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大人看到小孩子,都喜歡言語上逗孩子一下。

而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爲小孩子心智未全,對成人的很多話,都會當真。

大人逗完孩子,看着孩子的各種或開心或傷心的反應,會莫名覺得“有趣”。

奶奶逗孫子:怎麼總來我家喫飯?孫子回懟

王先生婚後,因爲和妻子的新房,離得和父母住處不遠,所以夫妻倆經常會帶着兒子,去父母家“蹭晚飯”。

老人喜歡熱鬧,看着已經分居的兒子,還能常常帶着媳婦、孫子回來,也是很開心的。一家人坐一桌喫飯,順便聊聊天,也是其樂融融。

這天,孩子奶奶喫着飯,瞅見一旁認真扒着飯的小孫子,突然就起了逗娃的心思。

於是她便對孫子說:

“你怎麼總上我家來喫飯?不害羞嗎?”

正喫飯的孫子聽到這話,不由地眉頭一皺,撅起了嘴。

本以爲這4歲小孩會哭會生氣,沒想到孩子卻說出了一句話,讓飯桌上的爸爸有些“無地自容”。

奶奶飯桌上逗孫子,遭回懟後引全場大笑,爸爸:我無故躺槍

孫子看了看自己的爸爸,理直氣壯地衝奶奶說:

“你兒子天天在我家喫飯、睡覺,你不覺得害羞嗎?”

此時,一旁的爸爸差點噴飯,飯桌上的其他人愣了一會兒,隨即全場都大笑了起來,倒是無故躺槍的爸爸有些無地自容。

小孩子的童言無忌,在很多場合下,都是十分可愛的。

這個孩子,面對奶奶的逗樂,反應也十分機靈,一句話就強勢地將奶奶的話回懟,雖是童言無忌,但這個反應速度也是很快的了。

有這樣可愛的孩子,難怪大家都這麼開心。

生活中,像這樣逗孩子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是這樣不帶惡意,單純地逗娃。

而有些,就很明顯不恰當,比如總有人愛跟孩子說“你是撿來的”、“你媽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

在之前大熱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就有類似的片段,十分典型。

當時的小賀子秋,因爲媽媽不辭而別,於是被善良的李爸收養。

小子秋很懂事,常常會在李爸的麪館幫忙,而常在麪館喫麪的三姑六婆們,就也愛拿子秋“打趣”。

一次幾位婆婆又在那喫麪,其中一位看到正在擦桌子的小子秋,就對他說得好好表現,不然李爸就會把他送走。

聽完這話的小子秋,瞬間手上動作就停了,委屈巴巴的樣子十分令人心疼。

旁邊其他婆婆責怪她不該這麼跟孩子說話,而那位婆婆,卻是毫不在意地笑笑,輕飄飄地說了句:

“逗他玩嘛!”

逗孩子玩,真就得這樣嗎?大人自以爲的“好玩”,殊不知於孩子來說,卻是很大的傷害與陰影的。

作爲寄人籬下的孩子,內心是有創傷的,也已經很敏感了,卻還要被旁人說“被送走”。

這種話帶給孩子的恐慌與害怕,程度並不輕,可大人們卻覺得孩子的這種表現“有趣”,不病態嗎?

想必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的,被家人說是撿來的,被親戚鄰居說父母生了弟弟妹妹,就不要自己了。

大人們說這種話,都抱着逗孩子玩的心理,可話說出口,帶給孩子的就是被害怕拋棄、對家人的不信任、對親弟妹的厭惡。

總之,逗孩子玩,不是這麼逗的。

大人逗孩子,需要注意什麼

不說傷害性詞語、話題

不少大人都愛逗小孩,大多數也都是沒有惡意的,可也總有人會誤傷到孩子。大人逗小孩,要遵守的第一個原則,就是不說傷害性詞語、話題。

比如提孩子家人偏心另外的兄弟姐妹,孩子不是親生的,或是不聽話就不要他了。

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聽了就忘了,他們其實很敏感,也很容易當真,這些話無疑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不說危險性行爲

