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型”可依有“路”可行——任務驅動型作文常見思路模型

一、任務驅動型作文的三個屬性:

1、評一件事,說一個理,類似時評

材料作文的立意是從材料整體出發,綜合歸結出論點,以此展開寫作,而任務驅動型作文材料的後半部分有任務限定,要求就某一個人或某一件事作爲切入點,來評一件事,說一個理,立意切入點小,要聚集於事件本身,類似於時事評論和法庭辯論,屬於評論性質的文章。因此,平時要多看時事和時評。

2真實性,思辨性,重比較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不玩虛假,基本都是社會生活中有矛盾性和爭論性的生活時事,具有真實性。很多事情又處於兩可空間,並非非黑即白或非白即黑的簡單對立,因此寫作時不能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且體現一定的思辨性。同時,也不是單一的簡單論證,它要求有比較,即權衡。有選擇,即挑選,當然還要求進行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即思考。

3就是論事,適度類比

在素材構成方面,以原材料爲主,就事論事。同時還必須在其前後通過類比,聯繫相似和相關的名人名言、現實事件、社會生活中某種現象進行適度類比。

二、任務驅動型作文材料四種類型:

(一)正面材料(肯定贊同態度)

(二)反面材料(否定反對態度)

(三)爭議性材料(可正面肯定、可反面否定、也可一分爲二,肯定好的否定不好的)

(四)選擇性材料(多個人物多個事件多種情況,權衡最好)。

三、“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思路(結構安排):

(一)綜合而言:

開頭:轉述+分析+論點(引材料——評材料——提觀點)

中間:1、析原因(溯根源,找本質)

2、辨是非(褒貶分明)

3、指危害,明意義 (主體部分,詳寫)

4、提方法(較詳)

5、回曆史,聯現實。

結尾:總結全文,倡導勸勉,呼籲號召。

(二)結合材料性質具體展示:

A、正面肯定材料模式:

1、開頭:首先用簡潔的語言引述試題所給材料(略寫);並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分析,並表達自己的看法(略寫)。

2、中間:從多個角度多層次分析材料可適當聯繫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剖析某種做法的合理性,闡明意義。(主體部分,詳寫)

(1)個人角度:

理由句——闡釋句——相關名言、名人、名事、現象分析——分析原材料(結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

(2)他人角度:(同上)

(3)自然、國家、社會(傳統文化、歷史制度、民俗共識或其它)等角度:(同上)

(4)辨析思考(權衡比較另一種觀點或對立面)(略寫)

3、結尾:倡儀勸勉,呼籲號召,總結全文(略寫)

小結:

①引——析——提(贊同)

②明意義(多角度多層次)(主體部分,詳寫)

③辯析思考(褒貶分明)

④回曆史,聯現實。

⑤總結、呼籲、號召。

B、反面否定材料模式

1、開頭:先用簡潔的語言引述材料(略寫),引——評——提;後對所述材料進行簡要分析,並表達自己的看法(略寫)。

2、中間:從多個角度分析材料,可適當聯繫社會中的類似現象,剖析某種做法之錯誤危害,並挖掘現象背後的根源。(主體部分,詳寫)

(1)論危害(分析角度、段落結構、論證思維及方法與正面相同):

原因一(個人人生)——本質

原因二(社會現實)——本質

原因三(傳統、歷史、文化、制度或其它)——本質

(2)聯現實,挖根源(析本質)。

(3)提辦法(較詳):從多個層面提出若干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不足或危害在哪個角度方法就從哪個角度提出。

3、結尾:倡儀勸勉,呼籲號召,總結全文(略寫)。

小結:

①引——析——提(反對)

②辯析思考(褒貶分明)

③論危害(多角度多層次) ——回曆史,聯現實——挖根源

④提方法

⑤總結、呼籲、號召。

牛刀小試:

根據材料,選擇某一種主體部分進行寫作。

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只買到達州到營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請了起來。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兒懇請他和 母親擠一起,遭到拒絕。老人女兒挽着母親往後走,一中年男子爲老人讓了座。這時,老人女兒說:“年輕人啊,應該多學學。”女生委屈地哭道:“坐自己的位置 錯了嗎?”事情發生後,女生、老人、女兒、鐵路部門都受到了非議。

請你從女生角度,綜合老人、女兒、鐵路部門,女生到底讓座還是不讓座?寫一篇文章回應,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完成寫作任務。

(一)贊同(支持)女孩讓座:

明意義:

……我認爲,該女生還是應該同意老人擠在一起坐。

②首先,自古以來,無論是公序良俗還是法律法規,都號召大家尊重、關心、幫助老人。

其次,尊老愛幼是個人基本素質和品德,不是口上說說而是付出實際行動。

再者,人生不止有對與錯,還有對與更對,所謂更對,就是推己及人、與人爲善的自覺和優雅,更是人情味。因此,在白髮蒼蒼老人面前,在不怎麼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擠擠又何妨。

褒貶分明:

的確,女生不讓座也無錯。因爲女生買票入座是她的權利,大衆及老人的女兒均不能將道德與義務混淆,禮讓的美德,並不是“捆綁式”道德,時刻站在道德高地批評女生,這其實是變相的道德綁架。套用《甄嬛傳》裏熹貴妃的一句話:“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孔子也曾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絕不能要求別人,甚至強制或命令別人來幫助自己。因爲幫助並非理所當然。更何況,老人無座,錯不在女生,而在於她的女兒。

