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逗

編輯 /董雨晴

原標題:雙十一的狂歡與買房人無關

吆喝了二十多天,在這場史上最長雙十一狂歡節中,“打工人”的購物清單裏終究還是沒有5折房。

但僅在一個月之前,情況還並非這樣。剛剛擔任淘寶天貓新房業務總裁的蔣凡曾信誓旦旦地對外界表示道,“一定會把雙十一變成購房者的節日”。爲此,阿里與易居共同在杭州總部召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發佈會,房產圈的半壁江山都來了,聲稱要重塑房產交易模式,公開叫板房產交易服務平臺老大貝殼找房。

爲了搶奪市場,天貓好房打出“全國一半在售樓盤即將登陸雙十一打折”的口號,並稱要拿出千套特價房源,打好這“關鍵一役”。

另一端的貝殼找房自然不甘示弱。面對來自巨頭阿里的“挑釁”,上市已達4個月、市值已經飆升至763億美金的貝殼找房,隨即鏗鏘迎戰,推出了60套6折房、3萬大額成交津貼、100套優惠房源,以圖給天貓好房這個房產“新兵”揚威立腕。

兩大巨頭公開PK,讓雙十一的房產交易戰火燃了起來,同時帶動着此前的京東房產、蘇寧購房等一批新房平臺,紛紛宣佈推出特價優惠活動。尤其是蘇寧,高調宣佈要給500套特價房補貼至5-7折。

但這股熱情,終究還是“錯付”了。

當雙十一過去,在只有3萬粉絲的天貓好房官微上,一組平淡無奇的戰報這樣寫道:天貓好房雙十一活動期間,在線看房人次5000萬+。但戰報中並未透露具體交易金額。蘇寧、京東也直接啞火,唯有貝殼找房發佈了雙十一新房節首周業績,7天時間,實際認購總額367.9億,實際認購總套數24699套。

雙十一購房者的消費衝動始終未能點燃。比起形同虛設、眼花繚亂的購房優惠券,房產“打工人”們更願意拿着計算器去湊“平平無奇”的滿減。

看上去很美

平臺“打架”,最開心的可能還是房企,據天貓官方統計,今年全國範圍共有100多家房企帶着3000個樓盤,共計80萬房源集體參加雙十一。

然而,當雙十一過去,互聯網巨頭們吆喝了半天,最終似乎還是吆喝了個寂寞。

作爲一名從事金融行業的都市精緻麗人,李麗對雙十一愛得深沉。在整個雙十一購物節裏,她幾乎瀏覽了所有電商平臺的促銷消息。她的購物車,更是源源不斷的塞進服飾、大牌美妝、美食,乃至一部分奢侈品。唯獨在一張優惠數十萬元的購房鏈接面前,李麗剎住了車。

“雖說樓盤頁面標註了優惠力度,但這並不足以讓我判斷這個房子值不值得買。或許有的項目根本賣不出去,可能是區位不好、配套不完善,不瞭解清楚的情況下,我不會冒這個險。”對於李麗來說,在線瞭解購房信息不是難事,難的是前期樓盤的決策。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開發商們開始積極探索“互聯網+房地產”的銷售模式,加大和線上平臺的優惠活動,從而緩解銷售壓力。但在這些探索中,優惠的真實性仍舊存疑。大多數新房促銷仍舊逃不掉借勢製造線上熱點,拉動線下成交效果的老路子。

AI財經社統計發現,多個樓盤展示頁面中,充斥最多的是文旅大盤以及銷售率低的商住項目,北上廣深等熱門樓盤展示極少,剛需很難“上車”。多位房產經紀人表示,網上可選擇的樓盤十分有限,優惠力度大的都是銷售困難的房子。

實際上,天貓早前設想的購房流程是:在天貓上選房後,用戶可以在網上進行簽約,付定金,付尾款。後續的業務再轉到線下進行,等到用戶在售樓部覈銷時,可以使用網上優惠券。但據多位置業顧問表示,樓盤詳情頁面上標註的小額優惠,並不比客戶來到案場的優惠幅度高。“平時業主到售樓處簽約,也都會有購房優惠。”

再從體驗度來看,在各家房企的旗艦店頁面裏,很多樓盤頁面只掛了幾張戶型圖,少數頁面可以支持3D看房視圖,但周邊交通、醫院、學校等關鍵信息依然缺乏。用戶們看到更多的還是各種促銷折扣。

從事新房交易的業內人對此同樣評價不高,“相比起往年的互聯網模式,現在的線上購房肯定是提供了更爲優質的購房服務,尤其是在VR看房的應用方面,能一定程度上提升購房人的看房效率,但究其本質還是得落到線下,線下的服務、選房無可替代。”

入局房產,互聯網準備好了嗎?

