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科技創新的基地,在城市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中不斷提供能量。高校所在城市也爲高校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支撐。

11月9日,爲探索城市與高校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實現城市國際化和大學國際化,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2020中國首屆中國城市與高校發展論壇”在長沙召開,論壇以“共生,共興,共榮”爲主題,以“城市與高校: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爲主線展開研討。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局副局長門曉瑩在致辭中講到,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是現代文明的標誌,城市與高校發展密不可分。

“人類已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門曉瑩提到,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統籌謀劃搞好頂層設計,首先要把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設計好。

門曉瑩表示,高校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對外公佈,明確提出教育部門要研究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建設。

國土空間規劃涉及城鄉規劃、土地管理學,地理學,海洋科學等衆多學科的知識,目前我國有10餘個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專業,在校生有20餘萬人。門曉瑩說,希望廣大高校師生在發揮自身學科專業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學科、專業的建設,成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建設者、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和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奮鬥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