但是,都說“授人玫瑰,手留餘香”,一個小小的讓座舉動,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美德,既能利人又能悅己之事,何樂而不爲呢?法國作家司湯達也曾言:“老來受人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善待老人,助人爲樂,這種老祖宗留下的最樸素的美德不該遺失。因此,在白髮蒼蒼老人面前,在不怎麼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擠擠又何妨。由此,我們可以想象,老年人如果不倚老賣老,年輕人品性純良,將是多麼和諧的美好景象。

(二)針對不讓座:

引評提:①…我認爲,該女生不應該同意老人擠在一起坐。

指危害:②從學生個人角度來看,買票入座是他應有的權利,若將道德和義務不分場合無限擴大,必將衝擊權利尊敬的邊界。

從老人子女角度看,老人無座,根本責任不在學生而在於老人女兒。爲人子,不一切從老人實際情況出發,卻帶着幻想上車,希望別人讓座,別人未滿足,就是揮着道德大棒批評比人,這顯然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從社會層面來看,此類事件不杜絕,將會有更多老人效仿,社會秩序打亂,失去規則維繫,縱使國民素質再高,社會也將一片混亂。近年來,因“讓座”引發的糾紛並不少見,諸如之前就有“老人乘公交要求讓座遭拒坐女子大腿”、“公交讓座衝突老人打小夥四耳光後猝死”等報道。“尊老愛幼”的傳統道德屢屢與個人權利發生衝突,二者的矛盾應當如何調和頗值得思考。

提方法: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將如何面對呢?一方面希望國家和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可以出資利益補助,也可發放一定數量的愛心讓座卡以此來調節權利與道德的衝突,這比單純呼籲或許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我們與世界打交道,需要法與理,更需要情,公衆應該主動弘揚美好道德的社會風尚,否則這世界將會冷冰冰,所以,請多給予社會或身邊人一絲善悲情懷,多一分對世界的善意。

結束語

在寫作中,只有掌握了作文的行文思路,纔不會像瞎子摸路,找不到方向;從高考評分標準來看,結構思路也是亮點之一,因此,不容許作文在結構上出現一些“硬傷”,不然我們真的傷不起。

四、例說“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模式:

1方法之一:條陳理由分析問題。

【實例】爲了督促學生學習,某職業技術學院的焦老師想出在課後用微信發紅包的“新招”,對出勤率高、學習成績好和上課認真的同學,都發了紅包。此舉一出,他的課沒一個學生逃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係變好。此事傳出,該校老師和學生表示認可,覺得這個做法有新意。經媒體報道後,此事在社會上引發爭議,有家長明確反對老師這種做法,認爲用“錢”引導學生上課,會讓孩子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

對以上這件事你怎麼看?請就焦老師、學生或家長的表現,表明自己的態度,闡述自己的看法。

示範(1)教書育人也應有“新招”

爲了督促學生學習,某職業技術學院的焦老師想出在課後用微信發紅包的“新招”,對出勤率高、學習成績好和上課認真的同學,都發了紅包。此舉一出,師生認可,但社會上卻有些家長認爲這樣做會使教育變味。我卻認爲,焦老師是個敢於創新的老師,在普遍沉悶的教育背景下,教書育人也的確應該有新招,並藉此激活教育的正能量。(引述+態度+觀點)

首先,傳統的育人方式是實行班級授課制,以灌輸爲主的應試教育讓學生們牴觸厭煩,紛紛逃課,難以達成教育目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採用一些新的順應時代的招數,留住學生,本是理所應當的。只有更新方法,才能激發學習熱情,保證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微信發紅包的新招效果明顯。焦老師的課沒有一個人逃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係很好。暫且不論其效果的持久性,但就這點,已經證明新招的可行性。

再次,如果能把“發紅包”這種新事物與傳統的教書育人方法有機整合起來,還可以給人們提供一種新的教育思路。如在互聯網時代,如何用好網絡技術,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教育。因此,焦老師的新招肯定能在教育界蕩起漣漪。(分點分層闡述理由)

有家長明確反對焦老師這種做法,認爲用“錢”引導學生上課,會讓孩子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的確,現代的學生本就生長在物質至上的環境中,一味用錢去引導學習,極有可能變得更加功利,使教育變味。但是,教育不能因存在某種風險而畏首畏尾或舉步不前。只要是“在課後”,“用小錢”,方式恰當,不變本加厲,在紅包激勵的同時仍以精神感化、正面教育爲主導,發紅包這樣的新舉動一定能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聯繫反方,簡易批駁)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發紅包能讓學生更親近其師,“信其道”就不言而喻了。又云:教學相長。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紅包而喚起,那麼,學生的熱情必然會燃起老師的激情,終將達到“相長”的目的。教師的魅力關鍵在於學術與人格。一個教師若能緊緊依靠自身的學術與人格魅力,輔以新巧的方法,定能讓各種因素相得益彰,形成合力,促成教育最佳效果的顯現。(聯繫傳統觀念,橫向拓展)

如今,我國的教育現狀困難重重,如果多幾個像焦老師那樣不甘平庸、敢於創新的老師,拿出更多的新招,我們的教育必然能衝破重重陰霾,走上教育強國的康莊大道。(聯繫實際,快速收尾)

[點評]這一篇習作基本按照五部分基本框架來寫,說理清晰,有條理,有深度,也有廣度,適度的引用名言,具有較強的時代意義。

2方法之二:依事設問分層論述。

【實例】在上海地鐵上,一男子因隨地吐痰遭到指責後,竟不停地用污言穢語和指責他的乘客對罵,一黑衣壯漢忍不住,撥開人羣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腳,吐痰男頓時安靜下來,一語不發。此時,有出來勸架的乘客指責“黑衣男”:“打人是不對的。”更多的人則認可黑衣男的做法。這段視頻被上傳到網絡後,引起更大範圍的討論。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你就其中某一個或某一羣人的表現,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示範(2)可怕的不文明

