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菜乃至中國官府菜的氣與魂、狠與準,盡顯於三套湯的製法中。

在中國烹飪的豐富味型構成裏,除了鹹、甜、酸、辣、苦,還少不了一個“鮮”字。在沒有特殊鮮味調味品的情況下,湯就會粉墨登場,起到絕佳的提鮮增味作用。

早在公元 6 世紀,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術》裏記載道:“吹牛羊骨令碎、熟煮,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這也是對清湯製法最早的記載。到了元明之際和清代,又先後出現了“捉清技法”、“提清汁法”等方法……可見中國人對於湯這種菜式鑽研之悠久、精深。

在尤其需要滋養補益的冬季,名廚帶你深入中國菜系,搜尋那些制湯的卓越技法。

作爲我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典型官府菜,孔府菜講究繁複,從火候、調味到成型每一環節的製備難度都極高,一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堪稱是對“中國傳統 fine dining”精髓之概括。在烹製過程中,孔府菜對原材料的要求十分嚴苛,絕不摻雜添加劑,這便把調味的重任落在了“湯”的身上。

中國孔府菜女傳人、山東省魯菜研究會會長王興蘭女士曾總結過:“孔府菜區別與其他菜,在於它選料精、做工細、講究造型完整,色彩鮮明,肉質軟爛,更重要的是它的主要營養價值爲原汁原味。”其中,“原汁原味”四個字,一語道破“三套湯”在孔府菜裏的絕妙地位。

今天,我們暫且不談米其林,而是反觀我們自己的美食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三套湯,來觀摩中國傳統官府菜到底能精緻到什麼程度?

三套湯基礎配方

三套湯,顧名思義,用料多達 3 套,包括豬裏脊肉泥、雞脯泥和雞腿泥。不但下料狠,吊法也精準,整個製作過程需經 4 次反覆吊制,將老雞、老鴨、肘骨等煮至 8-12 小時製出味道後,便把原料全部棄之,只沏出清湯,淬鍊極致的濃醇、鮮香——這種取盡精華的做法,也讓三套湯贏得了“湯中之最”的美譽。

可以說,在三套湯的點化下,孔府美饌生出獨具一格的氣與魂。

配料

肥鴨(4 只)、肥母雞(6 只)、豬後肘(4 只,每隻 1500 克)、豬裏脊肉(1500 克)、蔥(100 克)、薑片(100 克)、花椒(30 克)

步驟

備料

將雞、鴨宰殺褪毛,並清洗乾淨,將雞血控入裝有 500 克清水的盆中,製成“血哨”,雞腿砸斷;取兩隻雞的雞脯肉和雞腿肉剁成茸,分別製成白哨和紅哨備用;將豬肘皮劃開,敲碎骨頭;豬裏脊肉剁成肉泥,製成“肉哨”。

吊湯

鍋內加入 15 千克清水,下入 4 只鴨、4 只雞、2 副骨架、4 只肘子,用旺火燒開;煮至 3 分熟時,撈出入 5 千克清水洗淨,再在洗肉水中下入“血哨”,攪拌好重新倒回鍋內,煮至 8 成熱,撇去浮沫;下入剛纔的雞、鴨、肘子,加入蔥、姜、花椒,煮至 6 成熟,關火,撈出食材,提取 5 千克湯,分成三碗,泡上肉哨、紅哨、白哨,備用。

加熱鍋內剩餘的湯至 3 成熱,下入肉哨,慢火煮制,同時不斷攪拌鍋底,當燒至 8 成熱時,停止攪拌,燒至開鍋時,撈出肉哨。接下來依照此方法,處理紅哨、白哨。

處理完三種肉泥後,提出鍋內湯 10 千克,晾涼便得到了三套湯。

Tips

在吊湯過程中切勿加入鹽來調味,否則會破壞湯的質感。

二次利用食材,吊出三種特色底湯

孔府制湯的另一個絕技,就是能夠“物盡其用”——吊制三套湯所用的雞、鴨、肘子,甚至清洗這些食材的血水,都可以二次利用,製成其他特色底湯。

把鴨子、雞肚皮朝上,肘子皮朝上,重新放回上面的湯鍋內,加上 5 千克清水,旺火燉煮至湯汁呈現奶白色,關火,撈出食材,撇去浮油,過濾掉雜質,即可得到色純味濃的奶湯。而如果將“套湯”中的原料減少三分之二,同法制備,則可得到清鮮色淡的清湯。

另外,洗雞、鴨、肘子的澄清血水,也可以用來吊清湯、奶湯和毛湯。

全能三套湯,經典孔府菜的鮮鹹祕訣

孔府菜工於火候,製作精益求精,講究“細料精製,粗料細作”,經常會交叉應用多種烹調技法,例如煨、燒、扒等類型的菜品,往往要經過三四道程序才能完成。其中在調味上所下的功夫就堪稱一絕,看似簡單的“鮮鹹”背後,蘊藏着極爲精密複雜的門道。

壽字鴨羹

這道菜爲“衍聖公”舉行大型祝壽時的必備菜品,寓有壽比南山、長生不老之意。成菜色彩明豔,碗底三套湯清澈見底,鴨肉、冬筍和口蘑,分別呈淡紅、玉白、淺灰,味香且醇,羹鮮亦嫩,以淡制勝。