11年前,成功登陸紐交所的易居,瞄上了剛剛起步的電商平臺。作爲易居的老闆,周昕曾專程到訪阿里,想承包阿里的房產頻道,當時的接待人正是現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張勇。初次見面,張勇沒有寒暄:你能解決二手房的真房源問題嗎?當時無法承諾肯定答案的周昕只得作罷。

11年之後,周昕已然擁有業內最豪華的董事長團隊,再次來到阿里時,他選擇了向新房市場要效益。他們高調對外宣佈,三年內不實現盈利,要將收入補貼給購房者。

在15萬億元龐大的新房交易市場裏,“互聯網+房地產”的模式到底該如何走?早年間搜房網曾勇往直前地試過水,從“信息平臺”的發展階段,轉向電商交易平臺,但最終也走向了衰落。而目前來看,揭竿而起的天貓好房模式也不新鮮,雖說天貓好房是新房交易平臺,但它扮演的角色更像是購房優惠券領取平臺,本質上還是在走傳統房產O2O的老路。

僅從易居與阿里的合作細節來看,阿里此次入局房產力度也不大。新成立的天貓好房來的有點突然,雖然與易居成立合資公司,阿里佔據控股地位,首期投資50億元現金也由阿里支付。但這個投資量級對龐大的阿里帝國來說,只能說小打小鬧。據AI財經社瞭解,在正式成立天貓好房之前,其人才隊伍搭建可謂匆忙,除了臨危受命的蔣凡和盧維興以外,多數主將還未到場。最近一段時間,天貓好房的獵頭們甚至開出了兩三倍工資挖人,但效果卻並不明顯。

業內人尚未看到阿里與易居的聯動效應,雙方依舊是各自爲政。“阿里應該是有決心啃下房產業的,以阿里目前的市值體量來看,想要大規模的增長已經很難,所以要瞄着能達千億規模的新賽道”。一位接近阿里的知情人士對AI財經社表示,在房產領域,阿里內部已重新審視,但具體發展模式尚未明確,“至少到目前還沒有想清楚,得看接下來的表現”。

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阿里和易居的合作局面已經出現裂痕。在北京的幾個片區門店也即將面臨摘牌狀態,“提供不了實質性的服務,也沒有後臺數據支撐,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

當然,入局房產,天貓有繞不過去的對手,今年雙十一,二者也已有交鋒的勢頭。以房產中介起家,鏈家孵化了貝殼找房平臺,作爲互聯網賣房的箇中代表,截至2019年底,貝殼找房的年成交額突破了2.13萬億元,市場份額將近10%。

儘管從行業趨勢看,房產業務正在從線下走到線上,但由於其重資產業務的特性,互聯網介入的程度十分有限。目前,貝殼找房仍舊在以人店爲運營核心進行業務擴展。從2018年4月上線後, 貝殼找房通過旗下的德佑品牌開展加盟業務,意圖在最短時間內將中小品牌吸納爲德佑加盟店。

上線半年時間內,貝殼實現了覆蓋全國90個以上城市、連接門店數達14000家以上。而這種人店結合的重資產模式,成爲貝殼找房的核心壁壘之一,這是剛剛成立不久的天貓好房難以比拼的優勢。

當鏈家變成了便利店

自2017年首度爆出騰訊投資鏈家的傳聞到交易真正達成後,馬化騰對左暉頗爲讚賞。和馬化騰一樣,外界對貝殼找房的業務邏輯感到好奇,房產交易線上化,貝殼找房爲什麼做成了?

貝殼成長之前,原本鏈家的商業模式主要靠開線下門店,通過經紀人賺取交易佣金。當它具備了重塑行業規則的能力後,貝殼開始轉型爲輸出系統、輸出規則的輕資產,獲取規模化後的交易佣金收入,以及衍生而來的增值服務收入。

貝殼的這套輕資產管理體系,離不開鏈家打下多年根基的真房源體系。實際上,鏈家將真房源共享給中介目的在於獲取數據,畢竟數據之上長出來的生意,想象空間巨大,而這也是貝殼主打真房源背後的戰略意圖。

乍聽起來,這套商業模式並不複雜。房地產中介行業的玩家中,不論是我愛我家,還是麥田房產等,都打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真房源標籤,但想要真房源系統實際滾動起來,要比想象中困難許多。

在新房交易線上化領域深耕多年的居理新房CEO王鵬認爲:“真房源這套系統哪家公司都能做,最難的是每天都有人在上面運營更新。而鏈家之所以做到真房源,是因爲它有能力管理這麼多門店,才能持續拿到這麼多房源。可以這麼說,如果貝殼丟掉了門店管理能力,下個月它的房源基本上30%就用不了了。”

