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滿天星辰,首先確定的就是北斗七星。因爲這是比較好尋找到的星官,共有七顆星組成勺子形狀。北斗七星的重要性,正如《史記·天官書》載“鬥爲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記,皆繫於鬥”。意思就是北斗七星的形狀,還像天帝的“車駕”,因此天帝穩居中央,可以發號施令,統治四極。最主要的是,北斗七星在傳統天文曆法中的作用是分陰陽寒暑,定四季等。

北斗七星爲帝車

北斗七星——天樞、天璇、天機、天權、玉衡、開陽、瑤光;另外還有兩顆隱星:洞明、隱元。因此有時候也稱爲“北斗九星(七顯二隱)”。在傳統文化中,這九顆星另有名稱,並後綴星君神位,即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在《黃老經》中認爲天樞星爲陽明星之魂神;天璇星是陰精之魂神;天璣星是真人星之魄精;天權星是玄冥星之魄精也;玉衡星是丹元星之魄靈也。開陽星是北極星之魄靈;搖光星是天關星之魂大明也;洞明星,是輔星之魂精陽明也;隱元星,是弼星之魂明空靈也。

北斗七星相關

認識了北斗七星以上不同的名稱,接下來要說的是分類。如上圖,前四顆星稱爲“魁”,後三顆星稱爲“杓”。《晉書·天文志》載:“魁四星爲琁璣,杓三星爲玉衡”。其實“璇璣”和“玉衡”這兩個名稱出現的很早,後來成爲了古代天文儀器的專有名稱。《尚書·舜典》曰:“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意思就是使用天文儀器,以觀測日月五星的運行。

魁星點鬥雕像

關於“魁”,我們熟悉的“魁星點鬥”的成語,表示金榜題名,取得第一名,正是來自於北斗運行相關文化。古代科舉考試的“會試”是在春季舉辦,因此被稱爲“春闈”。而“鬥”指的是南鬥,即北方七宿的鬥宿。也就是說“魁的位置,正對着鬥宿”。這一天文現象只有春天才能發生。而魁的第四顆星就是“文曲星”,掌管天下讀書人的命運。

北斗七星圖片

按照《春秋緯元命苞》所載:“鬥爲帝車,出號佈政,授度四方,鬥爲人君之象,而號令之主”。北斗,天子受命之使,而徵應九州。按照相關位置,魁四星對應東、南,杓三星對應西、北。因此在陸績《渾圖》一書中認爲“天樞星主徐州、天璇星主益州、天璣星主冀州、天權星主荊州、玉衡星主兗州、開陽星主揚州、瑤光星主豫州”;這是古九州的劃分。還一種說法是,北斗七星對應“秦楚梁吳趙燕齊”。

滿天星空

戰國後期疆域擴大,第一星對應雍州(華山以北,甘肅,陝西等);第二星對應冀州(太行山以東,河北、河南等地);第三星對應兗州、青州(山東南部及中東部地區);第四星對應徐州、揚州(沂蒙山東南,江蘇地區);第五星對應荊州(大別山以東,江西九江、湖南湖北地區);第六星對應梁州(四川、漢中一帶);第七星對應豫州(河南西北部,陝西等地)

北斗七星名稱

之所以要說北斗七星對應的地區,這和古代的“天人感應”,以及“徵兆”有直接關係。我們上面說了,北斗七星代表“帝車”,因此每顆星又各自代表着獨特的指示意思。天樞星——正星,主陽、主德,天子之相也。天璇——法星,主陰主刑,女主之位也。天璣星——令星,主福。天權星——伐星,主天理、伐無道。玉衡星——殺星,主中央、助四旁,殺有罪。開陽星——危星,主天倉五穀。瑤光星——部星(應星),主兵。

夜空圖片

結合每顆星所對應的地區和“主事”,古代司天監把所觀測到星辰明暗程度,記錄在案。北斗七星中,玉衡星最亮(一等星),天權星最暗(三等星),其餘5顆都是二等星。如果某一顆星的亮度有變化,那麼對應的地區,可能會發生何事,便對應了起來。比如以豫州爲例,對應是第七顆“瑤光星(主兵)”,這顆星變得比天璣星(令星)更亮,那麼君王如果徵調此地出兵,必然受阻。例如古籍明確記載,君王窮兵黷武,殺伐無度,則瑤光星不明等。

其他如《晉書·天文志》記載,樞爲天,璇爲地,璣爲人,權爲時,衡爲音,開陽爲律,搖光爲星。把北斗七星對應“天、地、人、時、音、律、星”等。還有和“日、月、”對應,使得北斗七星的文化內涵更深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