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因他的制度先進,物產豐富,經濟發展迅速,以至於國力強盛,引起了世人的矚目。

與此同時在民族政策上也是比較開放包容,以至於在這種背景之下,作爲唐朝獨特的酒文化,也在爲民族之間的各個方面增添了別樣的趣味。那麼你知道這一種相互影響的過程當中是怎樣的嗎?

一、唐朝時期的酒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民族政治交往中大顯身手

1. 酒能在宴飲當中促進政治意識的達成

宴飲能夠促進民族之間意識的達成結成較爲穩固的政治同盟。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在高層次的宴會當中,並不單單是品嚐美酒,去欣賞不同民族的文化,這樣簡單的流程其背後還有雙方高層人物,他們在民族政策和邊疆管理方面是要達成某些共識的。

有一句話是這樣形容,唐朝時期宴會達成的民族同盟,“百姓護安,四夷鹹附”,說的就是在唐朝時期,因爲統治階層之間有着相對寬容的民族政策,讓百姓以及社會都比較的安定,民族關係也比較融洽。

有一次高祖在和突厥族和越南族進行豔影的過程當中,彼此都作詩作賦,整個宴會都相處得非常融洽和諧,首領之間也達成了都是一家人的共識,從這個維度我們看見當時的電影促進了民族同盟關係的達成。

還有一次像唐朝使者到達吐蕃族之後,彼此商量要達成同盟的時候,吐蕃的大臣們就用唐朝有名的樂曲進行演奏,而且也帶有了一些具有西域特色的樂曲,整個表演過程當中雙方在討論結盟以及未來發展的具體事宜,在這樣一種輕鬆氛圍下達成的協議就正好體現出了酒在宴飲當中,讓民族的關係更爲牢靠。

2. 酒能讓宴飲中的民族關係走向對立

但宴飲也可能引發民族之間的政治對立。

特別是發展到玄宗時期,因爲在邊疆問題上朝廷以前重用了非常多的吐蕃將相,這些擁有重兵的吐蕃將相們,他們擁有了一定的財政和武力,自然對朝廷就形成了很大的威脅。

在這種情況下,玄宗享用宴飲的方式在酒席上挑明彼此之間的關係,想讓這些吐蕃的將相們能夠繼續爲朝廷效力。還有像在玄宗時期,皇帝就派遣高力士去邀請,當時非常大勢力的三位吐蕃將相,其中就包括哥舒翰安祿山和安思順。

在這次宴會當中,本身他們內部就有一定的矛盾,借用這次酒宴並沒有達到良好的化解矛盾的效果,反而讓這其中的人都產生了更大的矛盾,彼此之間由盟友逐漸的走向對抗,哥舒瀚和安祿山之間的不和狀態就徹底暴露出來,兩者之間的分歧也在不斷擴大,這就爲後面的政治對立埋下了深重的伏筆。

這也是後面我們知道的安史之亂的摧殘對唐朝的國力形成了較大的影響。還有像在晚唐時期一次因宴飲而導致的兩大政治集團對立。

當時的朱全忠和李克用之間,因爲李克用在攻打黃巢軍的時候,經過了朱全忠的勢力所在地,於是朱全忠就想用一次宴會的機會,趁着旅客用大醉之時殺掉他,但是李克用並沒有遭到刺殺而倖免逃脫了,從此他倆之間就走向了對抗的局面,這對於朝廷的整個局勢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酒能夠在宴會當中促進民族同盟的意識達成,但也有可能造成政治力量之間的相互對抗,這都出於舉辦雙方是有着何種目的。和則統一了彼此之間的意識,意識不同,爲了剷除異己就會在宴會當中出現刀光劍影,對國家社會以及民族都是一個很大的影響。

二、唐朝的酒促進民族之間糧食的流通和各民族飲食習慣的改變

1. 酒能在唐代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糧食貿易的持續發展

對於處在封建社會時期的唐朝來說,農業發展特別是糧食,始終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是否穩定的重要指標,自然在唐朝時期的糧食貿易也就成爲了政治穩定過程當中的一大重點。

在唐朝時期,因爲酒市場以及帶動與酒相關的飲食業發展比較迅速,不僅是官方的釀酒業,還是民間作坊的釀酒業,都呈現出很大的發展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於釀酒業也是有着寬鬆的政策,自然就允許各民族進入到中原進行自由貿易。

特別是在唐朝的西北地區這些地區,因爲和少數民族的接觸比較的多,而且有大量多的胡人在這些邊境地區進行互市,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又有着日常生活當中飲酒的習慣,對於少數民族他們的國品酒和糧食酒都可以在邊疆的市場上得以出現。

