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晚上,何炅在微博上發了一組吳昕淚流滿面的照片,並在配文中寫道:“她見到了年少時偶像,合影回來一直哭個不停。”

這個讓吳昕痛哭的偶像就是張信哲。

提起張信哲,或許現在的年輕人覺得陌生。

但在70、80後的青春記憶裏,年逾50的張信哲當年可是超級頂流,韓寒曾在書裏寫道:哪裏有女生尖叫,哪裏就有張信哲。

不僅女生迷,男生也喜歡他。

KTV裏失意的男人聲嘶力竭地吼着“是我給你自由過了火”,男生宿舍裏循環播放頻率最高的也是他的歌。

用火星電臺樂隊吉他手曾宇的話來說,“那個時候誰不聽他啊?”

20年前,“情歌王子”張信哲,是“周杰倫式青春”的上一個青春。

張信哲與音樂結緣,源於 1987年的一場歌詠比賽。

那一年,他是臺北基督書院一名大二學生。

比賽時,他唱了一首《Understanding Heart》,極具辨識度的清亮嗓音,頓時驚豔了坐在評委席上的詞曲創作人丁曉雯和鄭華娟。

比賽結束後,丁曉雯立刻把他推薦給了滾石音樂。

當時的滾石正處於鼎盛時期,聚集着一幫頂級音樂人,大家耳熟能詳的李宗盛、小蟲、周華健等,都在滾石麾下。

“接到滾石的電話,我以爲是騙子。”

毫無準備的張信哲在滾石辦公樓門口,發現從他身邊走過的是知名歌手陳淑樺,他一下就緊張起來。

更讓他意外的是,面試官竟然是李宗盛。

身爲滾石音樂總監的李宗盛可是“大哥”級人物,一手捧紅了張艾嘉、陳淑樺、周華健等歌手。

面試時,李宗盛問他:“我想跟你聊聊,你爲什麼要來唱歌?”

20歲的張信哲對演藝事業還沒有太多理解,他胡亂答道:“因爲我喜歡音樂啊!”

問了幾個問題後,李宗盛又讓他清唱了幾句。

面試完後,李宗盛感覺不是很理想。

一是,這孩子呆頭呆腦的,不太會講話;二是,張信哲的聲音偏陰柔,與當時滾石主推的男人味十足的粗獷路線差異太大。

但李宗盛又覺得這個嗓音很有特色,考慮後還是簽下了他。

可簽下是簽下了,誰來爲他製作歌曲呢?

很長一段時間,張信哲的資料在公司內部製作人手上轉來轉去,就是沒人願意接。

那會兒滾石簽約了很多人,張信哲也不着急,反而動起歪腦筋,“既然簽了我,那不如就給我一個打工的機會好了”。

他找到滾石下面的子公司,巨石公司的老闆,問他:“我是學音樂的,能不能做製作助理?”

這一問還真問對人了,巨石老闆是學古典音樂出身的跨界音樂人,挺欣賞他的聲音,很爽快的簽下了他。

一開始,張信哲沒整明白製作助理是幹嘛的,入職後才知道,原來就是個打雜跑腿的,幫同事買飯、買飲料等,都屬於他的“業務範圍”。

熟悉了工作內容後,他不但沒沮喪,反而乾得很開心,因爲“每天都在做與音樂相關的事情”。

這期間,他學到了不少專業東西,對唱片的整個製作流程和錄音都有深入的瞭解,無形中,爲以後的發片積累了很多經驗。

心懷夢想的人總能等來機會。

一年後,滾石的當紅女歌手潘越雲要出一張新專輯,需要10個男歌手與她對唱情歌。

公司把所有男歌手,包括周華健、趙傳等人都算上,都沒湊夠。這時,有人想起了跑腿的張信哲,“那小子聲音還不錯,讓他來試試吧。”

於是,張信哲走進錄音棚,錄製了人生中第一首歌《你是唯一》。

唱完後,他並沒有抱多大期望,畢竟歌詞都沒幾句。可沒想到,效果還挺不錯,公司發現這小夥子還是很有潛力的。

一旦得到公司的認可,也就意味着擁有了優質的製作資源和出歌機會。很快,他便發行了首張專輯《說謊》。

直到此時,張信哲還是覺得自己離紅很遙遠,他甚至跟爸爸說:“他們沒把握,應該不會紅,這張發完就算了。”