在鏈家看過房的人會發現,哪怕兩個社區只相隔100米,卻也有可能開着兩家門對門的鏈家門店。這些門店是支撐真房源數據運營不可缺失的一環,其承載的功能也遠不止於此。

實際上,門店更深遠的作用是用來深耕社區,背後更是爲了維護二手房業主,以及這些業主有可能變成的二手房客戶。“通過社區沉澱下來的關係都是熟人,你無法想象它的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

變化已經到來。AI財經社獲悉,貝殼在內部正在主推貝殼便利店業務,內部有意通過零利潤的方式,做大便利業務板塊,同時也在推進社區團購方面的社區大集。除此之外,鏈家還在社區裏配置了多個寶媽,這些寶媽大多住在社區,牢牢地跟社區黏在一起。

鏈家內部人士表示,“如果你在其他店裏買到的一瓶礦泉水是2元,貝殼便利店只要0.8元,這種模式下哪家便利店能打得過呢。貝殼做便利店的優勢,在於它的店面成本幾乎可以不計,敢於零利潤的方式去做”。

“未來房產交易只是門店很小一塊兒業務,更大的業務將騰挪給社區服務,引進一些比如社區改造、物業維修等功能,這方面的市場空間極大”。

巨頭還有機會嗎?

貝殼平臺的二八效應正在形成,巨頭們前來搶食,還能讓中介行業掀起多大的浪花?

成立不到三年的貝殼,如今已然穩坐房屋交易平臺老大之位。在其前身鏈家崛起的道路上,已經直面B2C模式的搜房,O2O模式的愛屋吉屋等對手,而在一路過關斬將後,貝殼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上市之後的貝殼,背後站着的是華興資本、騰訊、百度、新希望、軟銀、高瓴等多名手握重金的投資機構,這也使得貝殼找房的現金流一直十分充裕,在行業競爭中佔到巨大優勢。目前,貝殼的業務主要分爲三大類,一類是以鏈家爲代表的直營系業務,一類是以德爲主的加盟系,另一個則是以旗下品牌公司加盟爲主的房江湖。

而其所有的業務鋪排,離不開貝殼強大的門店管理能力。一位在鏈家從業多年的內部人士也表示,貝殼線下門店的成功和它的強管控模式脫不開關係。

王鵬道破了門店管理的複雜性,“你想象一下,在一個城市的3萬個經紀人,分佈在1000多家門店裏,你需要讓每一個店面都一塵不染,保障物業有效運轉,以及對經紀人的職業化管理,這其實需要一個非常複雜的運營體系支持。這個體系需要無數運營人員、店員、管理人員,腦袋裏刻着無數的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才能把這個網絡有效地支撐起來。”

門店管理顯然是一個精細活兒,這也是有錢任性的互聯網巨頭們缺失的重要一環。實際上,在消費互聯網時代,To C模式風頭正勁,不性感的To B模式也被嫌棄爲苦活。如今隨着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C端的錢越來越難賺,主打To B業務的產業互聯網纔開始被資本青睞。越來越多的專業玩家、巨頭們決定啃下曾經難啃的骨頭,從阿里巴巴、美團到滴滴無一例外。

而在多個線下生意趨於飽和的當下,房屋交易行業還處於一個巨大的藍海空間。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評估,中國房地產領域數字化程度不足10分(滿分100分),與建築、運輸與倉儲等行業並列爲勞動生產率與數字化程度“雙低”的行業。

面對房屋居住領域,巨頭可能會來得晚一些,但從來不會缺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巨頭的追趕常常是有規律可循的。

對於阿里、美團等巨頭們來說,比起在某個領域的深耕細作,他們更願意花錢買時間,通過收併購策略大手筆買入,以彌補戰略佈局。比如阿里巴巴在互聯網時代縱向投資收購了諸多企業,讓它得以解決了幾張關鍵門票,如零售、生活服務、跨境電商、金融等業務,同時也反過來幫助其鞏固主營業務。

房產交易的屬性決定了,如果沒有精細化運營在先,即使攜巨量資金,也很難實現短時間內的彎道超車。從事房產交易服務多年的資深人士表示,“簡單的事情必複雜,而複雜的事情必須得耐心做。你會發現,所有舉着資本大旗的中介公司,到最後都倒下了”。

任何商業格局沉浮的背後,離不開對商業模式的探索、構建和創新間的博弈。目前來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互聯網信條,在重資產屬性的房產交易領域尚難起效。雖說數字上長出來的生意是誘人的,但想要搶佔房產交易領域,互聯網巨頭們還需多番思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