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和孩子約定好看一集動畫片就去睡覺,可是孩子看完一集還要繼續看第二集、第三集;

去超市前就和孩子說好不買玩具,可是走到玩具區,孩子還是會大哭大鬧,不買不走;

孩子愛喫糖,媽媽告訴孩子喫糖對牙齒不好,每次只能喫一顆。孩子開始答應得好好地,但是每次都是喫完一顆又一顆,並說“這是最後一顆了”;

……

以上這些場景,家長們一定不陌生。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說話不算話,本來已經說好了,到頭來卻耍賴、不按約定執行。長期這樣的話,害怕孩子成爲言而無信的人。有沒有好的方法去幫助孩子改變這一點呢?有,但前提是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而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就自控能力得到了初步的發展,家長可以抓住這個關鍵期,幫助孩子改掉說話不算話的“毛病”,培養誠信的品質。

幫助孩子認識、理解承諾

想要孩子能做到自己的承諾,就需要讓孩子理解什麼是諾言。父母可以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簡單的話語解釋“承諾就是約定,答應了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當然了,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同時也缺乏經驗,家長就可以藉助一些場景來幫助孩子理解。

情景模擬:孩子想要下樓去騎車,媽媽可以告訴孩子“現在太熱了,我們等不熱的時候再出去玩可以嗎?”如果孩子同意了,那你就向孩子強調“天不熱的時候媽媽會帶你下去騎車,這是我們之間的約定,相信媽媽會說話算話的。”然後等到天不熱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兌現自己的諾言,帶着孩子下去玩。同時也要向孩子講清楚“媽媽上午答應你的事情,下午是不是做到了?我們一定要做個言而有信、說話算話的人。”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媽媽的解釋以及孩子的親身經驗,他慢慢會理解什麼是承諾。而且答應了別人的事情要做到,這樣雙方都會很開心。

父母做好榜樣

其實上面提到的情景模擬,媽媽在幫助孩子理解承諾的過程中,也爲孩子樹立了榜樣。因爲媽媽說話算話,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影響到孩子,孩子也會成爲言而有信的人。要知道,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努力做到。做不到的話,也要向孩子道歉,講清楚原因,並且提出補救的措施。這樣纔會讓孩子意識到承諾是很慎重的一件事,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輕易答應。

像我家淘淘看動畫片前,我們都會先說好看幾集。我們說的看幾集,評判標準是這集動畫片的時長。如果是20分鐘一集,那就只能看一集;如果是10分鐘左右一集,是可以看兩集的。有時候我說看一集,孩子會欣然答應,然後我們拉勾。看完,他會自己關掉iPad。有的時候他想多看幾集,當我們提出看一集的想法,他就會說“兩集”。商量無果的話,我們會按他的要求來,但前提還是要說話算話,看完就關機。因爲他知道在他想看兩集的時候,答應我們看一集,自己是做不到的,這樣就說話不算話了。所以會再爭取多看一集,在我們同意之後,他是可以做到看完關機的。

孩子不守時:先“通情”,在“達理”

一般在孩子沒有遵守約定的時候,父母就會很生氣,逼迫着孩子要履行諾言,這也是不可取的。在要求孩子之前,父母先搞清楚,這個約定是孩子自己提出來的,還是你們給孩子下達的“命令”。如果是孩子當初心甘情願許下的承諾,那就需要好好引導了。但如果是家長的“命令”,那就要多考慮孩子的感受了。面對孩子,家長要多一些同理心,因爲孩子的意志力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強大。

淘媽說:約定的本質是一種信任和被信任的關係,能教育孩子遵守諾言是一件好事。但是家長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耐心,自己也要用充滿智慧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在改變孩子說話不算話這件事上,你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分享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