地鐵上,一男子隨地吐痰,遭到指責後,還不停地用污言穢語跟乘客們對罵,直到被另一黑衣男踢了一腳才安靜下來,一語不發。我對吐痰男的這種言行舉止深惡痛絕,他的這種非一般的不文明是十分可怕的,它映射出國人文明素質的低下。(引述+態度+觀點)

吐痰男的言行是怎樣的行爲?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實是不衛生不文明之舉,遭到指責後竟與人們惡語相加,這就不是一般的不文明,而是素質極差,性格有缺陷。這種知錯還不改的偏執的人,只能算是人渣或是問題青年。一個人在公共場合隨地吐痰,也許是平時衛生習慣不好所致,純屬個人習慣問題。但被人指出來後仍不知悔改,還口出穢語,想爲自己辯護,連最起碼的“羞恥心”也蕩然無存,這個問題就嚴重了。輕則說明他品行缺失,重則說明他心靈扭曲。要知道:一個連最起碼的羞恥感都沒有的人,肯定不成其爲人;一個連羞恥感也沒有的民族也肯定是個沒希望的民族。(先性質層面設問)

吐痰男爲什麼會這樣呢?這也許跟他成長的環境有關,子不教,父母之過;也許跟學校教育有關,如今學校教育重成績、重智育,輕德育、輕做人。培養出不少外表有模樣,內在缺素養的青年。也許是一個個案,但他至少是我們社會的一分子,他的言行舉止跟社會環境息息相關。不管是什麼原因,一個孩子的不良和失足肯定與教育缺失大大關聯的。(然後深層探究原因)

遇上這種不文明的行爲,我們該如何對待?一味地當衆指責,恐傷其臉面,就是損傷了年輕人的自尊,才導致本就素質不高的吐痰男與乘客對罵。黑衣男的一腳,雖暫時讓吐痰男心火熄滅,但是否從心裏服氣,認識自己的錯誤並感到愧疚呢?不得而知。這種“以黑制黑”的方式,不一定能達到“以黑治黑”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我認爲,對這種不良的行爲,最好是善意的勸說,既維護了當事者的面子,又悄無聲息地讓他反省;其次是制定強有力的處罰制度,加上不折不扣的執法;其三是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讓“社會秩序,人人有責”“文明拒絕粗鄙”等成爲公衆的意識。只要有健康的土壤,文明之花纔會遍地開放。(其次從怎麼做的角度解決問題)

有人說,不就隨地吐一口痰嗎?至於如此大做文章嗎?固然,一口痰是小事,很快就隨風蒸發。然而,如果這個人的痰裏攜帶病毒呢?如果人人都這麼認爲呢?那公共場所的環境文明有誰來維護?我們將生活在怎樣的一個社會中?(聯繫生活指出錯誤認識)

我們的國家人特別多,尤其是公共場合,如果沒有良好的秩序與環境,如果沒有正確的公共衛生意識,文明從何談起?如今,我們的國家發展了,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建設和諧文明的小康社會已成爲中國人的追求與夢想。而文明需要從我做起,精心培育出健康的土壤。那就讓我們攜手共進,一起創建美麗的家園吧!(號召呼籲)

[點評]這篇習作很適合於剛開始寫作任務型作文的同學,當你不知從何說起時,先依事設問,列好提綱,然後在行文中,分層進行論述,也能完成一篇不錯的考場作文。

3方法之三:緊扣中心夾敘夾議

“緊扣中心”就是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抓住核心話題,確立文章主旨,然後,以主旨爲綱,緊緊圍繞,不離不棄。“夾敘夾議”就是邊敘邊議。從材料出發,分節敘述,分別表明自己的態度,分別進行評論,闡述自己的看法或觀點。

【實例】杭州圖書館允許拾荒者、無業遊民入館,讓他們在設有空調的圖書館內免費閱讀、看影視、上網、聽音樂。圖書館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乾淨再閱讀。這個做法已經堅持了十餘年。因此,杭州圖書館被稱爲“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

曾經有讀者對身邊的流浪者散發異味而感到不滿,無法接受,說允許他們進圖書館是對其他人的不尊重。對此,館長回答,我無權拒絕他們入館讀書,您如覺不便可更換座位,或選擇離開。

你對上述事件有何看法?請就圖書館或讀者一方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示範(3)閱讀不分貴賤

杭州圖書館允許拾荒者、無業遊民入館,讓他們在設有空調的圖書館內免費閱讀、看影視、上網、聽音樂。這樣的舉動,這樣在閱讀面前不分貴賤的包容意識,我舉雙手贊成。(引述+立場)

公共圖書館本來就應該面對大衆,當然不可拒絕弱勢羣體如“拾荒者”,要不就不叫“公共”了。設立圖書館的初衷也是鼓勵全社會的人民熱愛讀書,爲喜愛讀書的人民提供一個好的場所,無業遊民等是社會的一員,他們愛讀書學習,難能可貴,更應提供好的條件。閱讀本身不在乎身份地位,無論是誰,都有閱讀的權利。閱讀面前,人人平等。該圖書館的做法,大氣、獨特、具有較多的公共人文關懷,讓人溫暖,令人舒心。(敘述+肯定)

