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硬筆楷書好,被特招進省博,斬獲全國首屆硬筆書法大賽特等獎

經常會被朋友問到學習書法有什麼用,學習書法有什麼好處,其實如果問到這個問題,已經說明他不喜歡或者說不想練習書法了,他需要給自己找一個理由去練習或者說堅持練習下去。

除了我們常說的書法可以修身養性,實際上書法除了可以在考試的時候增加一點卷面分或者提升一下自己在別人心目中印象好像作用也並不是很大,他更多的時候就像是我們平時的閱讀一樣,像一個休閒娛樂的方式,看不到實際或者說直接的用處。

自己想想很多有價值、有潛力的活動,都不會很快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有的甚至很久纔可以展現出來,你越投入精力和時間去打磨,你越能夠看到它的作用,那些問“有什麼用?”的人往往也不會在這個上面投入太多的精力。即使你學習了一項技能,一時半會看不到它所帶來的利益,但是由於學習這種技能帶來的氣質卻時刻環繞着你,這個是隱藏不了的。

今天我們介紹一位女書法家,當代知名女書法家張秀,她靠書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與衆不同,完全可以回答“學習書法有什麼用?”這個問題,1980年他曾因爲一手漂亮的楷書被特招進湖北省博物館,從事展覽陳列和書法畫研究工作,並因此能夠接觸當時全國知名的書法大家,一步一步走向專業書法之路,先後榮獲“全國首屆硬筆書法大賽特等獎”,接着先後6次榮獲“杏花杯”和“銀河杯”等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成爲一名優秀的女書法家。

如果說因爲寫了一手漂亮的硬筆書法才被特招進省博物館,是學習書法的“有用”,那麼之前十幾年的書法練習則看起來似乎“無用”,也正是這時候的無用,成就了後來的有用,張秀的父親是一名教師,也十分喜歡書畫,受父親的影響。張秀5、6歲的時候就開始展現出對書畫的興趣,在父親勾勒出的子框裏塗顏料,有時候練起字來可以一整天不出門,這是學習書法很重要的一個天賦,能夠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

從顏真卿開始練習,她轉益多師,先後師承書法家周華琴和黃亮先生,書藝大進,逐漸形成自己溫婉娟秀、古樸自然的書法風格,年僅18歲的她就開始爲武當山磨針井古建築題字,爲屈原紀念館題寫匾額,爲屈原衣冠冢題寫對聯等等,初見成績,逐漸體現出學習書法的“有用”之處。

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有用還是他因爲書法被特招進省博物館以後,因爲在省級博物館這個文人、大家彙集的地方,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展現和提升自我,這是一個更大的平臺,實際上,張秀也在省博物結識了大書法家陳上岷先生,陳上岷是全國知名的小楷書法家,在陳先生的指導之下,張秀的書法不斷進步,爲其以後在全國書法大賽上斬獲大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什麼纔是學習書法的“有用”,什麼纔是“無用”?主要還是在於對一件事物研究的深度,而不是從一開始就糾結它到底有沒有用,大部分的技能本身不能說是有用還是無用,關鍵還是要看支配它的人,當我們一味地在糾結一個技能到底有沒有用的時候,其實它對你來說已經沒有用了。你覺得呢?你覺得學習書法是有用還是沒有用呢?

張秀毛筆書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