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

元末亂世,朱元璋原本是個喫不飽飯的苦孩子,爸媽都死了,大哥也死了,這個時候的朱元璋才十幾歲,逢此大變,朱元璋異常痛苦悲傷,但尚未接受過教育的朱元璋,只知世道艱難,自身悽苦,抗元造反這樣的事,是想都不敢想的。

埋葬了父母家人的朱元璋,跟他二哥分別,各自尋找活路。

此時的朱元璋有幸遇到汪氏老母,給了他幾碗飯喫,並助他進了皇覺寺當了個雜活和尚,喫過苦,受過罪的朱元璋,真想在寺廟裏待一輩子,因爲有飯喫。

後來,寺廟也沒有喫的了,就打發朱元璋這些人出門要飯,這一要就是三年。

朱元璋在此期間,唯一的目標就是喫飽飯,住得暖和點。

在生活的教育下,朱元璋變得很務實,什麼能幫助他喫飽飯、過上順心的日子,那他就幹什麼。

朱元璋無疑是個聰明絕頂的人,腦袋瓜子十分靈活,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是朱元璋乞討三年後練下的基本功,這三年裏,生活教會了他很多知識,而生活是最教育人的,也是最能讓人腳踏實地的。

他一切的目標,只不過是在這個亂世,活得好一點,再好一點。

爲了活得好一點,朱元璋努力識字,努力結交朋友,努力增長學識見聞,努力做着一切。

相比一人流浪,哪還有比寺廟更好的地方了呢?

所以三年後,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覺寺,繼續當一個雜活和尚,對於見過了各種黑暗的朱元璋來說,能進入一個有編制的單位養老,是再好不過的事。

而這段經歷,也讓朱元璋養成了務實的性格,一切都要看實際效果,只要有效果就保留,只要沒用的就捨棄,對人對事都是如此。

帶兵時,朱元璋招攬人才,總要先問詢一番,看一看文人有沒有本事,如果有本事有見解就用,如果沒有就不啓用,絕不像張士誠那樣,只要頂個文人的名頭就給官。

行軍打仗的時候,朱元璋見紅巾軍的名頭有用,認爲在小明王的庇護有好處,就甘當紅巾軍,甘當小明王的臣子。

打敗陳友諒後,朱元璋認爲這些沒有用了,就開始翻臉不認人了,說明教、白蓮教的教徒都是妖言惑衆,紅巾軍也都是妖人,後來還把小明王暗害了。

登基當皇帝的時候,按照古代的規矩,皇帝都要多次推辭,而大臣都會多次勸說,來回要搞很多次,新皇帝才能登基,但朱元璋認爲這些都是虛的,大臣上表一次,他就直接當皇帝了,務實的很。

當了皇帝也是如此,朱元璋從不信人心,他只信他自己,所以就弄了很多特務,到處探查消息,什麼事情都門清,哪個大臣家裏有多少東西,有多少財寶,晚上去了哪個小妾屋裏睡覺,朱元璋都知道。

官員貪污,他就殺,最直接不過,大臣犯錯,他也殺,一切的目標都是更好地服務於自己,服務於朱家,其他皇帝要搞權術,朱元璋不搞這些,就一個字殺,乾脆利落。

這樣的人,務實到了極致,也絕情到了極致,只認利益,其他一概不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