【原料】

白煮鴨脯(250 克)、瘦火腿(40 克)水發口蘑(15 克)、雞蛋清(3 個)、水發冬筍(15 克)

【製法】

將鴨脯、冬筍切成丁,火腿切條,口蘑一片爲二;用毛湯將冬筍和口蘑氽燙一下備用;蛋清打成泡糊,倒入抹好油的盤子,修成直徑 15 釐米,厚 1 釐米的圓形,上面用火腿條擺成“壽”字,蒸制 2 分鐘;鍋中加入三套湯、鴨丁、筍丁、口蘑、料酒、鹽,燒開後去除浮沫,倒入湯盤,將蒸好的“壽”字推入盤內即成。

燕窩四大件

大件菜是孔府用於宴席的菜式,製作精細,體系繁瑣,呈現形式隆重華美,分爲四大件、三大件、二大件。“燕窩四大件”選用上好的燕窩經水發後熘制而成,以鮮美滑嫩爲口感特色,鹹鮮味亦全靠三套湯的助力。

燕窩萬字金銀鴨塊

【原料】

水發燕菜(100 克)、白煮鴨(1 只,約 750 克)、瘦火腿(100 克)、雞裏脊(100 克)雞蛋清(2 個)、姜(適量)

【製法】

火腿切末,加蛋清調勻,剩餘的火腿切片﹔白煮鴨拆去骨頭,切成長方形塊,雞裏脊去筋制茸,加蛋清、高湯、鹽攪拌均勻,攤在抹了油的盤子上,劃出“萬”字,加入火腿末蒸 8 分鐘,剔去“萬”字的其餘部分;將鴨塊、火腿片相間排在碗內,加三套湯及調料蒸 60 分鐘,用薑蓉製成潷汁,扣入鉢內“萬”字擺在上面,燕菜放在“萬”字周圍;三套湯燒開後撇去浮沫,注入鉢內即成。

燕窩壽字紅白鴨絲

【原料】

水發燕菜(100 克)、熟板鴨脯(50 克)、白煮鴨脯(50 克)、雞裏脊(300 克)、雞蛋黃(2 個)

【製法】

鴨脯、板鴨脯切絲﹔雞裏脊去筋制茸,取五分之一加蛋黃、調料攪拌成黃料子,蒸 10 分鐘取出,切末加蛋清調均勻;其餘加蛋清、三套湯和調料攪拌成雞料。

燕菜洗淨控水,撕成絲狀。將白雞料的五分之四在盤內抹成 10 個梯形塊,並在紅、白絲間隔處放燕菜﹔其餘雞料製成圓形,劃出“壽”字,填入黃料子上籠蒸 10 分鐘,取出“壽”字放在中間,四周擺上蒸好的蒸塊。三套湯燒開後撇去浮沫,倒入鉢內。

燕窩無字三鮮鴨絲

【原料】

水發燕菜(100 克)、白煮鴨脯(75 克)、水發海米(50 克)、水發海蔘(50 克)、肥豬肉(50 克)、荸薺(10 個)、雞蛋清(3 個)、淨鱖魚肉(250 克)、鮮毛豆(25 克)

【製法】

鴨脯切成絲,海蔘、荸薺切成丁,海米切末,毛豆焯水制茸,加蛋清調勻﹔鱖魚肉,肥肉膘制茸,加蛋清、高湯、調料攪成魚料,取四分之一攤在抹了油的盤子上,劃成“無”字,填入豆泥;其餘加入海蔘,荸薺、海米拌勻,製成丸子,裹上鴨脯絲,蒸 10 分鐘,將鴨絲丸放鉢體內;燕菜制淨撕成絲,擺在鴨絲丸上,放上“無”字。三套湯燒開後撇去浮沫,倒入鉢內。

燕窩疆字口蘑肥雞

【原料】

水發燕菜(100 克)、白煮母雞(500 克)雞裏脊肉(200 克)、肥肉膘(25 克)、水發口蘑(50 克)、水髮香菇(25 克)、雞蛋清(3 個)

【製法】

雞裏脊去筋與肥肉膘制茸,加蛋清、三套湯攪拌均勻備用;口蘑一片爲二,焯水控幹;香菇切末加蛋清調勻,燕菜制淨撕成絲;白煮雞拆去骨頭,撕碎加料酒、鹽醃入味﹔將雞肉泥攤在白煮雞塊上,餘料攤在抹了油的盤內成圓形,劃出“疆”字,填入香菇末,蒸 10 分鐘;蒸好後改刀成小象眼塊,再蒸 8 分鐘,扣入鉢內,“疆”字放在雞塊上,口蘑燕菜擺在四周;三套湯燒開撇去浮沫,倒入鉢內。

通過濟南菜的清湯、奶湯,和孔府菜的三套湯,我們初步領略了魯菜制湯技法的精髓與亮點,也稍稍驗證了中國官府菜,以及中國傳統美饌在各方面的精緻度,都絕不亞於風靡當代世界的異國精緻料理。作爲中國廚師,不斷向外汲取養分、開闊眼界的同時,也應當挖掘自己本來的美食文化寶藏,思考如何用現代美食語言,去雕琢傳統精髓。

部分圖文來源與網絡,僅作信息分享與傳播,未涉及商業活動。參考書目:《中國魯菜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