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選擇孫權繼承江東基業,既是最佳選擇,又是無奈的選擇。

公元200年,有小霸王之稱的孫策遭到暗算,傷重不治,這對於江東而言無異於長城傾倒,偌大基業陷入風雨飄搖當中!

此時,江東最需要的就是選出一個繼承人,帶領大家在紛亂的東漢末年保命安身、爭霸天下!

江東面臨的局勢並不理想,內憂外患,羣雄爭霸!非王霸之纔是坐不穩這個位置的!

江東這個繼承人要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江東集團並不是鐵板一塊,內部依然有着小山頭、小團伙、小圈子,依舊有着利益紛爭、明爭暗鬥。孫權在的時候,能夠壓得住他們,孫權一死,沉渣泛起!各有算盤。

所以,江東繼承人必須要得到各方面的認可,既包括江東的土豪士族,又包括了孫氏內部。

江東的政治架構,是孫氏與當地的大家族依靠聯姻等手段結成的利益共同體,那些經營百年的大家庭出人、出錢,支持孫策成就了江東霸業,孫策則給予他們在政治、經濟上的回報。

你跟大家族講忠誠度?不如直接把利益擺開了講更有效果!那些能夠傳承數百年的世家,哪個不是見風使舵的牆頭草?

而對於孫氏內部來講,則要得到所有孫氏家族成員的認可。以三國初期的天下形勢來講,如果鎮不住場子,很容易造成江東內亂,選擇繼承人必須慎之又慎。

誰纔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從感情上來講,孫策當然希望能把基業傳給自己的子女。辛辛苦苦打拼,不就是爲了子孫後代嗎?

但是,孫策逝世前26歲,就算他16歲娶妻生子,他和大喬的兒子孫紹也才10歲,一個10歲的孩子,如何在亂世中掌握江東基業?

東漢末年之亂,如董卓這般兇狡殘暴、如呂布這般英勇無敵、如何進這般權謀手腕,都無法保全性命,何況是一個小孩兒?

那麼,只有從他的幾個弟弟中選擇一人了。尷尬的是,孫策的幾個弟弟在繼承基業上,也面臨着同樣的問題:年齡太幼。

孫堅有四個兒子,除孫策外,還有孫權、孫翊、孫匡、孫朗。此時的孫權,並未顯露出過人的才華和手腕,唯一的優勢就是年齡。

所以,孫策選擇二弟孫權繼承江東,也是無奈的選擇。

江東內部暗流洶湧

孫氏家族雄霸江東,但是孫堅、孫策都去世過早,沒有來得及選擇和培養好繼承人。

更爲嚴重的是,江東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

在孫家內部,孫翊、孫匡皆爲一郡之主,孫權亦有相當的支持者,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孩,能否在孫家內部震懾諸將?爲了權位,兄弟手足相殘的還少嗎?

而江東諸族,勢力最大的喬國老是孫策的老丈人,若孫策在,他當然會不遺餘力地支持他。但孫策既去,如果江東內亂,喬國老權衡之下,是否會另外一個女婿周瑜呢?

沒有發生的事情不敢揣測,但周氏家族並非弱者。在江東根深葉茂、勢力雄厚,若是周瑜舉旗一揮,誰敢說沒有景從的?江東從此換了天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江東在孫策當政時,聚集了相當數量的謀士武將,這些人或是勇猛善戰,或是獨掌一軍,或是計謀過人。孫策故去之後,這些謀士武將,又有多少能夠服膺幼主?

所以,綜合權衡之下,孫權是最佳的選擇。

三國時期的繼承人,其實很尷尬

不僅僅是江東如此,在三國時期,魏、蜀、吳的繼承人,都曾經面臨着尷尬。

吳地一方,子幼弟弱;

蜀漢一方,劉禪難稱英明,全靠劉備打下的基業和諸亮的鞠躬盡瘁;

曹魏比蜀、吳要好,可惜後代不壽,沒有熬過司馬懿。

其實,從更長的時間尺度來看,三國爭霸,只是歷史進程中幾朵不起眼的浪花而已,當然,不想浪的浪花不是好浪花!

所以,孫策的理智戰勝了感情,選擇了在江東局勢下最好的選擇,保證了權力在異常情況下的平衡過度。

幸運的是,孫權在接手江東後,展現了過人的能力!得以在三國爭霸的複雜環境下站穩腳跟! 從這一點來說,孫策選對了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