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正在準備第二天的工作,糖果在一邊自己玩剪紙,突然聽到一陣吵鬧。“你怎麼這麼沒用?”“上課的時候幹嘛去了,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廢物!”不用說,又是樓上鄰居在罵孩子了。

我看糖果在饒有興致地聽着,不免說了一嘴:“看媽媽多好,從來沒罵過你。”沒想到糖果立刻反駁:“那次和姐姐去河邊,你罵我了。”我不免喫了一驚,當時糖果還不到四歲,怎麼現在還記得?

幾句話彷彿勾起了她的傷心事,撅着小嘴委屈得不行:“當時我已經知道錯了,可是你還是一直在說我,我有好幾天都在做噩夢。”我當時只是又急又氣,說完就忘了,卻沒想到對孩子影響這麼大。

這麼多年我對糖果的責罵屈指可數,她尚且念念不忘,那樓下那個孩子,又該受到怎樣的創傷呢?

爲什麼家長普遍傾向於,用語言暴力管教孩子?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期望,相信父母對孩子責罵的出發點也是希望孩子會成爲更好的人,但是有許多父母用錯了方法,錯誤的教育方式反而會讓孩子長期處於巨大的心理陰影中。

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

父母通常認爲相對於肢體暴力,語言暴力是相對溫和的管教方式。

中國人一向信奉“玉不琢,不成器”,認爲對孩子進行管教,都是爲了孩子好,責罵既沒有傷害身體產生痛苦,又能達到讓孩子“長記性”的目的,何樂而不爲呢?

但其實,只要在幼年時親自撫養,形成了親子關係,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地位是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的。來自最親的人的辱罵,要比痛覺來得更爲誅心。

還有一部分父母並不在意孩子受到了怎樣的教訓,實際上他們習慣於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發泄自己的情緒。

其實在這世界上不合格父母在數量上數量要遠遠超過淘氣的孩子,而孩子在幼年時期沒有自理能力和成熟的思維能力,對來自做父母的語言和行爲只能照單全收。

在對孩子進行管教的過程中,有些父母享受這種支配、指責的快感,只顧着發泄情緒,而忽略了對孩子心靈的傷害。

在父母辱罵聲中長大的孩子,最終逃不過兩種結局

一直承受父母辱罵的孩子並非不會記恨,一旦自己擁有了獨立的力量會快速逃離原生家庭。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平時做事非常獨立,當時上學的時候,嚴寒酷暑都在打工,似乎從沒見她回過老家。每次大家提起爸爸媽媽,她都沉默不語,我們還以爲她家裏有什麼事。

後來一次聚會,她難得地跟我吐露心聲:“那年中考我發揮失常,哭着回家想尋求安慰,結果我媽把我狗血淋頭地罵了一頓,問我怎麼這麼笨,怎麼還不去死,從那天開始,我就當自己沒有家了。

孩子叛逆、反抗,鬧得無法收拾的局面,往往是由父母一手造成,而家長還會納悶,怎麼孩子和自己不親呢?

與尚有反抗意識的孩子不同,另一種孩子則會沉淪在父母的打壓之中,逐漸被消極的心理暗示影響,最後真的變成一事無成的人。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書中說:小孩總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爲自己的觀念。

孩子的性格尚在塑造時期,就時常需要接受來自父母的打擊和辱罵,時間長了難免會對自我產生懷疑,心中原本積極進取的一面,也會逐漸被消極情緒影響,認爲自己真的是個一無是處的人,喪失對生活的信心。

有效的溝通,用不着必須使用暴力的手段

調查研究顯示:父母100次管教中,能真正讓孩子獲益的不到5次。

經常責罵孩子,他也會逐漸變得麻木,不如在孩子犯了無意識的小錯時耐心解釋,在孩子犯了觸及底線的大錯時及時指正,這也有助於樹立作爲父母的威嚴。

孩子雖然小,卻也有其正常的心理需求。健康的親子關係是要幫孩子解決困惑,當同樣的問題出現時,孩子不會去犯同樣的錯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