這個做法已經堅持了十餘年了,因此被稱爲“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這說明,在閱讀上不分貴賤這樣的意識已經是普遍認可,深入人心。只有圖書館的各色工作人員,在館內閱讀的大衆都認可該館的理念,才能堅持十年之久。(敘述+啓示)

曾經有讀者對身邊的流浪者散發異味而感到不滿,無法接受,說允許他們進圖書館是對其他人的不尊重。他們之所以對此舉無法接受,歸根到底還是舊觀念在作祟,認爲圖書館是“高雅”人的活動場所,閱讀是“文明”人的舉止。正是這種“高等”和“低劣”的偏見,人爲地把人類分成三六九等,把閱讀誤認爲是特殊階層的專利。殊不知,這種民族等級的歧視在歷史上已經釀就了無數的悲劇,如“二戰”時日本對“東亞病夫”的歧視,就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擺出現象+指出後果)

在這一點上,館長的回答無疑是閃爍智慧與深得人心的:我無權拒絕他們入館讀書,您如覺不便可更換座位,或者選擇離開。一個“您”字,無不體現該館的人文關懷和閱讀不分貴賤的精神。(聯繫材料+正面引導)

況且,在允許無業遊民等入館之初,該館已經有一個適度的要求,就是把手洗乾淨再閱讀。這個要求既讓人容易接受,又在不斷地引導這些特殊的羣體向文明邁進。隨着該館開館時間的不斷延長,我們有理由相信,“文明出入,有序閱讀”將成爲一種新的風尚。(深入細緻分析+全面獨到思考)

如果拾荒者、無業遊民在文明精神的薰染之下,能以文明者的身姿——洗個澡,換身乾淨的衣服進入圖書館,就更是皆大歡喜了。(虛擬場景+滿懷期待)

不管怎樣,只要帶着純淨的心靈去圖書館,閱讀那裏的人類文化文明精華,我們都不應該拒絕,因爲,閱讀從來不分高低貴賤。(回應任務+明確觀點)

[點評]本文緊抓中心“閱讀不分貴賤”,採用極其簡單的辦法,就是一邊分節敘述材料,一邊對所敘材料作個性化的解讀與評論,也寫就了一篇不錯的作文,值得學習。

4方法之四:即事說理深入闡述

“深入闡述”的基本方法已有不少,如“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的問題導向方式,又如“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方式,都可以沿用。另提供兩種方法,即進一步深入闡述之“橫向拓展”與“縱向挖掘”,以期有益。

【實例】幾個同學聚在一起談論傳家寶。小張說,他家的傳家寶是一個青花罐,有年頭有故事。小杜說,他家的傳家寶是爺爺留下的幾枚勳章。小程說,她家把“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祖訓當傳家寶。你認爲什麼樣的傳家寶更有價值?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來源:學§科§網Z§X§X§K]

示範(4)唯有精神永存

青花罐承載着濃厚的歷史積澱,暗藏着美麗的故事,它從遙遠的時光中走來,傳遞着中國人的器物精神,不愧是傳家寶;勳章見證了那段光輝歲月裏的鐵戈兵戎,傳遞着滿腔熱血、忠心報國的信念,不愧爲傳家寶。這些器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精神傳承的載體,因此它們纔有價值。

然而,將注意力放在物品上多於放在精神傳承上,則會本末倒置。這樣的傳家寶終究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反而會使後代子孫沉溺於對傳家寶的世俗價值中不可自拔。因此,依我之見,祖訓是最好的精神載體,歷史洪流浪花滔滔,唯精神萬世永存。

季老先生季羨林曾在《八十述懷》一書中有感而發:“若說人生的意義,那就是對人類精神和知識的承上啓下。”人類社會的發展,之所以如此神速,正是因爲知識和精神的可傳遞性,如同滾雪球一般。祖訓以文字爲載體,將先輩對後輩的殷殷期盼傳承下來,藉此勉勵後代不斷奮鬥,不斷學習。這樣的精神傳遞,促使一個家族的興盛,正如河南的康百萬莊園,興盛了十幾代,而其祖訓是“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這樣的“留有餘”如同警鐘般時刻迴響在後輩心中,自然後輩會不自覺地培養起良好的觀念,從而使家族世代興盛。

精神的傳遞不僅能使家族興盛,更能使國家浸浴在先賢道德光輝下,光輝恩澤國土上的每一個人。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賢人之範,愈久彌珍。先賢仰望星空,留下無數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其激勵自己不斷進取。

余光中曾在寫給孩子的信中談到對孩子的期盼:“不要成爲一個媚俗的人。”“要懂得學習欣賞悲劇。”這些話在今天看來,仍是閃爍着智慧的光芒。節日也是一個很好的傳播精神的載體,而當今社會卻將其片面地作爲節日經濟的跳板,這不可不說是我們國人的悲哀,當精神的流傳不再,社會的發展也將止步不前。(此段敗筆:與材料關聯度不大)

祖訓作爲精神的載體,是十分珍貴的傳家寶。它雖是短短一句凝練的話,卻體現了耀眼的閃光智慧!