有些大人拿孩子打趣,說的話有鼓動孩子做某件事的意思,小孩子沒什麼分辨能力,通常大人說什麼,就真的會去做什麼。

比如喝烈酒、拿鞭炮扔窖井等,這些行爲真的是很危險的,孩子一旦聽從去做了,後果誰承擔得起?別把逗孩子變成唆使孩子。

育兒小貼士

奶奶飯桌上逗孫子:怎麼總來我家喫飯?沒想到孫子很機靈,很快回懟一句話,讓奶奶無話可說,爸爸也有些無地自容。

這種一家人在飯桌上逗逗孩子的話,說說倒也無妨。可若是換成煽動孩子討厭二胎的“逗”,就很不應該了。

逗孩子無妨,但切記不要什麼話都拿來逗孩子。

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奶奶#婆婆#侵權收藏

正喫飯的孫子聽到這話,不由地眉頭一皺,撅起了嘴。

本以爲這4歲小孩會哭會生氣,沒想到孩子卻說出了一句話,讓飯桌上的爸爸有些“無地自容”。

奶奶飯桌上逗孫子,遭回懟後引全場大笑,爸爸:我無故躺槍

孫子看了看自己的爸爸,理直氣壯地衝奶奶說:

“你兒子天天在我家喫飯、睡覺,你不覺得害羞嗎?”

此時,一旁的爸爸差點噴飯,飯桌上的其他人愣了一會兒,隨即全場都大笑了起來,倒是無故躺槍的爸爸有些無地自容。

小孩子的童言無忌,在很多場合下,都是十分可愛的。

這個孩子,面對奶奶的逗樂,反應也十分機靈,一句話就強勢地將奶奶的話回懟,雖是童言無忌,但這個反應速度也是很快的了。

有這樣可愛的孩子,難怪大家都這麼開心。

生活中,像這樣逗孩子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是這樣不帶惡意,單純地逗娃。

而有些,就很明顯不恰當,比如總有人愛跟孩子說“你是撿來的”、“你媽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

在之前大熱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就有類似的片段,十分典型。

當時的小賀子秋,因爲媽媽不辭而別,於是被善良的李爸收養。

小子秋很懂事,常常會在李爸的麪館幫忙,而常在麪館喫麪的三姑六婆們,就也愛拿子秋“打趣”。

一次幾位婆婆又在那喫麪,其中一位看到正在擦桌子的小子秋,就對他說得好好表現,不然李爸就會把他送走。

聽完這話的小子秋,瞬間手上動作就停了,委屈巴巴的樣子十分令人心疼。

旁邊其他婆婆責怪她不該這麼跟孩子說話,而那位婆婆,卻是毫不在意地笑笑,輕飄飄地說了句:

“逗他玩嘛!”

逗孩子玩,真就得這樣嗎?大人自以爲的“好玩”,殊不知於孩子來說,卻是很大的傷害與陰影的。

作爲寄人籬下的孩子,內心是有創傷的,也已經很敏感了,卻還要被旁人說“被送走”。

這種話帶給孩子的恐慌與害怕,程度並不輕,可大人們卻覺得孩子的這種表現“有趣”,不病態嗎?

想必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的,被家人說是撿來的,被親戚鄰居說父母生了弟弟妹妹,就不要自己了。

大人們說這種話,都抱着逗孩子玩的心理,可話說出口,帶給孩子的就是被害怕拋棄、對家人的不信任、對親弟妹的厭惡。

總之,逗孩子玩,不是這麼逗的。

大人逗孩子,需要注意什麼

不說傷害性詞語、話題

不少大人都愛逗小孩,大多數也都是沒有惡意的,可也總有人會誤傷到孩子。大人逗小孩,要遵守的第一個原則,就是不說傷害性詞語、話題。

比如提孩子家人偏心另外的兄弟姐妹,孩子不是親生的,或是不聽話就不要他了。

不要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聽了就忘了,他們其實很敏感,也很容易當真,這些話無疑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不說危險性行爲

有些大人拿孩子打趣,說的話有鼓動孩子做某件事的意思,小孩子沒什麼分辨能力,通常大人說什麼,就真的會去做什麼。

比如喝烈酒、拿鞭炮扔窖井等,這些行爲真的是很危險的,孩子一旦聽從去做了,後果誰承擔得起?別把逗孩子變成唆使孩子。

育兒小貼士

奶奶飯桌上逗孫子:怎麼總來我家喫飯?沒想到孫子很機靈,很快回懟一句話,讓奶奶無話可說,爸爸也有些無地自容。

這種一家人在飯桌上逗逗孩子的話,說說倒也無妨。可若是換成煽動孩子討厭二胎的“逗”,就很不應該了。

逗孩子無妨,但切記不要什麼話都拿來逗孩子。

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相關文章