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日本攝影師山本贊七郎出版了一本相冊《北京名勝》,記錄了清末北京的人文景觀,透露出鮮明的時代氣息。今天我們挑選其中一組,帶大家重回舊時光。

店鋪林立的前門大街。

北京分內城和外城,內城爲旗人的領地,外城是漢人的區域。內城不允許設立喫喝玩樂這樣的場所,而由前門出內城,就是另一番天地,這裏酒樓、戲樓、青樓等各類店鋪林立,熱鬧繁華,是著名的商業區。

後門大街街景。

前門大街聞名天下,這個後門大街很少聽說,怎麼回事呢?北京城的“後門”即地安門,後門大街也就是地安門大街。地安門在明朝時期稱爲北安門,俗稱厚載門,也稱後門。這條街上有很多綢緞店、金珠店、銀號、古玩鋪、飯館等,非常熱鬧。

在城內搭帳篷過夜的蒙古商人。

這些商人往返於蒙古與京城之間,帶着蒙古土貨運至京城販賣,再從京城採購茶葉、瓷器等貨物運至蒙古銷售。他們進京後保留着草原的生活習慣,不用住旅店,找塊空地搭帳篷即可棲身。

騎驢出門的旗人婦女。

這位婦女的家境不錯,出門有一個小廝在後伺候着,同時小販在向她推銷商品。照片所記錄的場景充滿生活趣味。

滿漢婦女合影。

坐着的五人中,右一、右三是旗人,其餘幾位是漢人。她們的姿勢很有意思,兩位旗人看向鏡頭,三位漢人則齊刷刷地看中間的旗人,側對鏡頭;後面兩位侍者互相對望。

紫禁城東華門。

東華門是紫禁城東門,看上去破敗不堪,一副年久失修的面貌。此門只允許內閣官員和一、二品大員進出;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宮皆由此出,民間俗稱“鬼門”、“陰門”。

順天府貢院一景。

順天府貢院在“庚子事變”中遭到嚴重破壞,此後再也沒有舉行過鄉試和會試。1905年,朝廷宣佈取消科舉制度,這座有着輝煌歷史的貢院更加荒蕪,雜草叢生,沒幾年就被拆除。

東單牌樓。

北京城呈中軸線對稱分佈,牌樓的位置同樣要對稱,就連匾額的內容也是相互呼應的。東單牌樓額爲“就日”,西單牌樓額爲“瞻雲”。“就日”“瞻雲”源於《史紀·五帝本紀》,意爲頌揚君主德行。

天壇祈年殿。

殿前荒草萋萋,久未清理。皇帝不來祭天,執事太監大概也懶得去打掃。

崇文門。

崇文門是稅關,外埠客商均由此進出。從照片中看,車輛行人來來往往,非常熱鬧繁忙。康熙朝大臣查嗣瑮曾寫詩談及崇文門收稅:“九門徵課一門專,馬跡車塵互接連。內使自取花擔稅,朝朝插鬢掠雙錢。”此詩說明崇文門收稅之濫,很多稅款歸官吏私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