要求:本文的第5段屬於敗筆,請你來給它加上一段,深入闡述,使文章前後連貫、文風一致,又能豐富文章內容。

(示例一)進一步深入闡述之“橫向拓展”:

人類知識和精神的傳承,不僅在祖訓。大凡以文字爲載體的中華古代文化經典,如《論語》《孟子》和《莊子》,如《詩經》和《離騷》,如二十四史等,它們所傳承的文化文明無不具有永久的傳世價值。而祖訓更具親和力,從而也就更具有普世的滲透力;祖訓中的良訓精神具有遍地開花的土壤,它可能不侷限於本家族的傳播,也可能成爲全中國人們的精神食糧,如《傅雷家書》《曾國藩家訓》等,已不再是一家一族的精神遺產,是中華民族的傳家之寶。

[點評]思維由“祖訓”擴展至中華文化經典,由一家一族的精神延伸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主題的擴大,是爲“橫向拓展”。

(示例二)進一步深入闡述之“縱向挖掘”:

以文字爲載體的祖訓,相較其他兩個傳家寶,更具有別具一格的優點。一是祖訓文字的無法破壞性。青花罐與勳章是以物質的存在居多,而祖訓是以意識的存在爲主。物質不可能永存,這是誰人皆知的常識;而意識則在人們心中,只要能延續血脈,必將隨之代代相傳。精神意識是一個生命的動態過程,而非死板的遺物。二是祖訓的傳播不受時空限制。

只要是家族成員,甚至是外人,只要你認可,就可以隨時隨地汲取之,學習之,踐行之。三是祖訓還可以在堅持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良和創新。使之具有時代性和特定的功能性,賦予新的積極的具有“正能量”的內涵,成爲新時期的“良訓”。以上三點是青花罐勳章所不具備的,所以,我更傾心於小程家的祖訓,因爲其中的“忠厚”與“詩書”是永存的精神。

[點評]思維往縱深方向發展,進一步從三個方面對三種傳家寶進行比較,從而突出“祖訓”的優越性,證明作者的觀點:唯有精神永存。[來源:Zxxk.Com]

5方法之五:巧設反方探源究底。

“巧設反方”就是在正面論述的基礎之上,提出有可能出現的反方看法或觀點,盡力預設,盡力設全,以體現你思維的周密性。“探源究底”就是在預設反方的前提下,探究反方觀點產生的根源以及錯誤的本質,甚至對反方觀點進行有力的批駁,讓它站不住腳,從而使自己的看法有理有力。

【實例】不久前,某大學在臨近期末時發生了這樣一事:夜幕下,風雨中,一羣大學生在校農場打着手電栽種油菜。校長對媒體說:“學生必須親手碰到泥巴,才能知道什麼是奮鬥,什麼是勞動。”農場勞動是該校的必修課,是“畢業通行證”。這種觀點和做法得到了不少網民的支持。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見:爲掙學分冒雨挑燈夜戰,是否有矯枉過正之嫌?還有人認爲,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專業知識,此舉有形式主義之嫌。

對於以上事件及不同觀點,你怎麼看?請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示範(5)親歷勞動,方知奮鬥

某高校開設種田必修課,學生夜裏打手電種油菜,新聞一出,立刻引發熱議,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更有抨擊者,但無論何種反應都體現了大衆對高校教育、對人才培養的一種關注、一種思索。我認爲,親歷勞動,方知奮鬥。學校的良苦用心是值得大力稱讚的。

農場勞動,不單是一門必修課程,是畢業的通行證,更是一種觀念、一種品質的培養。我們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未來世界的競爭是“人才素質”的競爭,而勞動素質又是人才素質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但令人嘆息的是,有許多的網民,卻反對高校的這種做法,質疑這種做法的真正意圖,或許是因爲他們覺得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學習專業知識,應該把時間更多地放在精進自己的專業水平上,不能也沒有必要去做“普通農民”所做的“農活”。

然而,這個理由不過只是個幌子,是個藉口,何況精進專業知識,也不是“不問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就能達成的,再說,閉門苦讀就一定能夠學好專業知識嗎?更深層的原因,恐怕是大衆內心對“農”的鄙視,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對“讀書人”的崇敬與膜拜:認爲田間勞作是沒有文化修養或修養較低的農民乾的,文化人,既然已經跳出農門,就不要也不必再碰農活了。他們主觀上認爲“讀書人”與“農民”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身份,而這種認識,又恰恰是長期以來由階級的差距衍生出的優越感而催生的。

愛勞動,纔會生活;學會勞動,才能學會生活。高校開展農場勞動必修課,不僅可行,更有深遠意義。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會一些理論性的東西,還需進行各種各樣的實踐勞動,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農場勞動,除了能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讓學生更接地氣,還能讓學生在獲得勞動的切身體驗中,認識到粒粒皆辛苦,尊重勞動人民和勞動成果,更能讓學生在艱苦環境的磨鍊中,培養一種喫苦耐勞、艱苦奮鬥的精神。事實上,人的很多優秀的品質,都可以在勞動中形成。

發揚光大該校的這一做法,或許我們可以有更好做法,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勞動實踐的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而不侷限於田間勞作,更無需用“必修”的形式,來強制學生,爲完成學分臨時抱佛腳而在臨近期末時連夜冒雨打手電種油菜。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熱愛勞動、崇尚勞動。

[點評]本文在正面闡述了理由之後,先預設網民的不同觀點與看法,然後,逐步探尋出產生這些看法的根源,有表面的原因,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顯示作者的思維能力。

1 .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資治通鑑》開篇記載了這個故事:晉國的智宣子想以智瑤爲繼承人,族人智果說:“他不如智宵。智瑤有五項長處,只有一項短處。高大俊美,精於騎射,才藝雙全,能寫善辯,堅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夠寬仁。如果他以五項長處來制服別人而不能接照仁義的標準行事,誰能和他和睦相處?要是真的立智瑤爲繼承人,那麼智氏宗族一定滅亡”。

