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說話晚,是很多家長的心病。家長會忍不住各種擔心:萬一寶寶不會說話咋辦?寶寶說話晚,是不是智力有問題?是不是自己帶娃沒帶好,導致娃說話晚?雖然民間有“貴人語遲”的說法,但家長們更害怕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關於寶寶說話的一些小知識。

01寶寶說話早晚,存在個體差異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規律,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寶寶。在語言、大動作、手部精細動作等發育指標上,家長其實沒有必要一直和其他寶寶攀比。有的寶寶可能說話晚,但是大動作發展快;反之有的寶寶可能說話早,但是手部精細動作發展慢。只要寶寶的發育水平是處在正常的月齡水平,家長就不用過度擔心。

一般來說,寶寶開始說話代表着語言中樞的發育比較成熟了,一般是1-2歲之間。有的寶寶可能10個月左右就開始咿咿呀呀學語,有的寶寶則要等到一歲半左右纔開始發爸爸媽媽等單音節詞;有的寶寶喜歡不停地學習說話、自言自語地不斷練習,而有的寶寶則是要麼不說,要麼一說就說得很好,自己在偷偷地學習和模仿但就是不練習。

但如果寶寶超過兩歲還不會說話,家長就要給寶寶找原因,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對症下藥。

02寶寶說話晚,常見原因有這4個

引起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常見的有如下三個:

一是智力低下,這也是家長最不願意碰到的。智力高低與語言有極爲密切的關係,智力低下的孩子,相應地注意力也會難以集中,模仿能力比較差,無法接收到別人對他說了什麼,也不會表達詞和句子的意義。

二是聽力缺陷。聽力嚴重喪失的孩子,聽不到聲音,自然也就無法說話;聽力喪失不太嚴重的孩子,或許可以模仿別人的口脣動作學着發音,但學起來就相對困難。我國的俗語“十聾九啞”,就揭示了“啞”的實質是“聾”。

三是餵養不當。寶寶輔食添加過晚,或者給長時間給孩子添加泥糊狀,甚至流質的輔食,因爲這些食物非常的細軟,不利於孩子的牙齒、舌頭跟口腔進行一些協調配合,使得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鍊,影響整個口腔面部肌肉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進而影響寶寶的吐字發音。

四是過度溺愛。一些家長總是很容易滿足寶寶,習慣根據孩子的手勢、眼神就滿足其要求。孩子不願意進行語言訓練也就不訓練,致使孩子逐漸養成用手勢代替說話的習慣,從而延緩了孩子的語言發展。

03要想寶寶說話早,家長可以這樣做

想要寶寶說話早,家長對寶寶進行語言引導是十分重要的。

特別是寶寶開始咿呀發聲以後,有了語言的意識,家長更要經常和寶寶說話。不管家長用什麼方式,是給寶寶面對面講故事或者唱歌,亦或者試着教寶寶識圖認字,只要經常讓寶寶看着大人講話,天生具有模仿能力的寶寶很快就會學習大人說話。

其次是跟寶寶一起做發音訓練。寶寶只要學會了發音,就離說話不遠了,因此,家長應該先教寶寶發音。先從一些簡單的單音節詞開始,當寶寶說得比較好的時候,給予寶寶鼓勵,讓寶寶樹立信心,養成愛說話的好習慣。

最後,家長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從寶寶咿呀學語到真正能夠完整的說一句話,過程是很漫長的,需要很長時間的,需要幾個月甚至大半年。這個階段,你得忍受跟寶寶“雞同鴨講”的溝通不暢,有時候是很難受的。但如果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的時候太過急躁,教育方法不當,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傷害寶寶的自尊心,導致寶寶不愛說話。

每個孩子說話早晚與大人平時的語言溝通有關係的,所以大人利用業餘時間多與寶寶進行語言和肢體的溝通,有利於寶寶語言功能的發育。一般是1到2歲,有的稍晚點。可以時常給孩子多說話,這樣激發他的語言感覺。

04說話晚,不代表寶寶智商低

寶寶只要2歲前學說話,家長基本都不用太擔心,因爲說話早晚並不意味着智商高低。說話早的寶寶語言中樞成熟的時間比較早,這對於寶寶而言是一個機會,但並不能保證寶寶在將來的學習和競爭中處於領先的地位。

歷史上,很多名人也都是在說話方面表現並不出衆:

數學家陳景潤成年後說話還是結結巴巴,卻打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奧祕之門;

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時還不會說話,父母以爲他是啞巴;

明朝大家王陽明年幼時不會說話,五歲的時候卻說了一句詩,被驚爲天才;

……

但同時提醒大家的是,這些名人其實並非不會說話,而是不愛說話。比如愛因斯坦2歲半的時候就已經能說整句了,而他的語言問題可能更多的在於7歲之前總是沉默寡言,並且總是輕聲重複自己的話,所以愛因斯坦並不是語遲。

聰明的家長一方面要控制自己想要孩子說話早的焦慮,另一方面要判斷孩子到底是不會說話,還是不愛說話,必要時及時帶孩子就醫,切莫耽誤了孩子。

我是秋兒,80後寶媽,二級公共營養師,與您一起分享育兒經驗,溝通育兒情感。歡迎大家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