因爲沒有期望,也就沒放在心上。

拍專輯封面時,在公司樓下服裝店買了件黃襯衫就算搞定了服裝,拍照時,他連POSE都不會擺,攝影師只好在他發呆時抓拍了一張,湊合着用。

公司的計劃是把他包裝一下,推薦到電視節目中唱幾首歌,亮個相。可電視臺在見到他本人後,覺得這人又土又呆,坐半天也不說話,不適合上電視。

怎麼辦呢?宣傳還是要做的呀。

這時,李宗盛想了個主意,說:“咱們這樣,錄好唱片後送到電臺去播”。

沒想到的是,在電臺播出一兩個月後,歌曲竟然意外火了。當大街小巷都在傳唱時,人們開始好奇唱歌的人長什麼樣子。

此時,電視臺也轉變了之前的態度,主動邀請張信哲來做節目。

從幕後走到臺前,靠着紮實的唱功,形象並不出衆的張信哲逐漸被人們接受了。

《說謊》的成功,給張信哲打開了一扇窗,也讓滾石看到了另一種不同類型男歌手的潛質。

於是,滾石開始採用頂級音樂製作班底,包括李宗盛、小蟲、馬兆駿、齊秦,以及巨石的老闆,全力爲張信哲打造音樂。

在如此強大的團隊的加持下,他一年內連續推出三張唱片,知名度隨着市場迅速被打開。

此時,他還只不過是一名大三學生。

保守的教會學校無法接受學生在校期間出道,張信哲不得不在“自己休學或者被退學”中,選擇休學。

休學後接着就是服兵役,這一去就是兩年。

等他回來時,樂壇已經不是曾經的樂壇,此時“四大天王”橫掃亞洲,再加上新人的不斷湧現,如何重新在樂壇殺出一條路,成爲擺在張信哲和公司面前的難題。

在公司的安排下,張信哲暫停一年,停掉所有商演,用來尋找新方向

那一年有多苦不知道,只是再出現的張信哲摘掉戴了眼鏡,而他帶來的《愛如潮水》,驚豔了所有人。

這是李宗盛壓箱底的一首歌,他原本希望由一個飽盡滄桑的聲音去演繹,但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

思慮再三,李宗盛決定冒險一回,他想試試看,由一個單純的、聲音很乾淨的小男生來唱這樣的歌,會不會有一種聽覺反差效果。

連着一週,張信哲每天晚上七點進錄音室,隔天早上九十點鐘纔出來,即便是一個過渡音,李宗盛也要求他找到最好的表達方式。

“是感嘆,還是無奈的嘆息?情感的把握和表達是要細細推敲的。”

得天獨厚的嗓音,遇上極其認真專業的製作人,一首經典歌曲橫空出世。

1993年,《愛如潮水》作爲專輯《心事》中的主打歌推出後,火遍兩岸三地。

我再也不願見你在深夜裏買醉

不願別的男人見識你的嫵媚

你該知道這樣會讓我心碎

張信哲用清澈和高亢的嗓音,將一個失意男人的柔軟癡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強烈的感染力,讓很多人都能在歌曲中找到共鳴。

張信哲的知名度徹底爆發,“情歌王子”,應運而生。

與此同時,他去新加坡開了第一場演唱會,同樣非常成功。

嚐到甜頭後,公司乘勝追擊,連着推出了好幾張專輯,開了幾十場演唱會。

在那個CD還沒出現的年代,一張正版磁帶的價格大概在9塊多,並不便宜,但張信哲的磁帶卻能佔據整整一個貨架的6排,而當時普通歌手一般只有一排左右,大部分港臺歌手只有半排。

專輯銷量不斷打破記錄,演唱會場場爆滿。

那是一個屬於張信哲的時代,翻開《當代歌壇》雜誌,幾乎每期都能看到他的照片,不是封面就是內頁。

爆紅之後便是繁忙的商演,張信哲不願被 “奴役”。1995年,渴望獨立的他離開滾石,簽約EMI,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潮水音樂。

無疑,他很幸運地趕上了流行音樂最好的時代,轉型之路走得特別順。

首張專輯《寬容》面世僅一個月,銷量就超過了35萬張,直到今天,專輯中的單曲依然在KTV裏擁有極高的點播量。

他也憑藉這些經典情歌拿到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等獎項。

2004年,一首《白月光》,再次讓他的音樂事業達到新的巔峯。

但此後,他卻逐漸淡出了公衆視線。

很多人好奇,張信哲幹嘛去了?

其實,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衝擊了唱片公司,在經歷起起伏伏之後,張信哲決定離開唱片公司,徹底轉向獨立製作。

獲得完全的自由後,他開始嘗試去發掘更多的世界。

玩古董,舉辦個人藏品拍賣會。

給動畫片《寶蓮燈》唱主題曲。

出演電影《煙雨紅顏》中的男主角。

出演話劇《陪我看電視》

致力於音樂公益教育。

探索未來想做的音樂方向。

“除了音樂這件事情是不平凡的之外,我在其他方面還是很普通的人,跟其他人沒什麼不一樣。我一直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被這些成功或者是名利衝昏了頭。”

他享受着一名普通人的自由,但同時嚴格控制着自己的公衆形象和曝光度,如果不發專輯、不開演唱會,幾乎沒有他的新聞。

不知不覺中,他逐漸被市場“淡忘”。

有一次,他受邀在《開講啦》中擔任演講嘉賓,現場有個年輕人問他對於“張信哲”是“過氣歌手”怎麼看?

面對這個犀利的問題,張信哲略顯尷尬和無奈。

這時,撒貝寧是這樣說的:“過氣只是個時間概念,這就好比你不可能讓喬丹和年輕力壯的新球員相比,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爲NBA的神。”

這段話是解圍也好,發自內心也罷,但真是無比合適。

屈指算來,張信哲已足足唱了30多年。

當年聽着《愛如潮水》、《過火》、《信仰》的年輕人也已捧上了保溫杯,那個屬於我們的青春時代早已遠去。

但不知爲何,那細膩獨特的聲線,深情款款的歌聲,依然可以輕而易舉地撥動心絃,喚醒心中那些或溫暖或悲傷的片段。

青春從記憶中漂來,方知人生的百味雜陳。

或許,這就是“哲式情歌”的魅力。

如今,他依然在唱,前不久還發行了單曲《無別》。

只是,現在的阿哲不再唱癡情和傷痛,而是像年紀漸長的兄長一般,溫暖地娓娓道來。

“他不會再變年輕了,可是他也沒變老頭啊。”

. END .

【文| 魔眼睛】

【編輯| 月伴星河】

【排版 | 小龍】

往期精彩推薦:

女星兩度因病辭演“趙敏”,三段戀情皆失敗,今51歲依舊未嫁

18歲就立志嫁豪門,差點成霍啓剛弟媳的楊千霈,如今怎樣了

陳奕迅近況曝光,稱近一年無收入,網友:讓你老婆花錢節制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