智宣子卻認爲智瑤的性格能擔負起在險惡的鬥爭中將家族發揚光大的使命,過分寬仁的族長可能讓家族一敗塗地。智果因此脫離智族家族。後來智瑤果然憑藉個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爲晉國最強大的家族。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風格迫使韓趙魏三家結盟,共同對付智家。最終在三家的聯合進攻下智瑤失敗,智家被滅族。只有智果一支得以保全。

你在網絡上參加了一個名爲“讀史明智”的社羣,大家圍繞上述材料組織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哪一點讓你感觸最深?請將你的感受和思考寫成一篇發言稿。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例文:

做一個有遠見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爲“做一個有遠見的人”。

《資治通鑑》開篇記載的故事中,智果的觀點沒有得到智宣子的認同後,智果脫離智族家族,得以保全。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遠見的人。

如今有很多家長感到煩惱,覺得自己家的孩子學習太被動,像被鞭子趕着的小羊,鞭子指向東就往東,指向西就向西。孩子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也沒有自己的想法與計劃。其實,這就是沒有遠見的表現。但若是有了遠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計劃,那麼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學生學習是這樣,大人做事也是這樣,領導管理企業更是這樣。由此,足見有遠見之必要。

那麼什麼是有遠見呢?依我來看,就是走一步,看十步,把眼光放長遠,不只看當下的事,要會預料到以後的事,先知先覺,未雨綢繆。這,就是有遠見了。

首先,做人要有遠見。有句話說得好:“正所謂世事難料。”你永遠不會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把眼光放遠,提前想到最壞的結果,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備不時之需,這樣才能臨危不亂。有這樣一個故事,相鄰的兩座山上住着兩個和尚,開始都一同到山下挑水喝,但一個和尚利用三年練功的空餘時間打了一口井,從此不需再下山挑水。另一個和尚還是每天挑水,他甚至覺得打井的和尚多此一舉。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打井的和尚真的是多此一舉嗎?其實不然,打井的和尚是有遠見。只會挑水的和尚只想眼前的事,而不做長遠的考慮,殊不知若是有一天山泉乾涸,他又能上哪找水、挑水喝呢?而這時候,打了井的和尚就可以有另一種選擇,從井裏打水喝,這麼一對比,打井的和尚就顯得明智多了。

同樣,做企業也要有遠見。前一段時間中美打貿易戰,美國拒絕給中國提供核心技術,中興公司就立刻癱瘓了,而華爲卻能從容應對。因爲華爲的老闆任正非早就專門組織了一批人研究核心技術,當中美貿易戰來臨,美國不給安卓,華爲有鴻蒙,自然就不怕。正是因爲任正非有先見,才使華爲公司在中美貿易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有遠見,是智者避免災禍的良方,在危機四伏的社會里,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牢牢把握“遠見”這把鑰匙,打開通向安全平穩的大門,並把災難和不幸擋在門外。與其在事故發生之後再採取措施來彌補,不如在其來臨之前就進行防範。俗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既然擁有遠見如此重要,我們該怎樣培養遠見呢?其實,很簡單,多動腦、多思考,就像做數學題分類討論一樣,把每種可能都想到,並做好應對措施,你自然就加入有遠見的行列了。我想那些“運籌於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帝王將相應該就是如此吧!

我的發言結束。謝謝大家。

審題:本題爲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形式上仿照2020年全國1卷“以史爲鑑”的方式,這種命題形式切入角度較多,使學生有較大的思考空間。爲了避免學生漫無目標的發散聯想,使學生能夠將歷史故事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專門選擇了《資治通鑑》的材料,並創設了“讀史明智”的社羣,這個情境給了學生明確的思考指向。材料中三個主要人物:智瑤、智宣子、智果,任選一個角度切入或者幾個角度結合均可成文。從智瑤的角度看,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崇尚力量,行事咄咄逼人,難以和別人和睦相處、共同發展,最終“失道寡助”,身死家滅。學生從這個角度切入時,可以聯繫當下實際,中美兩國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分別採取了怎樣的策略。從智宣子的角度切入,可以選取“識人辯才”這個角度。

智宣子擇人失敗的原因是弄錯了“才德”之間的關係,“德才兼備、以德爲先”是中國歷史告訴我們選人標準。在這一點上智果顯然更加明智。從智果脫離智家得以保全的角度看,我們可以看到“未雨綢繆”的遠見。但是如果學生能夠聯繫教材中學到忠君愛國的作家作品,如屈原、魏微、文天祥等,又可以對智果的行爲提出思考和質疑:屈原和智果誰更可取?“讀史明智”發言稿,文體要求非常明確,文章必須傾向於論述類表達。參考立意:從智瑤的角度看,常懷一顆寬仁的心;崇尚和平,絕不濫用武力。從智宣子的角度切入,正確識人辯才等。從智果脫離智家得以保全的角度看,做一個有遠見的人。素材:

1.智瑤這個人有什麼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他做起事來不仁不義。但當時的智瑤果真成爲了智家的族長,並掌握了晉國的大權,稱爲智襄子,而晉國也開始走向衰亡。有一次,智瑤無故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覺得任章說的有理,也給了智瑤很好的一塊地。又一次,智瑤嚐到甜頭,就又向趙襄子索要土地。可是趙襄子沒有答應他的要求,這樣他一氣之下,就聯合韓魏兩家的軍隊一起攻打趙襄子。智瑤手底下有一個叫疵的人,他在看到韓康子和魏恆子的表現,曾勸告智瑤他們想要謀反,可智瑤完全聽不進去勸告,還把疵的分析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們二人,並把疵派去出使齊國。後面的,趙襄子和韓康子、魏桓子聯合起來,將智瑤打敗,並將它們的族人全部殺死。

2. 寬仁是一種豁達的風範,對於人生,也許只擁有一顆寬仁的心,就能面對自己的人生。寬仁也是一種幸福,我們饒恕別人,不但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我們也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寬仁,是一種看不見的幸福,更是一種財富,擁有寬仁,就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

3. 還有更好的方式讓矛盾着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達到和諧統一,讓暴力、醜陋、邪惡,從一切不和諧的陰影中自行消失!崇尚和平戰爭吧,當你和你的敵人不能和解時,請選擇這種方式把你們變成朋友。其實,換一種方式,再複雜的事情都可以變得簡單,我們爲什麼不選擇祥和的簡單而鎖定殘忍的血腥呢?

