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淺淺媽媽育兒經】掌握實用的孕嬰、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很多家長對早教與早教班的概念沒有弄清楚,想通過早教班把自家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那你就真的錯了!真正拉開孩子距離的,不是早教班,而是“萬能”的家長!

先來問各位家長一個問題,你接受孩子是一個平凡的人嗎?

我猜有的家長會說,孩子無論怎麼樣都接受,但是看到別的家長把孩子送到了早教班,或者是大家聊天的時候,一聽“別人家的孩子”樣樣厲害,一個個的牛娃、雞娃……你還能淡定的拍着胸脯說,我接受孩子是一個平凡的人!

如果能接受,那恭喜你晉級了;

如若不能接受,你想什麼法子呢?

在《共識》節目中,馮侖先生和張朝陽先生探討了“教育應不應該叫人接受平凡”的話題。張朝陽認爲,教育應該叫人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要活出獨特和意義,創造出一些東西,活出不凡。馮侖認爲,應該接受平凡。平凡不等於平庸和無爲,每個人要能接受各自的性格差異,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共同的一種功利主義的升官發財的唯一標準,要尊重每個人對自己個性發展的權利,同時也希望每個人在自己選擇喜歡的事情上把它做好,讓自己開心。

對於他們的看法,你認同誰呢?

孩子在我們手裏,如果家長比較霸道,那孩子只能唯命是從,你讓他上早教班他就得去,讓他學什麼就得學。

如果家長是跟孩子商量,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應該不會逼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

那想讓孩子變得更好,到底用不用去早教班呢?

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怎麼辦?

近年來,早教產品“觸達”的年齡越來越低,從從3—12歲,到2—8歲,再到1—3歲、0—3歲。從“早教”到“早早教”,到“早早早教”,這樣早早早教真會讓孩子變成牛娃嗎?

請別忘了他還是個孩子呢!

同時也請家長們區分早教和早教班的不同:

早教是對孩子進行各種啓蒙的方式方法,讓孩子打基礎的內容;

早教班是對孩子打基礎內容實施的一個場所而已,要不要上早教班,要三思而行,因爲很多早教班裏的內容,家長在家裏也可以對孩子進行,而避免了花冤枉錢。

3歲內的孩子,應該是多由父母陪伴,盡情地玩,盡情地與大自然擁抱的階段。而且這個階段是孩子發展感官和身體的關鍵期,不要着急的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別急着讓孩子輸出,打下基礎更有利於厚積薄發。

那怎麼在家裏給孩子進行早教呢?

早教班裏進行的很多行爲,在家裏也是可以進行的。

1、發展身體

小孩子嘛,注重身體的大運動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良好的根基,才更有利於其他各方面的發展。

對於身體的發展,有的家長也是愛比較,畢竟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有的孩子走路早,自己的孩子還在爬呢,這就受不了了,趕緊的讓孩子學走路,千萬彆着急,孩子的身體發育是有規律的,多爬反而更有利於走路順利。而且爬行的過程中能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

家長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好,千萬別跟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

在家讓孩子發展身體水平,也可以模仿早教班利用家裏的物品來當道具,對孩子進行訓練。

2、發展感官方面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是早教的一種方式,但是別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態,別覺得非得把多少繪本看完,把幾首詩背過纔算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也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過程,如果過於追求速度,孩子的眼睛是跟不上趟的,別忽略了追視能力,放慢速度讓孩子跟着你的指點去看,反而更認真地看了。

再比如孩子畫畫,坐姿也要注意。

都不要把孩子的“產出”作爲重點,要注重基礎。

3、社交能力的發展

總是在家裏會影響孩子的社交,只要天好,儘可能帶孩子到大自然、公園、小區裏去玩,多讓孩子接觸其他小朋友,對於他的性格培養也有好處。

尤其是孩子會走路之後,是喜歡外面的,到處是新鮮事物。在孩子接觸人的同時,家長用心點,可以帶孩子觀察。

別認爲孩子的進步是在早教班裏提高的,真正拉開孩子距離的,其實還是父母的陪伴。

4、選對孩子的玩具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玩具,玩具玩好了也能開發智力。但是給孩子買了玩具後,千萬彆着急的教孩子怎麼玩。

先讓孩子自己摸索,說不定能玩出新花樣,那如何給孩子選玩具呢?

(1)開發感官類,對於小寶寶來說可以買一些認知類、觸摸類、帶聲音的玩具,刺激孩子眼睛、雙手、耳朵的開發。

(2)益智類,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抗挫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藝術類,重在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想象力。

(4)扮演類,孩子都喜歡廚房玩具、進行角色扮演等,能夠提高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提醒家長,同一類型統一功能的玩具都有很多種,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慎重選擇,也不用一次性給孩子選太多玩具,多了反而不能專注。

……

還是那句話,早教在哪都可進行,不用非去早教班,當然你的經濟條件允許,又想讓孩子有個直接的早教環境,那去早教班也可以。先想好早教的目的,不要盲目追求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