有力地提升了同學們的綜合素質,充分展示了綿陽中學直屬學校綿中育才藝術教育的豐碩成果,也必將把育才藝術教育推向一個新高潮。 

綿陽中學育才學校自成立以來,該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團結奮進、勵精圖治,始終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始終把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拓展校園文化內涵、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創建和諧校園作爲不懈努力的目標,以藝術教育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實施課程改革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的學校教育新局面,取得了驕人的教學業績。

近年來,綿陽中學育才學校在全國、省(市)各級各類藝術競賽中屢創佳績,先後榮獲全國百強特色中學、全國藝術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籃球特色學校、全國優秀藝術社團、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園、四川省社會組織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歌聲從育才傳出,音符從育才飄揚,青春從育才激昂,夢想從育才起航。”綿陽中學育才學校黨總支書記、執行校長孫昌均說,綿陽中學育才學校開展具有新時代特徵、校園特色、學生特點的文化藝術活動,旨在以文促智,以藝載德,以藝激情,充分展示綿中育才師生的風采,張揚學生個性,營造了積極向上、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讓青年一代懷揣着激情與夢想,用他們美妙歌喉感染現場觀衆。

鏗鏘有力的詩歌朗誦,優美嫺熟的舞姿,激情滿滿的健美操串燒,令人捧腹的英語兒童劇,詼諧風趣的魔術表演……本次文藝匯演共分“不忘初心、致敬逆行”“責任擔當、奮鬥青春”“盛世中華、逐夢前行”三個篇章15個節目。演出在激情的開場舞《我相信》中拉開帷幕,詩歌朗誦、舞蹈、合唱、吉他彈唱、兒童劇、健美操串燒、魔幻數學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全體師生用歌聲、舞蹈、詩歌等方式表達了愛國激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整臺匯演用精美輪換的舞臺效果搭配師生的精彩演繹,爲大家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不時博得在場觀衆陣陣掌聲。臺上臺下互動積極,節目高潮迭起,歡聲笑語不斷,整個學校操場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演出在全體師生《不忘初心》的歌伴舞大合唱中落下帷幕。 

演出中,該校還專門邀請綿陽市公安局涪城分局抗疫代表講述抗疫故事,併爲來自奮戰在宣傳、政法、衛生、教育、城建、交通等防控疫情一線的20名“最美逆行者”家長代表敬獻鮮花。

據悉,此次校園文化藝術節前一週,該校初中、小學各年級還邀請相關專家開展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及科技信息應用的專題講座。

出席當晚活動的還有,綿陽市婦幼保健院、綿陽市兒童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家兵,綿陽市教體局四級調研員敬飛,綿陽市政府督學王顯本,綿陽力源教育集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斌,綿陽市公安局涪城分局黨委委員、政治處主任毛安,綿陽實驗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校長賈清仁,綿陽市普明中學黨委書記、校長馬恆貴,綿陽中學實驗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翟勇,綿陽民族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陳偉,綿陽第一中學副校長蒲彩軍,綿陽外國語學校副校長丁軍,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副校長唐俊峯,綿陽南山中學實驗學校副校長彭俊傑,綿陽中學教育集團辦公室主任何關平,綿陽市高新區實驗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王朝紅,綿陽中學英才學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孫禮雲,綿陽市涪城區子云小學校長曾盛強,綿陽市開元中學校長王力,綿陽中學育才學校黨總支書記、執行校長孫昌均。

來自綿陽中學育才學校的上千名學生家長受邀到場興致勃勃觀看演出。來源:法治日報社《法制與新聞》田志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