4. 歷史上元世祖用安童就是一個典型的仁者識人的例子。用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爲丞相,這在大-統的王朝中,甚至直至今日,也是絕無僅有的。元世祖拋開年齡、官階、門第、資格,只從實際的才能出發,他認爲安童有丞相之能,就大膽錄用,破格提拔,,爲自己的江山社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年齡、官階、門第、資格不過是一個人的外在標誌,反映不出一一個人的實際才能。正因爲元世祖的胸懷和仁德,才使得他的江山穩固。

5.曹操的人才中,從老兵中提拔于禁、樂進、典韋等將領,從敵方投降過來人才中起用張遼、徐晃、張邰、陳琳、賈詡等人,從地方豪強中起用李典、李通、許褚、藏霸等,從東漢政府中小官吏中提拔荀文若、荀攸、王郎等,從普通士人中起用郭嘉、程昱、劉曄等。這些人才都是曹家大廈的頂樑柱,爲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不能說曹操仁德,但是不可否認,他的胸懷的確能讓他拋開偏見,公正地評價一個人是否堪當大任。

行文結構:開頭可以明確講話題目,結合材料內容分析,明確感觸最深的點,如智果脫離智族家族,得以保全。引出觀點“生活中,我們要做一個有遠見的人”。然後可以結合生活分析,闡述什麼是遠見。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論述,如做人要有遠見,把眼光放遠,提前想到最壞的結果,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備不時之需,這樣才能臨危不亂;有遠見,是智者避免災禍的良方,牢牢把握“遠見”這把鑰匙等。最後可以總結,呼應開頭。【點睛】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現多樣化特點。但是有一點必須加以重視,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類分。由於“矛盾性”,更由於作文材料的多則,材料本身沒有做價值的判斷,材料意義的容涵性與開放性強,那麼考生必須權衡,只有衡量、考慮、斟酌之後,才能做出恰當、準確的選擇,纔能有自己真切的認識與思考、冷靜的分析、邏輯性的表達。在行文中,辨析關鍵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質。試題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導學生進行思辨。這就牽涉作文題設置的題型功能和題型考查目標的問題。

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內容、情感態度、佈局謀篇,以及對這些加以整合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辨應該是一個文章寫作的切入點。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更能貼近社會生活,注重材料的啓發和引導作用,更能體現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角度、立意、文體和標題等方面,給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2 .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據東部戰區9月21日消息,9月14日至20日全軍部隊開展首屆軍營網絡安全宣傳週活動。東部戰區陸軍海防某旅在活動中專門開展警示教育,以戰士陳某某違規使用手機造成失泄密問題爲例,警示官兵“管好手機、不闖紅燈、不越紅線”。根據上級通報及該旅保密委員會調查覈實,該旅某連上等兵陳某某通過APP軟件私自購買二手手機,多次在訓練執勤期間使用未經審批的“機外機”,通過微信、QQ等聊天工具多次向家人和朋友談論軍事祕密、發送涉軍照片,並在手遊平臺暴露軍人身份,造成失泄密問題。

該旅領導宣讀了關於對陳某某違紀問題的處理情況通報,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經過該旅黨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給予陳某某降銜處分,提前退出現役,陳某某在全旅軍人大會上作出深刻檢查,給予其所在連隊軍政主官行政警告處分,所在班班長調離崗位並留用察看3個月。

對於這則消息,高中生小剛認爲,戰士陳某某隻不過是單獨購買了另一部手機,而且多數是與親朋聊天,沒什麼大問題。部隊對戰士陳某某等人的處理過於嚴苛。還有同學認爲,錯誤在於戰士陳某某,其所在連隊的軍政官和班長不應該受到處分。

對此,班主任建議召開班會。請你在班會上做一次演講來表達自己的看法。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範文:

人生需自律保駕,他律護航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人生需自律保駕,他律護航”。

讀完這則材料,我認爲部隊對戰士陳某某和其所在連隊的軍政官、班長的處分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戰士陳某某身爲軍人,不能很好地遵守軍紀軍規,無法做到自律,就應該爲自己的行爲買單。其所在連隊的軍政官和班長作爲他的領導,沒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監督和管理職責,讓陳某某在他律鬆散、沒有約束的情況下造成失泄密問題,他們也應該爲自己的失職負責。因此,我想說,在我們的人生路上需要自律保駕,亦需要他律護航,這樣才能讓我們一路坦途,高歌奮進。

遵守紀律需要自律和他律。自律是指一個人自警、自省和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潛力。他律是個人成長進步和社會發展所必需的外部條件,是來自外部的教育、批評、監督等約束。自律和他律是相輔相成的。光靠他律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沒有自律的自我約束,就很難實現守紀的局面。同時光靠自律也不容易做到,這天做到了,明天又違紀,不能養成良好的守紀習慣,那就務必靠他律。

