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廣西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培訓現場教學點掛牌儀式在南寧市良慶區房屋徵收補償和徵地拆遷中心舉行,標誌着南寧市被安置農民“有住、有租、有鋪、有保、有福利”,“現實生活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徵地拆遷安置經驗,將通過設立“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培訓現場教學點”得以進一步向全區推廣。本文圖片均來自南寧晚報

當日上午,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培訓現場教學點掛牌儀式結束後,參會人員參觀了良慶區新村農民安置項目建新花園小區。該小區是按照農民意願和政府“統一規劃、集中安置、分批供地”的要求規劃建設,共有9棟高層住宅建築。小區環境優美,健身器材等設施應有盡有。

良慶區新村村民黃華球於去年入住該小區,他和老伴招待參會人員到他家做客。他住的房子面積120平方米,四室兩廳兩衛,其孩子都在該小區居住,但住在不同的房子。
“以前我家臉朝黃土背朝天,想都不敢想能住到高樓小區。”黃華球說,他們家以前是大戶共24口人,徵地拆遷安置後,分得16套安置房,房屋總面積1440平方米,其中5套自住、11套用來出租,出租房屋年收入20.16萬元;另外,產業鋪面分紅每年24萬元,總計年收入44.16萬元。“我們安置農民現在有住、有租、有鋪、有福利,日子過得很好,感謝政府的安置好政策”。通過上午的參觀走訪,良慶區新村村農民安置項目建新花園的做法得到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參會人員的肯定。隨着徵地拆遷不斷深入推進,大批被徵拆農民需要得以妥善安置。

如何破解被稱爲“天下第一難事”的徵地拆遷安置?

南寧市良慶區結合實際、科學謀劃,引進社會資金對安置人員人均85平方米用地指標進行綜合開發,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安置用地開發建設與片區城市規劃建設用地開發同步推進、農民羣衆(產業公司)全程參與安置物業設計與施工、安置住宅經濟價值與同小區商品住宅一致、安置商鋪建成即產生經濟效益、安置羣衆獲得持續穩定商鋪租金收入的安置新路子,讓被徵拆農民“有住、有租、有鋪、有保、有福利”,實現了被徵拆農民現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目標,取得了“農民認可,政府放心,企業發展”多方共贏的成果。據悉,當日上午,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培訓現場教學點掛牌,標誌着南寧市多年來通過“改革、創新”形成的被安置農民“有住、有租、有鋪、有保、有福利”“現實生活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的徵地拆遷安置經驗,將通過設立“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培訓現場教學點”得以進一步向全區推廣,同時,把各地自然資源系統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廣到全區,助推全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原題爲:《有房有鋪!廣西一戶村民領到16套安置房,領房後的這句話亮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