這也就因爲釀酒當中所需要大量的糧食作爲原材料之一,自然在這個釀酒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糧食交易市場也在不斷擴大。

而且這些邊疆地區的村鎮統治高層,他們會運用一定的商業經濟政策,促進彼此之間的商業貿易,就例如安祿山,他就利用胡商將自己所在的藩鎮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從這些層面我們也看見了唐朝時期酒文化的興盛,也帶動了民族之間糧食貿易的不斷發展。

2. 酒能讓胡人的飲食結構趨於多樣化

其次就是胡人他們的飲食結構也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

在唐朝的西部和北部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們本身就有着喫肉喝酒的傳統歷史。而這些少數民族因爲生活在草原地帶,他們的酒類多用果品和動物乳液而製成,糧食製作而成的酒比較的少。

但隨着唐朝邊境之間的交往不斷加深,唐朝地區的糧食酒也傳入到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對他們飲酒當中的酒品選擇提供了多種的豐富之處。

還有的像當時的真臘國根據《新唐書》的記載,說到真臘國他們的國民一般是不飲酒的,但是隨着與唐朝的交往不斷興盛,真臘國也逐漸接受了用小米釀造的酒,這也就證明了真臘人他們在飲食方面也受到了唐朝的巨大影響。

還有像党項羌族這個民族地區,他們本身是不生產穀物酒的,而是從唐朝引進而來的。由此種種,我們看見胡人他們在飲食方面特別是酒的飲食結構當中,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唐朝的酒文化的深遠影響。

三、酒的禮儀和風俗促進社會的“胡化”之風盛行

1. 唐朝社會出現飲妓陪酒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唐朝時期出現女子陪酒的社會習俗,也是由唐朝特定的酒文化而推動形成的。根據《北理志》當中的記載,就說到京城地區有大量從事陪酒職業的女子,當時稱之爲飲妓。

這些陪酒的女子他們本身就有了一定的技能,不僅能歌善舞,而且也對酒銷售是形成很大的推動作用。這其中還要包括那些有異族風情的胡記,這些女子他們不僅熟悉本民族的歌舞表演,而且對唐朝文化也略知一二。

所以在他們的職業當中,就有異族風情和本土文化的結合,以此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來欣賞他們的歌舞表演,因此也在當中出現了飲酒的禮儀風尚。

加上唐朝人的血液當中本來就有一種浪漫氣息,以此來烘托整個飲酒的氛圍,這就讓他們在飲酒過程當中不僅喜歡美酒,更需要音樂作伴,特別是絲竹歌舞,是他們飲酒助興的一個重要表演項目,在有宴會的時候就有歌舞女子在演繹這些歌舞彈唱。

我們從李白非常多的詩當中就有看見伴隨歌舞而形成的詩歌創作,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唐朝人在飲酒的過程當中是有歌舞交流的以及在飲酒當中是有很大的發展的。

2. 唐朝的市民生活中增添胡樂、胡舞這一異域風情的人文景觀

從這兒引申出來,唐朝時期有女子陪酒的社會風氣之後,自然也會有胡樂和胡舞的發展和傳播。

這些胡人的歌曲和舞蹈都是從西域傳過來的,而且這些舞蹈都帶有異族風情。特別是唐代時期的燕樂和雅樂,是用在高級宴會當中的一些樂曲。

隨着這些歌舞的發展,就形成了另一種戲劇形式的表演項目。在《武平一傳》當中就提到中宗時期的宮廷宴會,所表演的一些歌舞,大都來自於西域之處,而不是傳統的中原歌舞表演。而且這些歌舞有的是歌頌唐朝的太平盛世以及表達社會昌隆的一些主題,甚至是慶祝節慶假日的一些歌舞。

這些由胡人帶來的音樂舞蹈,加入到唐朝的傳統音樂元素當中,造就了唐朝文化發展的多樣化趨勢,也成爲大唐兼收幷蓄的社會精神面貌,以此讓我們看見璀璨輝煌的唐朝酒文化爲漢族和胡族之間,由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爲文化的多樣性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四、結語

唐朝因爲有兼收幷蓄的文化格局,在這樣一種文化寬容的狀態下,酒文化就得到了快速發展,唐朝的酒文化一方面受到胡人的影響,與此同時在民族交融的過程當中,也讓湖人的飲食貿易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這從更大的層面上爲唐朝酒文化增添了新的內涵和更爲璀璨的精神底蘊。唐朝時期的酒文化對後市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讓我們看見中華酒文化豐富多彩,絢爛多姿的唐朝精神面貌。

這也讓我們看見民族之間的交往,借用一定的傳播媒介,讓民族之間的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讓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走向了更爲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爲唐朝矚目世界的文化成就所吸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