強調自律,就是要求人們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經常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就像革命老人謝覺哉那樣,勇於“跟自己打官司”,和自我放縱的行爲作鬥爭。試想,如果陳某某時刻謹記自己的軍人身份,嚴格遵守軍規軍紀,能自覺抵制手機的誘惑,那麼他就不會在自己的人生履歷上寫下這樣不光彩的一筆。當然,自律更貴在持之以恆、防微杜漸、“慎始”又要“慎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決不讓違紀在頭腦中佔了上風。

但是,過分地強調自律意識的作用,而忽視他律作用的發揮,缺乏健全有效的監督制約措施,如陳某某一般意志薄弱者往往就經受不住各種誘惑的不斷衝擊,成爲不守紀律的人。所以自律更需要他律來完成。因爲,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各種嚴厲的懲罰措施是使人分清正邪、明辯是非、吸取教訓、增強自律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自律屬於柔軟性的約束形式,他律則是強制性守紀保證。陳某某所在部隊軍政官和班長作爲他的直接領導,就應時時規範和約束自己的士兵,防患於未然。如果他們就象道路上的紅燈一樣,越線就要懲罰,那麼陳某某也許就不會犯這樣的低級錯誤。可見,他律是使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迷途知返、在歧路上猛醒、在懸崖前勒馬不可或缺的良藥。

所以,自律和他律二者不可偏廢。他律越規範,自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自律的人越多,社會就會越禮貌,越和諧,越進步,反之亦然。人生路途要想一路高歌,就需要自律和他律保駕護航。

最後我想說,任何人無論位置多麼特殊,都應當加強自律,並置身於有效的他律之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營造出“風氣好,使人不忍爲惡;制度好,使人不能爲惡;懲戒嚴,使人不敢爲惡”的良好氛圍。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本題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仔細閱讀材料可知,陳某某作爲軍人,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以致造成失泄密問題。而他所在連隊的軍政官和班長,並沒有起到很好的監督和管理的作用,部隊對他們均做出了相應的處分。材料的最後一段也給出了相應的立意角度。據此,可以從這幾個角度立意:從陳某某的角度立意,遵守規則,自律是根本;從他的軍政官和班長的角度立意,履行職責,勇於擔當;從部隊的角度立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陳某某和他所在連隊的軍政官、班長兩方的角度立意,人生需自律保駕,他律護航。立意:1、遵守規則,自律是根本2、履行職責,勇於擔當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4、人生需自律保駕,他律護航

素材:1、自律:時間觀念反映着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柳傳志以"自律"在業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現在他的守時上,柳傳志本人在守時方面的表現讓人驚歎。在20多年無數次的大小會議中,他遲到的次數大概不超過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國人民大學去演講,爲了不遲到,他特意早到半個小時,在會場外坐在車裏等待,開會前10分鐘從車裏出來,到會場時一分不差。2007年上半年,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當時,暴雨侵襲溫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再乘機飛往溫州,柳傳志不同意,擔心第二天飛機再延誤無法準時參會,叫人找來"公務車"連夜趕路,終於在第二天早六點左右趕到了溫州。當柳傳志紅着眼睛出現在會場,溫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激動得熱淚盈眶。2、擔當:林則徐,於列強橫行之時,萬里銷煙,雄壯虎門,壯我國人。是他,冷對昏君,怒對貪官,擔當起“開眼看世界”的責任。是他,含恨被貶,忠而被忘,仍心念強國圖存的責任!“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擁有的是一顆英武的民族魂。金晶,於藏亂竄之時,孤身抵擋,緊擁火炬,展我國威。是她,用弱小的身軀,抵住粗暴的藏分子,擔當起保護火炬,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是她,在遭遇驚嚇,在傳火炬之時,依然綻放出最燦爛的笑容,她展現出最完美的中國風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擔當就是要對國勇於承擔,讓自己的力量融入到國家的發展之中,在擔當中讓生命的脈搏與祖國的血脈一起跳動。3、規則意識:縱觀華夏五千年曆史,嚴守規矩嚴格紀律的人大有人在。軍紀嚴明的岳家軍,之所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靠的就是軍紀嚴明。一次岳雲違抗軍令,私自帶兵出戰,差點令岳家軍全軍覆沒。岳飛不顧父子之情,要殺岳雲,經衆將勸解,才免除死罪,但還是打了一百殺威棍。三國時候,曹操之所以強大,也是靠軍紀嚴明。他定了不能騷擾民居、不能讓戰馬踏入良田的規矩,違者死罪論處。一次他帶兵出征,不料座騎受了驚嚇,踩倒了一片麥苗,爲嚴明軍紀,他立刻撥出佩劍,準備自裁,最後仍以割發代替死罪。可見,沒有規矩是不行的,沒有規矩就成不了方圓。結構層次:文章的標題就是文章的主旨,鮮明突出。開篇稱呼語之後,先從材料入手,對材料做簡單的分析,直接亮明觀點:人生路上需要自律保駕,他律護航。接下來對自律和他律進行了一個簡單的闡述。然後首先強調自律的重要性,再強調他律的強制性。最後點明自律和他律,缺一不可,再次強調中心論點,並在結尾處指出自律和他律的好處。整篇文章脈絡清晰,一氣呵成。

高三寫作訓練:爲蹭熱點盲目跟風炒作,你怎麼看

2021屆高考專項複習之仿寫詩歌+對聯

語言表達訓練: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陽,讓書聲與清風相應和

2021屆高三寫作訓練: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2021屆寫作訓練:敢爲人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